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备课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三上第六单元《九州神韵》

单元概述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九州神韵”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的。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本组还安排了《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0篇。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以读代讲、批注式阅读”为重点,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围绕主题,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 教学内容

1、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课文《古诗两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

2、《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 3、《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0篇。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5、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两翼”目标:

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0篇,背诵自己喜爱的优秀诗文和优美段落。

2、运用“以读代讲”“自主阅读”“以文带文”等方法深入感悟主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四、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课时

14课时教学流程

课时 教学内容 课型 第一、单元导读单 1、 二 诗歌,《古元 “一主”目标 “两翼”目教学建议 标 认识生1、读背单1、单元导读字、词语 元导读。 诗歌朗朗上课时 诗两首》,导 2、背诵古诗。 2、进一步口,可采用《山居秋读 3、用自己的体会祖国师生双主读暝》、《终南望余雪》 话说说诗句山河的感的方式进的意思,体验情。 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行。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第三、《富饶的以 1、认识生字、通过自主1、通过自主四 西沙群文 词语。 阅读,感悟阅读,感悟课时 岛》、《美带 2、正确流利祖国的变祖国的变丽富饶的文 的朗读课文,化,并积累化,并积累南海》、《长街灯语》 背诵课文,能优美的句优美的句通过朗读感段。 悟西沙群岛的美。 3、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段。 2、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五、《美丽的以 1、认识生字、通过自主通过自主阅六课小兴安文 词语。 时 阅读,体会读,体会作岭》、《风带 2、正确、流作者用词者用词的准景如画的文 利的朗读课的准确、生确、生动。果子沟》、《神话般的盐湖》 文,背诵自己动。学习作学习作者捉喜欢的部分。 者捉住景住景色特3、体会作者色特点,进点,进行观用词的准确、行观察的察的方法。 生动。学习作方法。 者捉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第七、《香港,以 1、认识生字、通过诵读,课采用自由八课摧残的明文 词语。 时 激发学生、读、师生双珠》、《美带 2、了解课文热爱祖国主读的方式丽的三潭文 内容,知道课的思想感学习文章。 印月》、《红树林》 文事从哪几情。 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九、《祖国山自 十课川颂》、主 时 《康申正阅 月游齐读 安》《江南春》《蟾宫曲西湖》《望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喊一声我的三峡》《峨通过整体通过整体诵诵读,积累读,积累优优美语段,美语段,进进一步感一步感悟祖悟祖国的国的美好。 美好。 嵋山上的白雪》 第十语文园地 基 1、学习一些 一、十二课时 础 字的多义现训 象,注意结合练 语境理解词义。2、自主发现四字词的特点,了解一些语言的现象。3、背诵古人描写景色的诗句,体会诗情画意并能应用。4、增强队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提高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 第十全组课文 主诵读优美文通过主题分享展示,1、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义。2、读背四字词,自己想象更多的词义进行练习。3、选择自己最想去的地方进行习作练习。 三、十四课时 题诗会分享展示 段、增强语文诗会,为学不求知识同素养,培养学生提供诵一,但求自生热爱祖国读展示的主创新。 的情感。 机会,提升主题诗会:情感、态个人读、小度、价值组读、男女观、 生读、配乐读。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单元的单元导读: 学生自读,尝试背诵。 二、学习《古诗两首》 1、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2、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2)、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3)、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4)、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七、背诵古诗《山居秋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2、教师重点指导:潋 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3、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五、背诵古诗《终南望余雪》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2、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1、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2、学生自由读课文。

a.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b.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a.检查生字新词。 b.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重点探究 1、凸现重点。

a.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 b.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c.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d.请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指名评价。 四、写字指导。

指导书写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指名读。 二、精读理解。

1、上节课同学们都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这节课要来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第2段,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1、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2、海水真美呀!说说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用自己的话说说。

3、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

●第3段,说说这段话中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1、课件出示填空:海底有()、()、()、()。 2、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再读课文。

3、引读第3段:下面根据老师的问题,请大家一起把在海底见到的物产说一说。 4、明确并列段式。

课文第3段分别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可

不可以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来介绍呢?像这样把几个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写在一起的段落就叫并列段式。 5、说话训练:介绍海底的物产。

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了西沙群岛,游览了奇妙美丽的海底世界,坐在下面的老师都没去过西沙群岛,现在我想请你把在海底所看到的向老师们介绍一下。 ●第4段,你为什么喜欢这段话?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底 珊瑚各种各样 海参到处都是 大龙虾样子威武 鱼多得数不清)

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威武”; 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仿说。 ●第5段,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怎样呢?

a.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怎样怪?

b.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

c.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

d.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第6段,海岛上又是怎样的呢?

a.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谁能把鸟的多“读”出来?

b.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三、背诵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四、小结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

3、 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美丽富饶的南海》、《长街灯语》

第五、六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抽出、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舌头、收藏”15个词语,正确书写“汇、浸、欣、软、刮、舌、赏”7个生字。重点指导“赏”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重、难点:

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课本上称它是:“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欣赏图片,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师生交流:景色宜人、物产丰富 二、学习课文

1、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A、抽出、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舌头、收藏 B、学写生字。(归类书写。重点指导“赏“的写法。) 2、出示自学导航:

A、默读课文,并标清自然段序号。

B、用“﹏﹏“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3、交流。

4、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的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现在我们重点来学习第三段。

出示第三段的内容: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指名读。

交流:这一段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请用“==“画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来读。指名读。

(2)、对比读,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

夏天,树木长得很密。早晨,雾升起来,森林在浓雾里。太阳出

来,金光照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野花,真像个大花坛。 (3)、限时背诵

(4)填空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夏天,树木长得( ),( )的枝叶把森林封得( ),挡住了(),遮住了( )。早晨,雾从( )升起来,整个森林( )。太阳出来了,( )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 )。草地上盛开着( )的野花。( )、( )、( )、( )。真像个( )。

5、过渡:这一段只用了四句话就把小兴安岭夏天阳光灿烂、浓雾弥漫、树木葱茏、野花盛开的诱人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了,那么,小兴安岭的春天、秋天、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老师就让你们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

6、按上述方法,学生自学“春、秋、冬”三段。或者你喜欢哪一段就通过老师给你的几个方法自学哪一段。 学生自学策略:

(1)、通过画批注的方法,,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抓住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方法,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难点词句 (4)、通过联系实际来理解课文

师生交流。

7、过渡:春天的芬芳、夏天的葱绿、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洁白,构成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多美的一幅图画啊!一个个有声有色的镜头,已经在我们的头脑的“银幕”上放映出来,希望你能够在课后将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三、拓展《船过三峡》 出示自学导航:

学生自读课文,用“﹏﹏“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思考:文中都讲了三峡的哪些特点? 四、课后作业:

1、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阅读《美丽的三潭印月》

第七、八课时 《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地,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教学难点:

课文时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同学的讨论交流,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彭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同学们,你们最喜欢、最向往的是哪个城市?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2、师:确实我们的祖国以地域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而香港这座城市却是中国这条巨龙头上璀璨的明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欣赏歌曲)伴着悠扬的歌曲,让我们一同走近香港。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对香港这座举世瞩目的城市你一定充满好奇。你想知道些什么?

2、带着你的疑问,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香港的?

3、在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你喜欢香港这座城市吗?为什么喜欢?

三、选择学习主题,合作学习

1、香港有着繁荣的经济,美丽的景色,各地美食云集……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点击进入,去开始你的香港之旅吧

2、完成了你的单人旅程了吗?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一下你的旅行体会。

3、谁愿意告诉我们大家你旅行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谁能担任导游的重任带领所有的同学及在座的老师,再去领略一下香港的繁荣和美丽 四、诵读体验、加深理解

1、经过香港之旅,相信大家进一步认识了香港。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同样让你印象深刻吧!同学们把你最喜欢的语句画下来,那可是作者的心声啊,字字句句中都包藏着作者对“东方之珠”的喜爱之情。

2、我想请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总结: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下,让我不由的感受到香港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誉。 五、拓展研读

1、香港的今天是繁荣而美丽的,你可能无法想象它曾经历经百年沧桑,它曾经一度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了这是一个载入香港历史的重要日子,一个中华民族的盛事,一个体现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胜利的历史时刻。同学们关注今日香港的同时也让我们再去目睹一下97回归时的盛况。大家可以在网上进一步了解香港。

2、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之珠,它还是世界航运中心、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贸易中心它映射出的光芒不是几段文字能概括清的,不是小小的网站可包罗下的,但是互联网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

大的学习平台,希望同学们在网络中尽情遨游,享受网络学习的乐趣。 六、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红树林》

第九、十课时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祖国山川颂》、《康申正月游齐安》《江南春》《蟾宫曲西湖》《望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喊一声我的三峡》《峨嵋山上的白雪》通过整体诵读,积累优美语段,进一步感悟祖国的美好。

第十一、十二课时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2、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3、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那些

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风景优美的地方。

2、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3、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4、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5、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6、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二、习作

1、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

一些方法。

2、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香港,璀璨的明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3、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4、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5、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6、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三、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2、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4、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

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

5、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四、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2、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

多又准确。 五、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报。

第十三、十四课时 分享展示

教学目标:

1、分享展示自己积累的成果。 2、展示自己的个性。 教学过程: 一、分享盛会

1、回顾本单元的单元主题《九州神韵》 回顾单元导读的内容

2.围绕着《九州神韵》我们进行了学习,回顾本单元的内容。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香港,璀璨的明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二、展示

在这一单元里你也有自己的收获,展示自己的成果。 三、主题升华 齐诵《祖国山川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