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获人民英雄称号陈薇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来源:小奈知识网

  洪灾、雪灾、地震,每每到危急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还是得靠中国人民解放军。

  说到解放军,近期国家提名解放军的一位女少将,陈薇作为国家荣誉称号的建议候选人。

  陈薇是谁?

  1991年4月,清华大学毕业的她,特招入伍。

  人类社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生化危机,有越来越多的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扩散,甚至还有许多认为扩散的病毒,比如在中非每次有重大合作时,埃博拉总是能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在非洲大陆爆发。而新冠屡次在中国的爆发,国外政客很惊诧的那种以为事不关己的言论,其实很能说明某些问题。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作为中国首席生化武器防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光环无数。

  当然,头衔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媒体被资本垄断,集中造神的形势下,这年头实在有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纸上谈兵祸国殃民的“伪专家”“伪权威”、汉奸公知,知名作家等。他们有什么功绩吗?然并卵,除了祸害祖国和同胞,什么也没做。

  陈薇是特招军人,文职科研领域,49岁晋升少将,所赖无它,正是“战绩”

  20__年来势汹汹的“非典”,好像是一系列传播性肺炎的开始,陈薇和团队激流勇上,面对形势紧急,率先研制出干扰素,包括小汤山医院在内,全国30余所SARS定点医院近14000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陈薇研发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结果无一例感染!

  非洲,一直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盘,伴随着中国在非洲投资合作的不断深入,非洲的埃博拉疫情此起彼伏,20__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致死率50%~90%,世卫组织及欧美多国援非队伍基本溃败,陈薇率队赴非,成功研制出抗埃博拉病毒新基因疫苗,硬是将塞拉利昂从死亡的威胁中拯救出来,被誉为“埃博拉终结者”。

  从此,肆虐非洲的埃博拉,不再是中国投资非洲的拦路虎,也让别有用心的国家徒叹奈何,既生美何生中!

  20__年暑期档,电影《战狼2》屡创纪录,导演吴京以陈薇援非事迹为原型,创作了不顾安危保护病毒疫苗的Doctor Chen这个人物。

  20__年1月26日,武汉万分紧急,全国从上到下众志成城,从最高领导挂帅,很多人民子弟兵刚过完大年初一,便临危受命,北上进驻“抗疫一线”。54岁的陈薇,更是身先士卒,率先走上前线。

  在万分危急的武汉,陈薇团队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加上紧急展开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很快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为做好主动防疫做出了巨大贡献,要知道面对全国巨大的检测量,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了许多国家束手无策,甚至为此还引起来许多国家的强盗本性。

  战功赫赫的陈薇,从不会令国人失望。

  因为陈薇既是少将又是院士,文韬武略集于一身。

  1966年2月,陈薇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

  兰溪人杰地灵,有“七省通衢”之称,而陈薇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不但容貌秀丽,还是一名成绩优异且稳定的“学霸”。

  1984年,18岁的陈薇,几乎没有悬念地,稳进浙江大学化工系本科就读。

  但这时的她,并没想做科学家。

  1988年,陈薇22岁,大四毕业的她,获得了浙大保送清华大学的唯一资格,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师从丛进阳教授攻读硕士。

  她喜欢文学,当过记者,经常在上面发一些小美文。

  她喜欢舞蹈,搞过舞会,因为清华女生少,甚至跑到北大等其他学校去拉人。

  当然,在浙大时就热衷社会实践的习惯也没有丢。那些年,北京的风,天桥,和地下通道,都曾见证过陈薇摆地摊的灿烂青春。

  那时候的天总是很蓝,日子却过得不慢。

  转眼,1991年到了,25岁的陈薇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硕士毕业,特招入伍,选择了以纯粹的科研工作为毕生的事业。

  25岁的陈薇如愿以偿,特招入伍,硕士毕业后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

  1998年,32岁的陈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她也成为了一位母亲,但只休了一个月产假,就回到了实验室。

  陈薇的研究对象很恐怖,包括鼠疫、炭疽、埃博拉……以至于她身边同事在转业前特意劝她,少搞这些“魔鬼”课题研究,太危险。

  但是,陈薇敏锐的认为,各种致病微生物,在战时都可能成为敌人手中的武器,而事实上美国等也一直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和平时期,这些则可能成为大规模疫情发生的罪魁祸首,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去研发保卫国家和庇佑人民的“生物盾牌”,是她的责任。

  20__年,36岁的陈薇因为成绩突出,被破格评为教授,晋升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时不我待,随着中美之间国力差距的缩小,她更加努力地带队研发、工作,冥冥之中,为即将到来的20__年积蓄着“洪荒之力”。

  20__年春天,“非典”爆发,学校停课,娱乐场所停业,全国到处人心惶惶。

  危急时刻,37岁的陈薇,受命研制预防“非典”病毒的疫苗。她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晚上0点以后从实验室回家是常事。

  为了人民生命安全,作为人民子弟兵的她和疫情抢时间,带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进行非典病毒的体外细胞试验,成功构建新的动物实验模型。

  03年的中国,各方面条件远不如现在,但硬是靠着敢打敢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顽强地战斗。

  在实验最关键的时候,陈薇和组员们在实验室48小时没有合眼,终于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结果:由于干扰素的保护,细胞在“非典”病毒的攻击下安然无恙。

  在随后进行的大动物与临床实验中,因为每天都要与高浓度的“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与团队被单独隔离。

  100多天,成功了,中国胜利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薇在最短时间内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

  20__年4月28日,她带队研发的“重组人ω干扰素”,通过了国家食药监局的批准,获准进入临床。此后,全国共有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无一例感染。

  救国于危难,一战成名,名震学界,自然受国家器重,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14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军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中非合作日益加深,这令长期将非洲当成殖民地的西方国家仇视,于是各种歹毒的伎俩不断发生,非洲人民饱受苦难。

  20__年,陈薇觉察到“埃博拉离我们也许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针对埃博拉展开研究,其“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重点支持。

  20__年,伴随时事发展,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并迅速向外蔓延。

  由于这种病埃博拉的高传染性,加上非洲落后的医疗条件,致死率甚至高达50%至90%,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美国卫生署也有意归类为“最高等级之生物恐怖袭击武器”,从而引发全球恐慌,并对中非投资造成重大影响。

  面对困局,用手中利器斩断魔爪。

  变化的疫情让陈薇知道,埃博拉这种自己从20__年就开始研究的病毒,变异了。

  为了将疫情阻挡在国门之外祖国的战略需要,陈薇率队赴非,研发出世界首个20__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的“零突破”。

  由于中国陈薇团队的新基因疫苗推广,世卫组织20__年宣布,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在塞拉利昂已经终止。那一刻,全球为之惊叹,陈薇名扬中外。

  20__年5月,汶川8级超级大地震,举世震惊,全国揪心。灾后的疾病传播和救治是重中之重。

  陈薇受命担任国家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组组长,立刻组织编写《震后卫生防病30问答》和《卫生防疫与心理援助知识手册》,率队入川,战“疫”长达两月。

  后刚灾区回家,北京奥运,这项重大政治任务的安保工作又需要她,陈薇立马又投身“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队负责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场馆的核、生、化反恐防护任务,并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确保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多项殊荣是对她的肯定。

  不仅如此,陈薇还能钻研教学。

  陈薇作为博导,在20__年是所带团队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就有32人,其中3人晋升副研究员,6名博士生还以第一负责人身份承担多项国家课题。

  作为中国首席生化武器防御专家,陈薇还是全军生物武器损伤防治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负责研制生物盾牌基因疫苗,有效阻止敌人的生物武器灭国计划。

  今年大年初二,54岁的陈薇院士率队入汉。

  在金银潭医院,陈薇见到了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新冠病毒”,但仍坚守一线的张定宇院长。她对张院长说:你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

  张院长想必英雄相惜,和陈薇说:彼此彼此。

  而此两人也是本次获得提名国家荣誉建议的人选,同时提名的还有中医大师张伯礼院士。

  陈薇团队的到来,实现了“新冠病毒”快速检测,陈薇“非典”时曾用于1.4万医护人员而无一例感染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也在发挥作用。

  作为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硬仗中,表现如同开挂,总能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的“少壮派”女科学家、女少将,陈薇在本次“武汉战疫”中,视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赛跑中的“种子选手”。而事实证明,我国的新冠疫苗研发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陈薇的态度是: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