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找次品》
老河口市实验小学 袁姗姗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学广角——找次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2.能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分组策略。
三、 重点难点
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本学段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我这样确定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探索找次品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学会用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法学法
1、选择教法,突出主体: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情状况,结合数学知识的生成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诱导探究法。
2、指导学法,自主探索: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模式进行学习,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全过程,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五、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从实际出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1.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我创设了从27瓶里面找次品的情景,让学生认识次品,分析题意。激发学生找次品的欲望,能快速进入研究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收集信息、感悟新知
首先引导从2瓶中找次品,教师作归纳总结:学生的方法有数一数、掂一掂、用天平称一称。学生很容易发现:用数的方法数量多很费时,用掂的方法在质量差异很小时不够准确。只有用天平称的办法又快又准。学生边演示边说,引导学生规范语言,理清思路。
2
从3瓶里找次品,学生讨论交流思考方法。引导学生规范语言,“如果天平平衡,那么次品在天平外面的那一瓶,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在轻的那一端”同时,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找次品时,可利用的空间有3个,为后面突出重点做铺垫。为了后面顺利的突破难点,我设置了4瓶。6瓶找次品。
3、对比分析,找规律
本课的重点是探索8瓶找次品的最优化方法,从而初步得出结论。为了深入浅出,降低难度,在突破将待测物品分成3份,我设置了填空的形式,给学生搭建梯子,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时有切入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排除正品的思路体会(3,3,2)称一次将次品确定在更小的范围。进而感悟应将待测物品分成3份。
同样,在突破天平里外的最多一份与最少一份应尽可能接近,我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各排除了几个正品,再观察三种分法的不同之处,初步得出结论。
4、完善结论
在9瓶中,通过对比(4,4,1)和(3,3,3)两种方法各需要几次,称一次分别排除了几个正品。引导学生发现能平均分的应平均分,完善自我。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
5、应用规律,升华认知
为了让学生深刻认知,应用知识,我以11为例,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各种方法比较后得出结论:11个物品中找次品,学生通过观察便会发现,最多一份与最少一份相差1
3
时称一次排出的正品最多。进而引发学生进行归纳验证。
6、小结。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