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探索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年3O卷第5期 牧业论坛 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探索 刘凤奴王天元 033300) (山西省柳林县农业委员会,山西吕梁柳林县组建于1971年,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东与离 石区、中阳县交界,南邻石楼,北毗临县,西与陕西省吴堡县隔 河相望。国土面积1 288 krn2,全县辖8镇7乡257个行政村,总人口 33.6万,其中,农业人VI28.3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为10 km ,人 口l0.7万。地质上属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东高西低、 沟壑纵深,县城平均海拔780 m,最高点为东北部王老婆山1 522 m,最低点为西南部三交黄河滩607 m。全年平均日照2 449.5 h, 成果,加大草场改良力度,稳定并不断提高生产能力,认真贯彻 执行《草原法》,依法治草,巩固和完善草场承包和草山拍卖 工作,做到责、权、利挂钩,人、畜、草统一,划区轮牧,培育 改良,防虫灭鼠,依草定畜,控制存栏,加快出栏,防止超载过 牧。增加投入,建设牧区防灾保畜基地。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 牧民建设改良草地。二要加强对人工草地的管理和开放,提高牧 草产量和质量。要按时中耕除草、施肥、防虫灭鼠,更新复壮, 年平均气温10.5℃,平均降水量472.3 mm,无霜期平均为199 d。 历史最高降水量为680.6 mm(2003年),历史最低降水量为242.1 mm(1999年);2012年全县降水量为639.5 mm,无霜期224 d; 2014年1~3月降水量为5.7 mm。全县共有耕地3.74万hm ,人均耕 地面积为0.11 hm ;非耕地9.117J-hm ,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09万 hm ;现有红枣林1.87万hm ,核桃林1.13万hm ,退耕还林面积8 600 hm :林木绿化率40%,森林覆盖率为32%。 1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柳林县相对的人多地少,土地瘠薄,粮食紧缺,随着人口增 长和耕地减少,粮食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为了解决缺 粮矛盾,减少畜牧业对粮食的依赖,使得畜牧业持续、稳定、协 调、快速地发展,应立足现有草场及饲草料资源,对其进行合理 而充分的开发利用,发展新型的节粮型畜牧业。 1.1天然草场 天然草场管护不够,存在着乱采、滥垦、抢牧、乱牧等破 坏草山草坡现象。草原病虫、鼠害严重,加剧了天然草地退化、 沙化、碱化的速度,草原面积减少,生产力下降,载畜量相对增 加,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草 原畜牧业恶性循环。牧区天然草场退化、沙化、碱化面积占牧区 草原总面积的37.1%,667 m2产鲜草仅为6O~80 kg。 1.2人工草地 人工草地管理粗放,人工草地缺苗严重,更新不及时,病虫 害及杂草侵染较为严重,牧草品种组合单一,多年生牧草尤其是 豆科牧草单播群落及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群落面积小,导 致人工草地产量低、质量差。 1.3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不足 由于缺乏有效的加工调制,相当部分农作物秸秆被用作燃 料、肥科而浪费掉,据估算:全县还有2/3的农作物秸秆未被开发 利用。 1.4动植物性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由于分布零散,难于回收,骨、血、羽、蛋壳等畜禽屠宰副 产物年开发量不到1/4;饼粕的饲用量仅占1/4,其他被用作肥料 而浪费掉。 1.5混(配)合饲料生产发展缓慢 由于生产设备老化陈旧,管理落后,饲料质量低劣,效益难 以发挥,销售受限制。 2对策措施 2.1提高认识 要因地制宜,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以饲草料资源建设为 基础和导向,以发展草食畜和饲料报酬较高的畜禽为重点,以畜 牧科技进步为驱动力,以提高经济、生态效益为中心,建立低消 耗、低成本、高产出的新型节粮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逐步改善 人们的食物构成,增加肉蛋奶成分,缓解粮食的压力。 2.2广开饲料来源 一要加强对天然草场综合治理,结合牧区开发示范工程的 优化种植牧草群落及高效牧草种植利用,增加豆科牧草及豆科牧 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群落面积,实行粮草间作和轮作,大力开展 荒山、荒坡、荒沟种草。三要合理充分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大 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碱化等加工调制技术,提高利用率和消 化率。四要不断开发生产混(配)合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充分利 用糟糠、饼粕、动物骨、血等农畜产品的副产物生产混(配)合 饲料,同时利用稀土石灰石等矿物资源开发生产饲料添加剂,积 极开拓饲料市场。 2.3大力推广良种畜禽、尽快建立肉羊和肉牛基地 良种推广要与当地土种的改良和淘汰相结合。但更重要的 是要保留本地特色的土种畜禽,在此基础上,引进良种进行杂交 改良,建立肉羊和肉牛基地。养牛生产方面,重点引进青海的高 原牦牛和秦川牛、西门达尔等优良品种,改良当地土种。使之提 高生产性能,加大个体。并尽快向肉用和肉奶兼用型发展。养羊 业要推广小尾寒羊、甘肃高山细毛羊、杜泊羊、边来羊和波尔山 羊、南江黄羊、绒山羊,搞好山绵羊的本品种选育和三、四元杂 交改良工作。奶牛、奶羊生产要重视数量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在养猪生产上,首先稳定猪的现有数量,加大出栏率。要加快甘 肃黑猪,杜洛克等瘦肉型三元杂交生产,尽快提高瘦肉型猪的比 例;养鸡生产方面要大力推广适应漳县气候的迪卡、伊莎褐、明 星等高产蛋鸡和肉鸡,不断提高良种鸡的比重,尽快提高良种话 程度。 2.4大力发展季节畜牧业 面对牧区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乏或死亡”的问题, 把牧区繁殖的仔畜运到农区利用其充足的饲料资源和剩余的劳力 进行育肥后,投入市场,以减少牧区冬春饲草的压力,避免家畜 的掉膘和死亡等损失,促进农区和牧区的共同发展。 2.5开展规模养殖 在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的基础上,把规模化养殖专业户、重点 户、联营体与商品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并与饲料 生产、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契约挂钩。集中技术、 良种、草料、资金的综合优势,进行集约化经营,借以提高规模 效益及畜禽饲养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 3展望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 的大力扶持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畜牧业得到了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是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产业比重提升;二是畜牧业结构 调整步伐加快人;三是推广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科技进步对生态 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四是在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 的双重挤压下,柳林县没有大的疫病发生,客观上为提高柳林县 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五是畜牧业基础 设施和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六是适度规模养 殖发展迅速,产业化经营初具雏形。为柳林县未来几年内发展畜 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