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有关高效课堂的几篇文章,对如何创建高效课堂有了一些认识。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我的语文课堂上应该多一点东西,才能弥补以往的不足,才能让我的语文课堂成为激扬学生生命的舞台,才能让我的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地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创造出我的高效课堂。
一、多一点生趣。万事趣为先。叶圣陶先生说:“不要把阅读当成债务,要把他当成饥饿的人想吃饭一样,这样学生学习语文,一旦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动力,在付出辛苦的同时他会感到乐在其中,自觉不自觉的智能就会被启动。”语文教师应给语文学习增添一些娱乐性,应积极创设亲切、快乐、有趣、启智的教学情境,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把学习语文作为苦差事的状况,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到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将音乐、绘画等元素恰当添加进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热情投入,自觉地进入学习情境,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多一点放手。虽然一直在讲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解放他们的手脚、头脑、嘴巴,但在真正落实时,总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这样、那样的不放心。其实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不但要“扶”“放”结合,更应加大“放“的力度。教师在教学上要舍得放,要精讲精练,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要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把全部问题讲透讲尽,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寻答案。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大胆质疑问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多一点方法。教育家埃德加富尔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且最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一定会游刃有余。
四、多一点拓展。在学生掌握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应努力创设机会与学习情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使学生学会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初步的创造精神,以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教师可以将与教材同类的作品或相关的作品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也可作为课外阅读材料积极向学生推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统一起来,以阅读为基础,读写有机结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素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个性化思考充分表达出来。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主动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处处彰显学生的个性,才能处处展示学生睿智,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