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开学第一课中学生国旗下讲话稿

来源:小奈知识网

  那么什么叫“职责感”呢?我们生活在必须的社会关系中,并在其中担当必须的主角,因而也必须承担必须的义务,职责感就是那种我们对自我的主角和所承担的义务的感知。通常所说的职责感一般是指“社会职责感”,这又可分为家庭职责感与团体职责感。

  复旦大学教授张庆熊在谈到家庭职责感时曾引用这样一则报道。生病的母亲问她含辛茹苦养育了18年的女儿:“如果我这病一时半会儿好不了怎样办?”母亲原以为女儿会说句孝顺话的,谁知女孩却说,那就安乐死吧。

  如此冷酷的口气,仿佛这生病的母亲同她毫不相干似的。然而,类似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比如有些子女一边用父母的钱摆阔气,一边却嫌父母寒伧丢了他们的脸。这些人哪知生活的不易和每个家庭的具体情景,似乎他们是这个家庭的局外人,所以只知索取,却不知理解,更谈不上回报。如此下去,轻则贻误自我,拖累家庭,重则祸害社会。究其因,就是缺乏家庭职责感。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经过专业教育,学生能够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可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很多著名大学的领导者也认为,现代大学应高度重视的第一件事是要首先解决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职责感这一极为严肃的问题。所以就学校而言,素质教育的多维化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且在社交活动中,必须具有团体主义义务感、荣誉感。

  重视职责感的教育和培养,需要同爱国主义、团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上海扬浦高级中学在对学生进行职责感教育时,曾对一些事业的成功者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著名科学家、企业领导人以及先进模范人物,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来自他们对国家、社会的热爱,来自他们对国家、社会的职责感。例如,传化集团的企业文化核心就是职责感思想理念,它成为传化集团十多年来成功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再上溯到历史,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之所以名垂千古,就是因为他们有职责感,他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我们养成社会职责感树立了榜样。

  愿我们每个公民能根据担当着的主角,真正感知到自我所负有的职责,从而不负众望,奋发有为,在职责感的召唤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