谢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讨论解决,并进行写话训练。具体体现在:
一、自学提示,明确目标
上课伊始,谢老师就让学生说出略读课文该怎么学,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再让学生自学提示,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想一想,乌塔这样做好不好?把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这样充分体现了略读课的教学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目的更明确了。
二、自主阅读,自主讨论。
略读课文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在这堂课上谢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从“走近乌塔,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说,当学生说得不完整时,老师稍作点拨。再出示句式“那天,我在(哪里)认识了(谁)。通过交谈,我知道了乌塔的事,深受感动。”这样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领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此环节的训练有层次,很落实。接着再放手让学生讨论“乌塔这样做好不好?”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在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没有急于做出结论,而是让说“不好的”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不好的原因。说“好的”也请学生到课文中找能证明你自己观点的理由。这样直接把学生导向重点段第7小节。并抓重点句“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来证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是好的。这样给孩子们创设一种充分展示自己看法的情境,学生们畅所欲言,课堂氛围自主、自由、宽松。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地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
在教学中,谢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在激烈的相互讨论中,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得到提升,思想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受到感染。同时,在多方的交流后,老师巧妙地引出,我们该向乌塔学习什么?并放手让学生上台板书,---自立、勇敢、有主见、乐观、有想法……于是,乌塔这个人物的形象更丰满了!此时,老师对学生的观点作了总结:乌塔独立自主等方面的品格值得大家学习,但是并不是鼓励大家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旅游,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最后谢老师不失时机安排了一次小练笔。“我们看看乌塔,想想自己,想想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想想平时爸妈的所作所为,你想到了什么?”通过写话训练,不仅培养了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对自主、自立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想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都是有帮助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