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1.这一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液体压强规律的假说。然后,用实验验证假说,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重视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③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潜水艇为什么要用很厚的钢板呢? 老师演示实验:
实验1、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对支撑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力,也就有压强;为什么对支撑的面有压强呢?
(组织学生讨论)因为物体由于重力而产生了对支撑面的压力作用。 教师提问:那么液体对盛它的容器有压强嘛?向哪个方向呢?
实验2、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实验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跟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问题的提出:
问题:今天我们讨论学习液体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二、进行新课 一)、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提出)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二)、猜想:
(组织学生讨论)由于液体有重力和流动性,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可能也有压强。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的体积有关或与液体的质量有关或与液体的种类有关等等? 三)、设计并进行实验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1)老师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
问1: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生: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问2:思考为什么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生:液体有重力。 (2)问1:水对侧壁有无压强? 教师演示: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矿泉水瓶,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如上图)
(组织学生讨论)生:说明液体对容器壁也有压强。 问2:思考液体为什么对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生:液体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它的容器壁也具有压强。
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和流动性,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2.学生分组实验:液体的压强还可能有哪些特点?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教师示范一遍.
(3)讲述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溶液中,看看在各个方向是否会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生:液体内部是有压强的.液体内部的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
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老师演示实验:在水槽中放入硬纸片和空瓶。(硬纸片不掉下) (组织学生讨论)生:液体内部向上也有压强。
(4)实验目的:把橡皮膜放入液体中中的 不同深度,观察压强是否相等?
(组织学生讨论)生:不同深度压强不等,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课堂练习:
教师事例提问:
①人们在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当水深逐渐没及胸部时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让学生回忆亲身的感受体会液体内部的压强. ②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
(5)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组织学生讨论)生:液体压强与液体种类有关。 师提出问题:讨论应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引导学生使用以前用过的控制变量法.
(组织学生讨论)生:用橡皮膜放入不同液体中的不同深度?
(6)教师讲述:这么多步骤在实验前应该设计一些科学的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先让学生自行设计。 次数 深度/cm 方向 压强计高度差/cm 1 3 向上 2.5 2 3 向下 2.5 3 3 向侧面 2.5 4 6 向上 5 5 6 向下 5 6 9 向上 7 (7)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验.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8)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并归纳自己从实验中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四)分析得出结论: (1)(组织学生讨论)生: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②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③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④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⑤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事例问题(教师提问): ①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②一个空塑料瓶放入水中时,向上或向下都向内凹?
③两个容器中盛有相等质量的同种液体,哪个压强大?
(五)液体压强的计算:
1、教师提出问题:在液体内部某一深度的压强有多大? 由于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所以我们只需要计算出某点向下的压强便可知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2、学生阅读教材P82;
3、假设在液体深处某点有一面积为S的面的液体压强?
V=Sh
m=ρv =ρsh F=G=mg=ρgsh
P== =ρgh
P =ρg h
4、说明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
(组织学生讨论)生:①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与该点的深度有关。 ②液体压强与容器的形状无关;与液体的体积无关。 ③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三、知识应用
注意题型的讲解和解题的指导:(见附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