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促进能力提升“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研究*王玲玲袁宋晓晴渊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财经学院袁湖北武汉430070冤摘要:在野互联网+教育冶时代背景下袁社会经济发展新格局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袁要求教师提升自身信息素养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当下与未来遥文章在分析了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基础上袁从宏观尧中观和微观三方面就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给出了建议遥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曰信息素养曰提升路径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渊2019冤06-0073-04教育工具和方式方法不断涌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袁无论是否做好准备袁变革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袁势不可挡袁高职教师的唯一选择便是迎头参与创造遥教育信息化是加快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袁缩小区域和城乡教育差距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尧促进教育公平袁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尧创建终身学习社会氛围尧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举措遥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执行人袁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质量和教育信息化的执行质量遥目前我国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渊光纤尧宽带和无线网络尧计算机设备等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袁成果显著遥但将这些硬件应用于教学实践并真正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变革软实力的执行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袁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整体偏低[1]袁距离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袁可以说提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袁实现职业教育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变革与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遥只有将职业教师进入新时代袁云计算尧大数据尧物联网尧移动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和深入袁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袁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袁随着AR渊增强现实冤尧VR渊虚拟仿真冤尧MOOC渊在线开放课程冤尧SPOC渊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冤等新兴渊编号院ZJGB201664冤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遥国家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袁培养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袁先后出台了多项文件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遥2018年4月25日袁教育部印发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曳袁并于同年7月批准宁夏为全国首个野互联网+教育冶示范省渊区冤遥教育信息化的号角再次吹响袁要求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更新观念尧重塑角色尧提升素养袁主动适应信息化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袁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与未来遥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提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袁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肩负着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袁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袁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遥无论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袁还是教育信息化和教师职业技能提升的中微观层面袁新时代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提升自身信息素养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遥的信息素养提升落到实处袁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执行才能落到实处遥十八大以来袁国家陆续出台野互联网+冶尧人工智能尧大数据和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强国战略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袁社会*本文为湖北省职教学会2016年度科学研究课题野耶互联网+教育爷背景下湖北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研究冶TheChineseJournalofICTinEducation73信息化促进能力提升经济发展新格局尧新动力同样对现代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遥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袁更是为国家发展开发和储备高素质人力资源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要求的日益深化尧细化遥当前总领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全局的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渊2010-2020年冤曳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袁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大力开发网络学习课程袁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的覆盖范围袁旨在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网络化尧数字化尧个性化尧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袁形成野人人皆学尧处处能学尧时时可学冶的学习型社会环境和氛围遥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渊2011-2020年冤曳明确指出野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袁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冶袁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遥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扎实自身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提升信息素养袁提高自身应用信息技术水平袁具备将自己积累和创造的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尧信息化并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的能力遥可以说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被写进了教育部文件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如果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遥袁是有明确文件精神和政策引领的教师能力新要求[2]在野互联网+教育冶的时代背景下袁就无法袁适应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变化袁可以说是违背了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发展规律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新要求袁也就谈不上教育质量提升袁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已是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遥因为互联网尧大数据尧云计算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袁以及新零售尧新金融尧新制造尧新技术尧新能源等由企业主导的野新冶战略的推动与助力袁我国的教育体系也正悄然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创新变革遥无论这场变革是持续性创新还是颠覆式创新袁它都值得引起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师群体的高度重视遥从持续性创新的角度来看袁现代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袁融合新的教学技术工具和手段袁发展新的教学技能来开展课堂遥以往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袁以讲授为主要手段袁现代教育则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袁教师的角色由主体转变为主导袁通过引导尧激发和拓展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袁实现课前尧课中尧课后的全局化合理布局以及全程化记录与管理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个性化教育方案袁这些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遥这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必须74中国教育信息化辕2019.06提升信息素养袁努力学习和掌握教学信息化手段袁主动迎接教育创新改革新挑战遥从颠覆式创新的角度而言袁现代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内的变革袁更是一场由外而内的社会变革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持终端的普及袁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袁利用便利的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持终端随时随地获取知识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已经悄然形成一定规模[3]教育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采纳遥未来受教育者袁野互联网+冶的在线学习行为习惯和学习模式一旦养成袁在不远的将来将直逼未来的职业教育必须顺应这样的模式袁产生对职业教育的颠覆式影响遥这也迫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在当下做好充分的准备袁迎接即将来到的教育时代新变革遥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现状通过调查了解到高职教师群体目前的教学信息素养整体现状是院教师群体对教学资源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袁能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袁同时还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学习与培训活动袁努力提升个人职业素养袁可以说高校教师群体对自身教学能力普遍有着较高的自我要求遥对教学能力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无论是在传统教学时代还是在信息化教学的现在袁都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遥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意识和能力袁即教师需要能从教材尧教学及实训软件尧教学研讨会和交流群尧相关专业的门户网站或论坛等教学资源中汲取营养袁作为个人教学素材的来源遥但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信息获取能力袁更需具备将这部分资源数字化利用的能力袁将采集到的信息转换为数字化存储的文字尧图片尧音频尧视频尧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袁再通过现代化尧信息化的教学辅助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实践遥目前袁教师的教学实践素养还不尽如人意袁就调查情况来看袁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和共享效果并不理想的教师做到了积极参与建设渊调查数据原始报告袁仅有不足可通过10%pqA3g会2016下载https://pan.baidu.com/s/1jkm1m2xx7JmKvB-Mm鄄年度科学研究课题袁数据使用请务必注明出处渊ZJGB201664冤院湖北省职教学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冤遥究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院一方面袁教学信息处理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遥将搜集到的各类教学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组织和存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能[4]袁包括对数字化硬件设备的使用渊如使用电脑尧数码相机尧打印机尧扫描仪等记录和存储教学资源miere尧Photoshop尧Camtasia冤和对电脑辅助教学软件的使用渊如使用Pre鄄源冤袁每一个软尧硬件的掌握都需要教师投入时间精力Studio等处理获取的教学资去学习和实践袁而对于年长的教师而言袁这类工具的掌握和使用更是困难遥另一方面袁信息化教学技术和工具与各类课程的融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遥所有的课程也不能以固定的形式开展信息化教学袁现有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和方法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科的需求遥不同的学科各有其特点袁现有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和手段仅处于起步阶段袁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尧改进甚至是革新的地方袁这就需要教学手段和新技术之间的不断磨合直至融合遥可以说袁教师从具备信息意识到具备信息能力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简单过程袁需要有计划尧有组织尧有条件地逐步推进和引导落实遥数据库尧期刊资源是深加工知识的存储空间袁是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5]查显示高职教师对这类资源的使用并不频繁袁遥教师们但调更习惯于使用获取便利的互联网资源袁期刊和数据库在使用过程中会耗费教师更多的认知精力袁虽然此类资源有着较高的价值袁但目前未能在高职教师心中呈现出较高的认可度遥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教师将教研尧科研的目标仅定位在达到学校基本要求这一级别遥钱伟长院士说院野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袁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袁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袁没有灵魂的教育冶遥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都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认知努力袁将现有的尧零散的尧他人的观点经过内在的分析尧判断尧筛选和整理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袁可以说教研科研是教师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深加工能力的直接体现袁是教师具备较高层次信息素养的外在表现袁众多学者也因此将教研尧科研视为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动力遥高职教师目前普遍缺乏信息加工素养袁缺乏对已掌握的教学信息进行深加工的内在动力和意识袁停留在简单的将知识搬入课堂的知识搬运阶段袁其潜意识仍是重教授而忽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传统教育理念袁只有教师真正能意识到知识的获取是由知识创造的过程所推动的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是被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知识创造魅力激发的袁才能从根本上帮助教师树立信息加工意识袁提升为更高层级的信息素养遥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因为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对信息化促进能力提升自身实践技能的提升显示出高于教学和科研的最高热情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非常注重从实践工作中获取职业素养袁通过下企业锻炼尧参与校企合作尧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提升实践技能遥尽管如此袁这些技能并未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供实质性的直接帮助遥很少有教师将实践技能有效地转换成教学成果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校本教材编写率偏低遥职业技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袁但作为教师更核心的职业素养是要有将从职业岗位中获取的实践经验和技能转化为有效教学的教学素养袁要有将职业技能进行分析尧分解尧归纳和提炼袁通过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功底将这些职业技能分解成有框架结构的职业技能知识体系袁以文字化尧素材化的教学资源组织和呈现袁形成具备可复制性和传播力的职业技能教学指导材料袁促进高职课程建设袁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遥三、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袁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袁要从根本上提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袁就需要从宏观到微观的各层面尧各环节的配合袁通过整体推进袁逐级渗透袁层层递进直至最终落实遥国家层面通过教育部已经连续颁布了多项关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纲要尧规划和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袁可以说从精神框架上为广大高校教师群体勾勒了一副美好的未来教育画卷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袁高校教师群体袁尤其是高职教师群体对这样的未来还并未形成充分的认识袁并没有对这样的教育改革趋势与自身教学之间的关系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袁也没有对教师角色的转变形成深刻的理解遥这就需要在政策文件出台的同时袁有畅通的渠道将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逐级传递并扩散开去袁传播的同时需要明确院传播不是目的袁让被传递到的教师群体能够理解和认同才是根本遥首先袁有计划尧有组织的教育信息化沟通平台[6]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袁借助信息化理念聚拢首批敢于实践和勇于接受信息化教学挑战的教师群体袁增加群体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心理支持袁同时形成集群示范效应袁吸引更多的教师群体加入尧参与遥其次袁设立最高级别的信息化教学竞赛袁通过赛制向广大教师群体传递教育信息化精神内涵袁从国家层面营造以赛促改的TheChineseJournalofICTinEducation75信息化促进能力提升教育改革氛围袁促进教师群体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塑造遥最后袁周期性地推广信息化教学成功案例袁以教师群体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案例引导教师敢于信息化尧乐于信息化和易于信息化袁帮助教师群体克服畏难情绪袁使教师群体在实践信息化过程中学习模仿有对象袁追赶竞争有力量遥中观层面主要是指来自省尧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机构对政策文件的具体落实尧推进与支持遥重视科研与教师信息技能双提升袁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学与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扩大遥一野推冶一野拉冶将政策支持落到实处院一方面袁将教育信息化和科研成果作为高职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考评依据袁提高教学信息化和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中的权重袁将国家战略通过与教师群体切身利益相关的考评晋级紧密联系在一起袁以一种迫使被推动的方式将这两项相辅相成的教育信息化改革措施呈现在教师面前袁引起教师群体的高度重视袁形成野不得不提升冶教师信息素养的强大正面推力遥另一方面袁为愿意参与教育信息化和追求科研成就的行为提供必要的甚至是诱人的经费支持和技术支持袁鼓励具备信息化实践能力的社会企业参与到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来袁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提供技术支持袁巧妙地将国家利益尧社会利益和教师利益融合到统一方向袁使政策文件的落实与执行具备强大吸引力袁拉动教师群体自觉加入和主动参与遥中观层面可以说是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直接推动力袁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主要动力源泉袁也是政策文件是否能真正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所在遥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微观层面即教师自身要通过努力使自身具备信息意识的同时兼具信息能力遥知道并不等同于运用袁能运用也不代表能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最大优势遥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中观层面袁最大的力量都只是将信息素养提升的信念植入教师的自我意识中去袁但将这样的意识转换为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袁并不是有意识就能够自然生成的袁需要广大教师付出努力去学习相关的技能和他人经验袁在实践过程中将外在习得的技能转化为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自有技巧[7]识落到信息能力是当前高职教师最需要具备的能力袁需要时间的积累遥所以将信息意袁76中国教育信息化辕2019.06具体而言就是要提升教师信息获取[8]和信息化教学资源两大信息应用技能遥目前袁高职教师主要是通过参加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培训来习得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技能袁这是远远不够的遥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信息化课程建设将学到的技能转换为实际应用袁固化为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内在的信息素养袁同时要投身教研尧科研来开阔视野袁提升信息获取的质量遥可以说袁高职教师敢于实践信息化教学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根本所在遥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势在必行袁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袁也是个人教学能力成长的必然遥在野互联网+冶教育和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背景下袁从国家到地方到教师群体已经在这一道路上扬帆起航袁有了一起努力共同进步的意识袁还需要政策支持尧行动引导和自我实践将这一教育改革探索落到实处遥广大高职教师群体要具备自我提升尧自我追求的内在动力袁掌握将国家宏观政策落实到课堂教学的能力袁主动适应我国教育大环境的新形势尧新变化袁为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遥参考文献:[1]王轶,石纬林,崔艳辉.野互联网+冶时代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3):109-114.[2]桑国元,董艳.论野互联网+冶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及其提升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1):108-112.[3]管佳,李奇涛.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现状尧趋势及经验借鉴[J].中国电化教育,2014(8):62-66.[4]黎静.在线教育来潮:教师的困境与出路[J].高教探索,2013(5):151-155.[5]WANGLingling,SONGXiaoqing.Studyoninfor鄄mationliteracycompositionofhighervocationalteachersinthe野internet+冶era[C].icems,2018-06-20,S.l.:s.n.,2018.[6]王真.野互联网+冶背景下高职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要要要基于广州市的调查[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7(4):51-57.[7]周辉,郑健.野互联网+冶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14):128-131.[8]陈彦平,王殿霞,刘阔.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及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3,31(4):101-104+109.渊编辑院鲁利瑞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