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21期 科技一向导 ◇科技论坛◇ 绿色思维创新建筑设计方法 王菲钟山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绿色设计不单是环境的功能设计,同时也是与居住区的设计和居住者的生活相契合,不需依赖于复杂的技术和资源的消耗,却依 然能够成功地为人们带来舒适环境的设计。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因此,“以人为本”思想涵盖了现代与将来、考虑了人类 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也正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最基本内容。 【关键词】绿色设计;创新建筑;可持续发展 绿色设计必须满足使用上的基本要求,做到便利,舒适,安全,健 行必然要用到新技术、新材料,这些属于硬性的.与投资造价密切相关 康 设计上注重功能上的目的性和使用上的实用性.以满足人和人际 的成为现今建筑师设计绿色建筑时关注的重点.而忽略了自身的主导 活动所需的居住区环境。因此追求舒适、时尚、整体性和避免污染的绿 作用。我们应该提高对软性技术创新的关注度,这是建筑师的责任亦 色设计就成为居住区设计的主旋律 是以环境、功能、性能艺术等方面达到整体最优化。创新平衡之下的绿 1.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色建筑设计应提倡“精宜之道”。“精”是指常规技术精细化,具体项目 1.1设计性质 具体分析:从经验中挖掘提升常规技术的效能,减少资源的浪费 “宜” 传统的设计偏重于技术,现代设计则面向功能目标,将技术、经济 是新技术应用适宜化:风险管理意识下与项目定位匹配的新技术应 和社会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具有工程性.既重视设计的内 用。新技术应用一定会有风险。不能因“新”而盲目应用.也不能因为有 容亦强调设计进程的管理 风险就不用 关键是针对项目本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用的模式和范 1.2设计进程 围.控制和化解风险。 传统的设计在战略进程和战术步序上有随意性.现代设计则强调 3.2以人为本创新建筑设计 设计进程及其步序的模式化 建筑创作不是孤立的.是人们心理认知以及美学意象的转换和映 1_3设计手段 照。建筑艺术形象应具有充实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应坚持以人为 传统的设计是电算器、图板加手册,个体手工作业.现代设计则充 本。市政建筑、公共建筑这些迅速增长的新建筑所具有的意义是异乎 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自动绘图和数据库管理,集团分工协作。 寻常的,联系着一种公众精神,聚合力和新城市所承载的首创精神.是 1.4设计方式 新的人文景观、心理认知与归属感的凝聚点.体现着现代人文精神的 传统的设计以经验总结、规范依据为主.现代设计则强调预测与 追求。与象征性的表现、市民自豪感相结合的新的美学意象.应通过这 信号分析及创造性的相互配合。 些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予以反映 1.5设计部署 3_3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建筑设计 传统的设计只限于从方案到工作图这个阶段.现代设计则贯穿开 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新 发的全过程.除常规的设计外.还要考虑从用户需求到设计评价及施 的发展.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数字技术打破以往的简单形体. 工阶段的结构设计工艺性修改以及试运转和使用维修经验的反馈。 追求多元的审美情趣 形体塑造方面则反叛了以往现代主义的单一形 2.专业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体和强几何形体,体现为非线性形体的倾向。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领 专业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指以建筑学专业所研究的基本内容 域中的应用更促进了这种多元化的趋向.在电脑中建筑师可以将形体 为主要方面而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主要研究的内容分为 任意扭曲变形,并对形体进行复杂的加减处理。数字技术也影响了建 环境类、意象类、科技类等基本方面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环境类建筑 筑的表皮 无所不在的能够快速不断更新信息的电子显示屏或一些广 设计以建筑存在的周边环境为主要方面而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告媒介.闪烁变换的霓虹灯等便自然成了建筑师设计的“新手段” 数 和途径。其又分为自然环境式方法和建筑环境式方法。意象类建筑设 字媒介文化的兴起将原来被看成是非建筑的因素推到了前台.在图像 计创新方法是以依靠建筑学所研究的形象、空间、功能等方面作为理 文化的影响下.建筑师营造烘托氛围的手段更加宽泛 在对建筑的感 念基础形成概念或意象.从而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根据 知中.各种因素同时起作用.从科技到时尚.信息与媒介都可以成为建 创作想法的来源和基础.将其分为形象式方法、空间式方法和功能式 筑的设计元素和表达手段 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创新发挥了不可限 方法 量的作用。 科技类创新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建筑科技的运用以达到建筑设计 4.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理 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结构技术式的创新方法是指 4.1理论创新应该广泛借鉴国外的经验 通过建筑科技中对结构技术的运用以达到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 理论本身是一种用于分析推理及构思创作的方法论.一种智力性 径:材料技术式方法是指通过建筑科技中对材料技术的运用以达到建 劳动。在当代建筑的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理论产出,其中包括各种 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又如短暂、动态而富于变化的树木;再如较 实例分析、观念指导原则及集合了哲学思考与经验实证的系统化理论 新的材料一膨化聚苯乙烯和塑料 这些新型材料的运用都是获得建 产出 提高建筑设计创作质量.应该更加广泛借鉴国际领域的理论成 筑设计创新的重要方面 设备技术方法是指通过运用建筑技术中对设 果,各种新观念和新思想;应以更加开放的观念,敏锐的思维,求取国 备技术的革新而达到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际先进理论和经验成果 在未来新世纪里.推动建筑创作追赶和超过 3.思维式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国际的先进水平。 3.1以绿色思维创新建筑设计 4.2重视建筑设计创作本体规范理论的研究探索 面对能源与环境危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各国的共同追 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始终为科学创造所普遍倡导的一个 求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领域循环经济的具体体现.如何科学地将其实 问题 美国科学哲学家T.库恩倡导的科学范式理论学说指出了科学范 现.值得我们深思 绿色建筑要以较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控制能源消 式的产生对于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 所谓范式.即为一个科学共同体 耗。建筑师应当以绿色思维从事每项建筑设计活动。绿色思维是以“创 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价值、信念、技术方法,即一门科学学科应具备的一 新为魂,平衡为本”的思维模式,创新性地从事建筑设计活动。绿色思 整套理论与方法论体系 建筑设计从提高构思创意水平到工程设计实 维的根本,第一,创新。第二,平衡。创新将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方 践.都应强调加强职业设计规范化理论的建设。 法、内涵产生一种革命性的冲击:观念会更新,设计的内涵会增加,随 心理学是建筑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最为密切的纽带.建筑环境也 之而变化设计的方法会改变.甚至设计管理体系也会随之而变化.这 是现代人们行为心理的主要载体 包括基于心理空间的设计方法和综 部分是软性的.因此一直没有得到建筑师的足够重视。绿色建筑的推 合运用心理空间设计方法。社会学式创新方法就是以(下转第245页) 192 ◇科技与法制◇ 科技一向导 2012年第21期 如何把握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原媛 (长治市郊区人民检察院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与当前反腐倡廉活动紧密联系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中反腐倡廉是重点。针对目前不少党员,不 少干部,不少国家工作人员思想腐败,在工作上不思进取,只求谋取个人利益。意志薄弱,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在金钱,美色等等的诱惑 下,自甘堕落成为物质的奴隶,金钱的俘虏。而且这种不法交易的手段十分隐蔽,擅长钻法律的空子,使得许多不法行为逍遥法外。 【关键词】影响力受贿罪;反腐倡廉 本文重点分析如何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来堵住这个法网的漏洞. 基于与宋某的密切关系.不顾B单位利润.通过其职务之便对该产品 2009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国家 进行了技术创新,致使该产品适用于井下工作,并且销售成功该产品; 机关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密切联系的 接着,邓某谋取的是不正当利益,符合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要件。谋取 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 不正当利益包括二种情况:一是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 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 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即非法利益;一是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有 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 关单位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 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就构成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助或方便条件,即非法过程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利用影响力犯罪的犯罪主体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 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 者其他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密切联系的人.这是与受贿罪最本质的 商品,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 显然邓某一方的 区别 受贿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不 行为侵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侵犯了其他经营者的 当利益,收受财物的行为。可以看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对受贿罪的 合法销售或购买商品的权利;不正当利益具有以下特征:,显然邓某所 种补充.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出现了新的不法行为而且无法用 谋取的利益是不正当利益:最后宋某索取了20万元.符合利用影响力 现有的法律规范进行调整的情形下提出来的.是一种法律的进步.更 受贿罪的客观行为。本案中,宋某主动索取A公司钱财2O万元现金, 宋某的行为构成了利用影响力 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进步:行为方式上衍生到了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 同时该公司谋取了不正当利益。因此.同时认为A公司 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 受贿罪的犯罪构成。本人同意第四种意见的基础上.这点也是值得提倡的 因为目前许多受贿的方式隐蔽.为了逃脱法律 法人及主要负责人的行为构成了单位行贿罪.因为A公司在其经营范 没有通过正当手段.公平竞争的方式.反而为了谋 的制约,采取间接的方式谋取好处。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的思想作 围内销售该产品时,为了公司利益,向宋某行贿,通过宋某与张某的密切 风问题,而是多数人的不法行为。导致腐败之风泛滥.更应该严惩不 取其不正当利益,利用张某的职务便利,达到销售该产品的目的。综上所述,宋某 待:在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这一点上.我认为还存在 关系,A公司法人及主要负责人构成了单 片面性。条文中只是规定了财物.没有涉及到其他方式.比如权色交 的行为构成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位行贿罪。 易,解决子女就业,升学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受贿的标的。 综上所述.为了打击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力度.提出几下五点意 针对上述情况,把握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有重大意义。如何把握利用 一影响力受贿罪是掌握该罪的核心内容。下面利用真实案例来说明如何 把握该罪。A公司的邓某得知校友宋某(非国家工作人员)和C单位的 张某(国家工作人员)系好友,而张某可利用职权为邓某谋取不正当利 益.宋某在拜托张某后.张某同意在适当时机向c单位推荐使用A单 位的产品.在C单位决定对A公司的产品安排试用时期间.宋某以给 领导送礼和要议价费为由向邓某索取现金20万元.后张某利用职务 之便使得c单位和A公司达成买卖全同,双方并履行 在本案中,宋某 的行为是否构成了利用电路图受贿罪,我们具体分析一下。首先,宋某 与张某属于关系密切的人.显然符合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一般主体: 其次,张某是国家工作人员.符合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利用国家工 作人员的要求:然后.张某利用了职务之便为宋某所托之事提供了便 利.为销售该公司产品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具体分析如下,张某在 试用该产品时.发现该产品不像产品说明书中的适应于井下工作环 境,但是张某在许多产品进行推荐的情况下,没有进行比较选择最优. 选择最利用B单位的产品.没有适用最少成本最大利润的原则.而是 见: 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深入查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案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对反 腐败的呼声不断高涨.对检察机关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将国家工作 人员及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谋取不正当利 益的近亲属及其他关系密切的人员都能得到法律的惩处.树立检察机 关在人民群众的形象 二、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强网络监督作用。畅 通人民群众涉访举报渠道.建立鼓励实名举报的制度。充分发挥新闻 一、媒体的宣传导向和监督作用.加强对有效预防腐败工作及其经验的宣 传报道.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 三、加强全社会廉洁教育。在全体公民中大力弘扬廉洁文化,深刻 揭露腐败思想和行为对全社会的整体利益以及公民本人的个体利益 的严重危害.增强广大公民的廉洁意识和抵制不廉洁行为的自觉性. 努力形成“以廉为美、崇廉尚洁“的良好社会风尚。● (上接第202页)期,供方按成本价继续维修并按成本价供应配件, 真做好前期的社会调查和对生产厂家的实地考察,做好总结、评定、建 写明质量标准、验收标准、保修规定以及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强调了 议,使购买的搅拌设备既能正常运转、满足生产要求、保证产品质量。 设备在运输途中,对易损部件用木箱包装等。 又能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安全耐用、操作灵活、方便维修。在工程建设 总之,搅拌设备的购买阶段是控制其使用质量的关键环节,要认 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施工企业仓I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摩 (上接第192页)社会学探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角度的 维,也要有良好的创意来为创意增添色彩。只有好的创新设计才能创 研究,如传统的发展与继承问题、文化的引入与传播问题等。 造出好的建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选择更加多样化。只有更多更 5.结束语 为了能够使建筑可以得到日益月日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有新的思 好的房子值得我们研究和建设。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