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5章转向和悬架系统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五章 转向和悬架系统

第一节 转向系统

一、概述

1.技术规格(表5-1-1)

技术规格

表5-1-1

项 目 转向柱和转向连接轴类型 转向器类型 齿条行程 方向盘自由行程 机械转向 车轮最大转角 转向拉杆球头转动扭矩 转向小齿轮转动力矩 转向拉杆摆动力矩 转向柱和转向连接轴类型 转向器类型 齿条行程 油泵类型 油泵流量 油泵压力阀开启压力 助力转向 方向盘自由行程 车轮最大转角 转向力 皮带挠度(在98N作用力下) 油泵压力降 转向小齿轮转动力矩 转向拉杆摆动力矩 规 格 吸能式,十字轴万向节连接(2个接头) 齿轮齿条式 134mm(3.76圈) 0~30mm 内:38°52;外:33°07 0.5~2.5N²m ±180°范围之内(中心):0.4~1.1N²m ±1800范围之外(中心):0.3~1.6N²m 2~5N²m 吸能式,十字轴万向节连接,转向柱倾斜度可调 齿轮齿条式 134mm 叶轮式 9.6mL/rev 1.5~2.0MPa 0~30mm 内:38°52°;外33°07 29.23N或更小 7~10mm 5.9MPa 0.6~1.3N²m 2~5N²m 2.拧紧力矩(表5-1-2)

拧紧力矩

表5-1-2 项 目 方向盘锁紧螺母 转向柱和转向连接轴装配支架 转向轴和连接头 转向小齿轮和连接头 防尘罩安装螺栓 阀体外壳和齿条外壳总成 压力管和回油管安装卡箍 力矩(N²m) 项 目 力矩(N²m) 60~80 50~55 15~34 50~70 80~100 25~33 55~60 35~45 转向器安装螺栓 13~18 转向拉杆锁紧螺母 15~20 转向拉杆球头开槽螺母 15~20 齿条间隙调整螺母 4~6 转向拉杆和齿条连接 20~30 油泵调整螺栓 8~12 压力管与油泵安装螺栓 压力管和回油管与转向器连接 转向小齿轮与回转阀自锁螺母 堵塞 油泵支架螺栓 12~18 储油罐支架螺栓 8~12 20~30 吸管支架夹板(与油泵吸管接头) 3~5 50~70 油冷却管安装螺栓 20~27 8~12 3.润滑油(表5-1-3)

润滑油

表5-1-3

项 目 方向盘喇叭触点 转向轴轴承 转向拉杆球头 转向小齿轮座 齿条球头 推荐润滑油 LONG TIME PD2 ALVANIA#2或#3 VALIANT R2 ONE-LUBER RP LONG TIME PD2 按要求 加注量 转向拉杆与齿条连接球头 硅润滑油(规格型号:MSH41) 助力转向油 PAF-Ⅲ型 0.9L 4.机械转向故障诊断(表5-1-4)

机械转向故障诊断

表5-1-4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齿条支撑座松 过度转向 转向器固定支架螺栓松动 转向横拉杆端部磨损或松动 解决措施 重新紧固 重新紧固 重新紧固或根据需要更换 续上表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转向横拉杆球头转动阻力过大 齿条支撑座过紧 方向盘操纵困难 转向齿条或球头内部粗糙 或转向回位不完全 齿条弯曲 转向轴接头或防尘套损坏 转向小齿轮轴承损坏 解决措施 更换 调整 润滑或更换球头 更换 更换 更换 5.助力转向故障诊断(表5-1-5)

助力转向故障诊断

表5-1-5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齿条支撑罩松 过度转向 转向器固定支架螺栓松 转向齿条末端松或损坏 v形皮带打滑或损坏 方向盘操纵沉重 (动力辅助不足) 动力油不足 管路里有空气或管路受折、变形和损坏 油泵压力不足 流量控制阀粘连 解决措施 重新紧固 重新紧固 重新紧固或更换 检查或更换 补充 排气或更换 修理或更换油泵 更换 齿条和转向小齿轮内都机油过度泄漏 转向小齿轮阀体密封环变形或损坏 转向横拉杆球头转动阻力过大 齿条支撑座过紧 转向齿条或球头内部粗糙 齿条弯曲 转向轮不完全回位 转向轴接头或防尘套损坏 转向小齿轮轴承损坏 管路受折、变形或损坏 转向器支架松动 油压控制阀损坏 油泵输入轴轴承损坏 更换损坏零件 更换 更换 调整 润滑或更换球头 更换 更换 更换 更换 重新紧固 更换 更换 续上表 故障现象 噪音 故障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所有的转向系统都有噪音,这种噪音在制动时转动方向盘最为明显。这种噪音和转向性能无关,除非这种噪音极大,否则不要更换阀 管子与车身有干涉 齿轮和齿条间的 转向器支架松动 咔哒声或卡紧噪声 转向横拉杆端部和/或球头松动 转向横拉杆端部和/或球头磨损 动力油缺少 油泵噪音 油里有空气 油泵支架螺栓松动 重新布线 重新紧固 重新紧固 更换 补充 排除油里的空气 重新紧固 注意: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起动发动机之后,有可能听到轻微的摩擦声(在-20℃以下),这是由于动力转向油在寒冷的天气条件下的特性造成的,而不是一种故障。

6.检查方向盘自由转动量

(1)起动发动机,使方向盘保持直线位置,用5N的力转动方向盘。 (2)检查方向盘圆周转动量。方向盘自由转动量:0.30mm。

(3)如果转动量超出标准值,检查转向轴和转向齿条末端联接,检查转向角度。 7.检查转向角度

(1)将前轮放到转动圆角规上,并测量转向角度(内轮为38°52°;外轮为33°07°)。 (2)如果测量值不在标准值范围内,调整联接装置。 8.检查转向拉杆末端球接头转动力矩 (1)在球接头上固定2个螺母,然后测量转向拉杆末端球接头转动力矩(0.5~2.5N²m)。 (2)如果转动力矩超过标准值,更换拉杆球头。

注意:即使转动力矩低于标准值的极限,球接头还可以使用,除非有滞后和过度操作。 9.检查静态转向力(助力转向)

(1)将车辆放在水平器上,并保持方向盘在直线位置。 (2)将发动机转速提高到1000r/min。

(3)运用弹簧称,测量静态转向力(39.23N或更小),顺时针逆时针各转15圈。 (4)转动方向盘时,在测量范围内,转向力应该没有大的变化。 (5)如果静态转向力超过标准,检查和调整以下部位: ①下摆臂球头和转向拉杆球头防尘罩有无损坏或破裂。

②转向器壳里的齿轮预加载荷和转向拉杆球头转动力矩。 ③下摆臂球头转动力矩。

(6)检查结束后,使发动机转速回到怠速。 10.检查方向盘回位

检查方向盘回位并确认以下部位:

(1)方向盘转向的操纵力和回位力在慢速和快速地转动时应该是相同的。

(2)将方向盘转动90°,并使车辆行驶速度为35km/h,保持几钞种,然后松开方向盘,回位最少在70%以上。

注意:如果方向盘转动太快,操作瞬时可能沉重,尤其是在慢速时,这是由于油泵输出有时会减少的缘故,并不是故障。

11.检查助力转向液面高度 (1)将车辆放置在水平面上。

(2)车辆保持静态,起动发动机,方向盘连续转动几次,将油温提高到50~60℃。 (3)使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顺顿时针和逆时针全行程转动方向盘几次。 (4)确保储油罐中的油没有水气和不混浊。

(5)停止发动机,检查发动机在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下的液面高度。 注意:

①如果液面差超过5mm或更多,给系统排气。

②如果停止发动机运转后油液面突然升高,显示供油量不足。

③供油不足,会使泵内产生振动声音和流量控制阀有噪声,减少泵的使用寿命。 12.更换助力转向用油

(1)顶起车子的前部并用钢性支撑固定。 (2)从储油罐上拆下回油管,并堵住储油罐。

(3)用一根管子与拆下的回油管连接,将油排到储存器中。

(4)断开点火线圈旁边的高压线,然后间隙操作起动机,方向盘左右转动几次,排出油。

(5)连接回油管,然后给储油罐加入专用油。 (6)系统换油。

助力转向用油型号:PSF-3;全部用量大约0.9L。 13.排气

(1)往助力转向储液罐加注专用油至“最大”位置之上。 注意:

①在排气时,要补充油液,使油液下降的位置不要低于过滤器。

②如果怠速时排气,空气会分离出来进入到油里。要确保排气时只有曲轴在转动。 (2)断开高压线,然后间歇操作起动机(15~20s),左右转动方向盘五次或六次。 (3)连接高压线,并起动发动机。

(4)左右转动方向盘,直到储油罐中无气泡。注意:转动方向盘时,停留时间不要超过10s。

(5)确认油不能混浊,液面在指定位置之上。 (6)检查方向盘左转和右转时液面的微小变化。 注意:

①如果液面变化较大,必须重新进行排气。

②当发动机停止运转时,油面突然上升,这表示系统内仍然有气。

③如果系统中有气,就会听到来自油泵和控制阀的噪音。系统有气会缩短油泵和其

它零件的寿命。

14.检查助力转向皮带张紧力

(1)在指定的点,用98N的力压V形皮带,然后测量挠度并确认是否在标准值(7~10mm)之内。

(2)调整皮带张紧力,松开油泵支架螺栓,移动油泵,然后再拧紧螺栓。 注意:在检查皮带挠度之前一定要运转发动机。 15.油泵压力试验(油泵卸载压力)

(1)从油泵上拆下压力管,用压力表(带间隔阀)将油泵和压力管连接起来。 (2)排放空气,起动发动机,转动方向盘几次,使油温升到50℃左右。 (3)将发动机转速升到1000r/min。

(4)关闭压力表的间隔阀,测量油压并确认是否在标准值(6.2MPa)范围之内。 注意:压力表上的间隔阀关闭时间不超过10s。

(5)拆掉压力表,拧紧压力管。压力管拧紧力矩55~60N²m。 (6)给系统补充油液。

二、转向柱和转向连接轴的检修(图5-1-1) 1.拆卸

(1)拆下喇叭盖总成。拆下上下喇叭板,撕开喇叭触点插头。

图5-1-1

(2)拆下方向盘自锁螺母。

(3)在转向柱和方向盘上作好标记,然后拆下方向盘。 注意:拆卸时不要用锤子锤击,以免损坏转向柱。 (4)拆下防撞垫。拆下组合开关护罩。 (5)断开线束插接件。拆下组合开关。

(6)拆下连接轴万向节和转向小齿轴连接螺栓。

(7)拆下转向柱支架与车身连接螺栓之后,再拆下转向柱和连接轴总成。 2.分解

(1)松开转向柱和连接轴万向节头连接螺栓,然后拆下万向节头。

(2)如果需要拆卸方向锁,可用钢锯在固定螺钉头部和支架上面锯开一槽沟,用一字起子松开螺钉,再拆下方向锁。

注意:重新安装方向锁时,必须更换螺钉和方向锁总成。 (3)如果需要,拆卸可调转向柱和支架(仅用于可调转向柱)。 注意:不要拆卸转向柱和连接轴。 3.检查

(1)检查转向管柱和轴的变形和损坏。

(2)检查连接处运动、是否损坏和机构的运动是否自由。 (3)检查调节支架和弹簧的裂纹和损坏。 (4)检查转向锁机构操作是否正常。

(5)检查防尘罩裂纹或损伤情况,必要时更换。 4.装配

(1)装配过程与拆卸过程相反。

(2)对准转向柱轴套和方向锁,然后插入点火开关钥匙。 检查方向锁操作效果,最后按规定紧固锁。注意:必须使用专用的一次性螺钉紧固。 5.安装

(1)普通型转向柱。

①将连接轴万向节头装在转向柱上。

注意:确认球头安装在正确的方向上。必须确保螺栓正确安装到转向器小齿轮槽中。 ②校准连接轴万向节头和转向小齿轮、管柱轴的位置,然后临时拧紧(预紧)。 ③将转向柱安装到支架本体上。

④拧紧转向连接轴万向节和转向小齿轮连接螺栓。 ⑤连接组合开关和插接件。 ⑥安装组合开关罩。

⑦安装转向柱调节机构锁紧手柄。 ⑧安装方向盘。 注意:在安装方向盘时,必须确认调节标记处于校准状态,并使车辆处于直线状态。 (2)可调转向柱

①安装转向连接轴万向节到转向器上。

注意:不要使调节支架变形,否则将导致调节杆沉重和弹起装置不起作用。 ②在安装前,确认在调节支架上是否有销子孔。

a.如果有,在中间位置锁紧角度,装进限位销,然后松开调节手柄。 b.如果没有,在中间位置锁紧角度。

③安装螺栓,连接管柱轴和万向接头。螺栓拧紧力矩:15~20N²m。

④预紧两个支架螺栓,安装两个支架螺母6支架螺母拧紧力矩:13~18N²m。 ⑤拧紧两个支架螺栓。支架螺栓拧紧力矩:13~18N²m。 ⑥如果装了阻销,在低角度位置取出销子。 三、机械转向器的检修(图5-1-2) 1.拆卸

(1)拆下前车轮总成。拆下连接螺栓。

图5-1-2

(2)将横拉杆球头从转向节上拆下来。。

(3)拆下后部的阻推支架总成,然后拆掉中心支架总成后部两个支座螺栓,松开前部两个螺栓。

(4)拆掉转向器支座固定板。

(5)将转向器齿轮和联接装置向车辆右边移动,然后从中心支架总成左侧取出转向器总成。

2.分解

在分解之前,要测量齿条转动力和齿轮转动力矩,测量位置参考在重新装配后的中心状态(直线行驶)。

(1)清洗转向器总成,用带软夹爪的老虎钳安装固定。

注意:当用虎钳安装齿条时,在齿条外面缠一层布,在紧固虎钳时,不要损伤齿条。 (2)拆下横拉杆总成。

(3)从堵塞上拆下锁止螺母。拆下堵塞。

(4)从齿轮壳中拆下弹簧,标注缓冲垫和支撑块。 (5)拆下防尘帽。

(6)从齿轮壳上拆下油封、卡簧,将齿轮和轴承一起拆下来。 (7)从齿轮上拆下轴承挡板卡簧和轴承。 (8)拆下波纹管。

(9)用錾子松开右边齿条末端螺母。

(10)将齿条向齿条壳移动,用带软夹头的虎钳夹紧齿条齿形部分,然后从齿条上松开横拉杆末端,并取下横拉杆总成。

(11)从齿轮壳中取出齿条。

注意:防止衬套和齿条齿形部分的损伤,从左侧取出齿条。 3.检查

按图5-1-3所示检查转向器各部位。

图5-1-3

4.装配

(1)在重新装配之前,用适当的溶剂清洗所有的零件。 (2)将轴承压装到齿轮合适的位置。在齿轮上装入卡簧。

(3)给齿条、齿轮、衬套、滚子轴承及其他运动部位涂润滑油脂(SAE J3100)。 注意:润滑脂不要堵住壳体衬套上的空气通道。 (4)将齿条插入齿轮壳体,然后再装齿轮与齿条啮合。

注意:必须使齿条从齿轮壳左边装入,并擦去多余的润滑脂。

(5)选择和安装规格合适的卡簧,使齿轮的轴向间隙为最小。卡簧规格见表5-1-6。

卡簧规格

表5-1-6

颜色标记 厚度(mm) 蓝色 1.590 白色 1.665 黄色 1.740 (6)在将油封(必须使用新油封)装入齿轮箱之前,油封唇部涂润滑脂。

(7)在支撑块的杯形部分涂润滑脂,然后将支撑块、橡胶缓冲垫、弹簧和堵塞装入齿轮箱中。

(8)拧紧堵塞至规定力矩11N²m,然后返回30°~60°;拧紧堵塞锁紧螺母至规定力矩50~70N²m。

注意:将堵塞和齿条调整到中间位置。在锁紧螺母和壳体见涂密封剂。 (9)安装横拉杆端部和波纹管,各未端用新的锁止板固定。 (10)在齿条全行程范围内测量齿轮的预加力矩(表5-1-7)。

齿轮的预加力矩

表5-1-7 齿轮预加力矩 齿条转动力。 中间位置±180或更小 中间位置±180喊更大 0.3-1.6N²m 0.4-1.1N²m 50-300N (11)如果测量值超出规定,更换橡胶缓冲垫和弹簧,依据步骤8重新调整。 5.安装

(1)将橡胶座装到齿轮壳体上。将齿轮装对联接器上,再将转向器总成装到十字组件上。

注意:

①必须确保转向器总成不倾斜、不扭曲。

②注意施加力矩不要过大,转向器容易扭曲变形,从而影响转向力。 (2)拧紧球接头与小齿轮联接器螺栓至规定力矩15~20N²m。 (3)将横拉杆装到转向节上。拧紧到规定力矩时,校准开口槽和球头螺栓上的开口销孔。 横拉杆末端球头与转向节臂拧紧力矩:15~34N²m。 (4)将车轮调整到直线状态。

(5)在确认波纹管不扭曲之后,在波纹管末端安上卡子。 四、横拉杆的检修(图5-1-4) 1.拆卸

(1)将齿轮齿条装夹到虎钳上。

注意:在虎钳上安装齿条的时候,在齿条外面缠绕一层揩布,紧固时要小心,不要损伤齿条。

(2)断开波纹管钢带,并拆下波纹管。 (3)用垫子拆下横拉杆。

注意:如果要拆下齿条,必须从万向节左边拆下横拉杆球头。

(4)将齿条向右侧移动,用放位夹头虎钳固定,然后拆下左侧横拉杆。

图5-1-4

(5)拆下右侧横拉杆。 2.检查

(1)检查横拉杆和末端的损伤或变形。 (2)检查波纹管和防尘罩的损伤或变形。

(3)检查横拉杆摆动力矩(标准值:2~5N²m)。 (4)检查横拉杆球头摆动和轴向间隙。 3.装配

(1)将横拉杆装到齿条上紧固,然后用冲头固定到槽中。横位杆和齿条拧紧力矩:80~100N²m。

(2)将波纹管装到齿轮壳上后,用钢带固定。 注意:波纹管固定带必须在前束调整后装配。

(3)测量齿条行程。齿条全行程(从锁止到锁止):134mm。 注意:齿条全行程规定在最大转向角时。 (4)调整横拉杆长度和拧紧锁紧螺母。

横拉杆长度(标准值):175.3±1mm;横拉杆锁紧螺母拧紧力矩:50-55N²m。 五、助力转向器的检修(图5-1-5) 1.拆卸

(1)用专用工具将横位杆末端从转向节上拆下来。 (2)从齿轮箱上拆下万向节头总成螺栓。

(3)放油后,从齿轮箱上拆下压力管和回油管。 (4)拆下齿轮箱的固定螺栓、中心构件和稳定杆。 (5)从车辆右侧取出齿轮箱。

注意:在拆卸齿轮箱时,要小心慢慢地取出,不要损坏防尘罩。 2.检查和调整

用软性夹头虎钳固定齿轮箱(应在虎钳上紧固齿条支座部分)。

图5-1-5

(1)检查齿轮预加载荷。

①以每圈4~6s的速度旋转齿轮,在齿条全行程范围内测量齿轮预加载荷(标准值:0.6~1.3N²m)。

②如果测量值超出规定,首先调整堵塞,然后重新检查齿轮预加载荷。 ③如果调整堵塞还不能获得规定的齿轮的预加载荷,检查或更换堵塞组件。 (2)检查横拉杆摆动阻力 ①将横拉杆摆动10次。

②用弹簧称测量横拉杆摆阻力。横拉杆摆动阻力(标准值:8-22N或2-5N²m)。 ③如果测量值在标准值之外,更换横拉杆总成。

注意:如果横拉杆慢慢摆动没有过度间隙,即使测量值低于标准值也可使用。如果测量值低于4.3N,就必须更换横拉杆。

(3)检查波纹管

①检查波纹管是否有损伤或变质,如果有则更换。 ②检查波纹管是否在正确位置固定。 3.分解

①将横拉杆末端从横拉杆上拆下来。 ②从球接头上拆下防尘罩。

③拆下波纹管箍带和波纹管卡子,从横拉杆上取出波纹管。 ④从齿轮壳体上拆下输油管。

⑤慢慢移动齿条,将齿轮壳体里的油放出。

⑥拆下端盖。

⑦顺时针转动齿条到锁止位置,拆下自锁螺母。

⑧用錾子松开横拉杆和齿条间的接头垫圈,从齿条上拆下横拉杆。 ⑨拆下堵塞锁紧螺母,拆下堵塞。

⑩从齿轮壳中拆下齿条支撑弹簧、支撑座和衬套。 ⑾松开两只螺栓,拆下阀壳体。

⑿顺时针转动齿条挡止块,直到开口弹簧末端弹出齿轮壳槽口。

⒀当开口弹簧末端弹出齿条壳体凹槽口后,将齿条挡止块逆时针旋转,然后拆下开口弹簧。

⒁从齿轮侧移动并拆下齿条挡止块、齿条衬套、齿条。 注意:当拆下齿条时,壳体油封必须更换。 ⒂从齿条衬套上拆下O型密封圈和油封。

⒃从阀壳体里拆下阀体、油封和球轴承。从齿轮壳上拆下球轴承和滚针轴承。 注意:小心不要损伤齿轮壳里的齿轮阀体。 4.装配

装配与分解顺序相反。装配时注意以下几点:

(1)安装堵塞时在其涂密封胶,然后拧紧至规定力矩50~70N²m。 (2)按图5-1-5所示的力矩安装和拧紧零件。 六、助力转向油泵的检修(图5-1-6) 1.拆卸

注意:在维修油泵时,必须用覆盖物将空调压缩装置保护起来。 (1)从油泵上拆下压力管。

(2)将吸油软管从接头上拆下来,将油排放到容器中。 (3)松开油泵支座螺栓,拆下V型皮带

(4)拆下油泵支座装配螺栓,断开压力开关接头。 (5)拆下油泵。 2.分解

(1)从油泵上拆下吸油管和O形密封圈。 (2)拆下后罩、密封垫和销子,拆下凸轮环。 (3)拆下转子和叶片,拆下前盘。 (4)拆下内外O型密封圈。拆下弹簧。

(5)拆下皮带轮螺母和弹簧垫,取下皮带轮和半圆键。 (6)用卡簧钳子拆下卡簧。取出轮轴和轴承。 (7)从油泵本体上拆下油封。 (8)拆下导向支架和螺母。

(9)从油泵本体上拆下接头,取出流量控制阀和流量控制弹簧。

图5-1-6

(10)从接头上拆下“O”形密封圈。 注意:不要分解流量控制阀。 3.检查

(1)用合适的清洁剂清洗所有的分解零件。

(2)如果油泵内部有零件损坏,更换油泵总成。 (3)如果皮带轮有裂纹或变形,更换皮带轮。

(4)如果皮带轮轴油封周围有油泄漏,就更换油封。 (5)如果皮带轮锯齿或皮带轮轴变形或损坏,更换它们。 4.装配

(1)安装油泵开关。

(2)将流量控制阀弹簧、阀和接头装进泵体里。 注意:在所有更换零件的外面涂一层薄薄的自动变速器油,包括油封和O形密封圈。 (3)安装导向支架和螺母。 (4)将油封安装到泵体里。 (5)轻轻安装轴总成和卡簧。 (6)安装泵轮和半圆键。

(7)安装弹簧和内外O形密封圈。 (8)安装前盘。

(9)将销子装进前壳的销子槽中,然后安装轮环,注意方向。 (10)安装转子,冲压标志侧对准前盘。 (11)安装叶片,圆形末端面在外侧。 (12)安装密封垫和后罩。 (13)拧紧吸油管接头。 5.安装

(1)将油泵安装到油泵支架上。 (2)安装吸油软管。

(3)安装V形皮带,调整v形皮带张紧力。 (4)将压力管接到油泵上,吸油管接到油罐上。

注意:安装时管子不能扭曲,不能与其他零件相碰。 (5)补充油液。推荐用油:3号助力转向专用油。

(6)给系统排气。 (7)检查油泵压力。

(8)依照规定力矩安装零件。

七、助力转向油管的检修(图5-1-7) 1.拆卸

图5-1-7

(1)放出油液。

(2)从储液罐上拆下回油软管。

(3)拆下回油管固定在车身上的夹子。 (4)将回油管从转向器壳上拆下。 2.检查

(1)检查软管有无破损和老化。 (2)确定软管和其他部件没有干涉。

第二节 前悬架系统

一、概述

1.技术规格(表5-2-1)

技术规格

表5-2-1

项 目 前悬架形式 类型 减振器 行程 阻尼力 (0.3m/s) 螺旋弹簧 手动变速器 自动变速器 车轮前束(前) 主销外倾角 车轮定位 主销内倾角 主销后倾角 主销偏移距 拉伸 压缩 规 格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带螺旋弹簧 双向液压筒式 161mm 550±90N 260±60N 自由高度:313.4mm 颜色标志:白-1线 自由高度:322mm -3~+3mm 0°±30′ 12°08′±30′ 2°±30′ 5.94mm 钢车轮 0.6mm 颜色标志:白-2线 径向 车轮跳动量 轴向 铝车轮 钢车轮 铝车轮 0.3mm 1.0mm 0.3mm 轮胎尺寸 车轮尺寸 轮胎气压 175/70 R13,175/65 R14,185/60 R14 5J³13,5J³14 210kPa 2.扭紧力矩(表5-2-2)

扭紧力矩

表5-2-2 项目 传动轴螺母 车轮螺母 支撑杆上端安装螺母 支撑杆安装对关节 下支撑球绞链对关节 力矩(N²m) 220-260 90-110 20-30 75-90 60-72 项目 力矩(N-m) 下支撑装配支架对下支撑 95-120 下支撑/支撑支架装配螺栓 稳定器棒支架装配螺栓 95-120 17-26 转向横拉杆端头球型连接对关节 15-34 稳定器连接螺母 35-4.5 注意:自锁螺母拆卸后,不可再用,必须更换新的自锁螺母。 3.润滑油(表5-2-3)

润滑油

表5-2-3

项目 推荐润滑油 前轮轴承子 SAE J310a 在下支撑的球型连接 R-2润滑脂 在支撑杆的绝缘轴承 SAE J310a润滑脂 4.常见故障诊断(表5-2-4) 常见故障诊断

表5-2-4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前轮定位不当 转向沉重 转动超过下支撑架球型 轮胎气压过低 无动力转向 转向车轮对中心 前轮定位不当 前轮定位不当 减振器有故障 复位不良 稳定杆磨损或损坏 螺旋弹簧磨损或损坏 下摆臂衬套磨损 前轮定位不当 轮胎磨损异常 轮胎气压过低或过高 减振器有故障 解决措施 调整 更换 充气 修理和更换 调整 调整 修理和更换 更换 更换 更换 调整 调整气压 修理和更换 调整 前轮定位不当 车辆跑偏 下摆臂球型连接转向阻力不足 下摆臂衬套松动或磨损 前轮定位不当 更换 更换 调整 更换 更换 更换 调整 更换 更换 修理和更换 更换 更换 更换 修理和更换 车辆向一侧跑偏 下摆臂球型连接转向阻力不足 下摆臂弯曲 螺旋弹簧磨损或损坏 前轮定位不当 下摆臂球型连接转向阻力不足 转向车轮摆振 下摆臂衬套松动或磨损 减振器有故障 稳定杆磨损或损坏 螺旋弹簧磨损或损坏 下垂 螺旋弹簧磨损或损坏 减振器有故障 5.轮胎的故障诊断(表5-2-5) 轮胎的故障诊断

表5-2-5

故障现象 轮胎中心磨损 故障可能原因 轮胎气压过高 中心胎面网格不良 轮胎气压过低 胎缘凸起 碎痕在高速时扩散 故障现象 轮胎一边胎面磨损 轮胎胎面有平斑 轮胎胎面有羽状斑点 胎面有楔形状损坏 轮胎胎面磨平 故障可能原因 主销外倾角不对 紧急制动所致 前束过大或负前束 轮胎偏磨所致 胎面磨损 轮胎两边胎面磨损 轮胎零碎的磨损 6.检查前轮定位

检查前轮定位前,应将车辆保持直线状态,停放在前轮定位检测仪器上,并使前后车轮在同一水平面上。前悬架和转向系统处于正常状态,车轮和轮胎无变形,气压达到标准值。

(1)调整前束。

①调节左右转向横拉杆长度使其一致。

②调整前束时,松开波纹管外侧卡环,以防止波纹管扭曲。 ③调整后.拧紧转向横拉杆末端锁紧螺母并装上波纹管卡环。 转向横拉杆锁紧螺母力矩:50~55N²m。 (2)测量前轮定位参数。

①在测量前轮定位时前悬架总成必须无磨损,松动或零件损坏等情况。 ②用专用工具测量前轮定位参数,参见前面的“技术规格”。

③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后倾角车辆出厂前已调整好,不可随便调整。

④如果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后倾角不在标准值内,检查并更换变形或损坏零件。 7.检查轮胎磨损

①测量轮胎表面花纹的深度。轮胎面花纹的极限深度:1.6mm。 ②轮胎表面花纹的深度如果低于极限值,应及时更换轮胎。 8.检查车轮径向和轴向跳动 ①用千斤顶将车顶起。

②用百分表检测车轮径向和轴向跳动。

③如果车轮径向和轴向跳动超出极限必须更换轮胎。轮径向和轴向跳动见表5-2-1。 ④扭紧车轮螺母至规定力矩90~110N²m。

注意:用冲击式扳手装配后必须使用扭力扳手复查。 ⑤紧固顺序

车轮稳定着地后,紧固每一个螺母,并紧固到规定力矩,然后对角检查每一个螺母的紧固情况。

二、减振器总成的检修(图5-2-1) 注意:必须在车辆无负载的情况下并停放在地面上时,按图5-2-1中规定的力矩扭紧各部件。

1.拆卸

(1)拆下前车轮。

图5-2-1

(2)从减振器总成上拆下制动油管。不要用撬杠或强制用力拆卸。 (3)拆下减振器上的螺母,拆下减振器总成。 2.分解

(1)用平口起子拆下装饰罩盖。

(2)用工具压缩螺旋弹簧直到其没有张力在减振器上,然后拆下减振器上顶端螺母。 (3)拆下减振套、弹簧座、螺旋弹簧罩盖和减振器总成。 3.检查

(1)检查减振器轴承是否损坏或磨损。 (2)检查橡胶件部分是否损坏或磨损。 (3)检查螺旋弹簧是否挠曲或弹力减小。

(4)检查减振器是否有异常阻力或有不正常声音。 4.装配

(1)安装弹簧下隔振垫时,必须将凸台放到减振器支座的孔内。 (2)将防尘罩安装到减振器上。

(3)用工具压缩螺旋弹簧,在完全被压缩后,安装到减振器上。 注意:安装螺旋弹簧须将所做标志部分朝向转向节。

(4)将螺旋弹簧上隔振垫放好后,安装前悬支座和隔振件总成。

注意:调整前悬支座上的D形孔,使其与减振器杆上的D形孔合适安装到位。

(5)将螺旋弹簧上部、下部放到上下弹簧支座上凹槽内,安装一个新的自锁螺母。但不要紧固。

(6)拆下工具

(7)紧固自锁螺母到60~70N²m。

(8)加润滑脂(SAE J310a)到减振器上支撑座内后,将装饰盖支装好。

(9)安装支柱,拧紧前悬上支座安装螺母到20~30N²m;拧紧前悬支柱与转向节连接到75~90N²m。

(10)安装制动软管,并对制动系统抽真空。 三、下摆臂的检修(图5-2-2)

图5-2-2

注意:必须在车辆无负载的情况下并停放在地面上时,按图5-2-2中规定的力矩扭紧各部件。

1.拆卸

(1)用工具从下摆臂上拆下摆臂球连接球头。 (2)拆下稳定杆螺母。

(3)拆下下摆臂总成的螺栓和螺母。 2.检查

(1)检查衬套是否损坏或磨损。 (2)检查下摆臂是否弯曲或破损。 (3)检查球头防尘罩是否损坏。 (4)检查所有螺栓。

(5)检查下摆臂球头转动力矩(标准值:2~3.5N²m)。 如果球头转动力矩超过上述标准值,则更换球头总成。 3.球头和盖的更换

(1)用一字起子从下摆臂球头上拆下防尘罩,拆下卡环。

(2)用工具将球头从下摆臂上拆下来,并将新球头压装到下摆臂总成内。 4.下摆臂衬套(A)的更换(图5-2-2) (1)拆下衬套。

(2)在新衬套外表面、下摆臂衬套轴孔内表面上涂肥皂液,将新衬套压入到下摆臂轴套内。

5.下摆臂衬套(B)的更换(图5-2-2)

(1)按图5-2-3所示角度将下摆臂衬套(B)安装好,并将自锁螺母带上。 (2)将下摆臂轴和下摆臂衬套螺母拧紧到90~110N²m。

图5-2-3

6.组装

(1)安装并拧紧下摆臂的螺栓和螺母。

下摆臂安装支架与下摆臂拧紧力矩:95~120N²m;下摆臂装配螺栓拧紧力矩:60~80N²m。

(2)用14mm的开口扳手拧紧稳定杆自锁螺母。 四、前稳定杆的检修(图5-2-4)

图5-2-4

1.拆卸

(1)用工具拆下方向机球头,用14mm开口扳手拆下前稳定杆总成。 (2)拆下前稳定杆托架和衬套,拆下前稳定杆。 2.检查

(1)检查稳定杆是否磨损或损坏。 (2)检查所有螺栓情况和强度。

(3)检查前稳定杆球头橡胶防尘罩是否磨损或损坏。

(4)检查前稳定杆球头转动力矩(标准值:1.7~3.2N²m)。 如果球头转动力矩超过上述标准值,则更换球头总成。 3.安装 注意:必须在车辆无负载的情况下并停放在地面上时,按图5-2-4中规定的力矩拧紧各部件。

(1)将稳定杆衬套安装到稳定杆上。调整带稳定杆衬套的压板。 (2)将压板卡入安装孔,暂时夹住衬套,并将衬套安装到位。 (3)安装自锁螺母,然后用开口扳手紧固稳定杆。 五、下托梁的检修(图5-2-5) 1.拆卸 ’

(1)用千斤顶顶起车辆。

(2)从下托梁上拆下前、后支架,拆下下托梁。

2.检查

图5-2-5

(1)检查每个隔振垫和轴套有无裂纹或老化。 (2)检查每个支架是否变形或损伤。 3.安装

(1)将前后支架装配到下托梁上。 (2)装配下托梁总成。

(3)预紧前支架螺栓。发动机安装到位后,再紧固下托梁总成安装螺栓。 各螺栓拧紧力矩见图5-2-5。

第三节 架系统

一、概述

1.技术规格(表5-3-1)

技术规格

表5-3-1

后悬架系统 类型 减振器 行程 阻尼力 类型 螺旋弹簧 自由高度 颜色 拉伸 压缩 双连杆 双向液压筒式 201mm 160±100N 170±50N 标准 346.5mm 绿色 2.车轮和轮胎参数(表5-3-2)

车轮和轮胎参数

表5-3-2 轮胎尺寸 轮胎压力 车轮规格

175/70 R3,175/65 R14,185/60 R14 220kPa 5J³13,5J³14 3.常见故障诊断(表5-3-3)

常见故障诊断

表5-3-3

故障现象 故障可能原因 装配松动 异常声响 车轮轴承疲劳或损坏 减振器总成损坏 轮胎质量缺陷 轮胎气压过足 减振器总成损坏 不易控制 轮胎螺母松动 螺旋弹簧变短或断裂 轮胎质量缺陷 车身倾斜 轴套损坏 螺旋弹簧变短或断裂 解决措施 紧固 更换 更换损坏的部件 更换 调整压力 更换损坏的部件 拧紧 更换 更换 更换 更换 4.后轮前束调整方法 前束:1~5mm。

注意:调整时,后悬架两侧轴套螺栓应转动相同的量。 左车轮:顺时针方向每调节一个格,前束变化约为2.4mm(单边前束角度约等于14,) 注意:偏心螺栓仅可在左、右各900的范围内调节。 5.车轮轴承轴向间隙的检查

(1)用千斤顶顶起车辆,且静止时检查轴向间隙。如有轴向间隙,拆除轮毂盖并松开手制动。

(2)检查轴承端部轴向间隙。

将千分尺放在轮毂表面,转动轮毂,检查轴向间隙:0~0.22mm。 如果轴向间隙量超过范围,应该按规定扭矩拧紧车轮轴承螺母后,再检查轴向间隙。 如轴向间隙不能调整到规定的范围,则更换后轮轴承。 二、悬臂和拖曳臂的检修(图5-3-1) 1.拆卸

(1)拆下车轮,拆卸后制动鼓,拆下后轮毂总成。

(2)拆下蹄片压紧弹簧、自动调节弹簧、自动调节装置,拆下蹄片、上下回位弹簧。 (3)拆下驻车制动钢索端。从制动管束上拆下制动软管。

(4)拆下制动底板螺栓。拆下稳定杆。拆下后悬臂(A)和(B)。拆下拖曳臂。 (5)拆下后桥减振器总成。

2.检查后悬架有无裂缝或损坏。 3.安装过程与拆卸过程相反。

图5-3-1

注意:必须在车辆无负载的情况下并停放在地面上时,按图5-3-1中规定韵力矩拧紧各部件。

4.后悬臂衬套的更换 (1)压出轴套。

(2)使用肥皂液涂抹新的轴套和后悬臂,用工具将新的轴套压入到后悬臂中。 安装后要保证轴套突出量符合标准(5.3~5.7mm)。 5.拖曳臂轴套的更换 (1)将轴套压出。

(2)使用肥皂液涂抹新的轴套和拖曳臂。用工具将新的轴套压入到拖曳臂中。 6.后轴支架轴套的更换 (1)将轴套压出。

(2)使用肥皂液涂抹新的轴套和后轴支架,用工具将新的轴套压入到后轴支架中。 三、后减振器的检修(图5-3-2) 1.拆卸

(1)拆下后行李箱内饰件,拆下后减振器上部安装螺母,拆下车轮。 (2)从后减振器上拆下制动油管和速度传感器线束。 (3)拆下后减振器连接螺栓,拆下后减振器总成。

图5-3-2

注意:拆卸后减振器螺栓要小心,防止减振器落下伤人。 2.分解

(1)用工具压缩螺旋弹簧。弹簧被完全压缩后。拆下减振器顶部螺栓。 (2)拆下弹簧隔振垫、螺旋弹簧、后悬支座和减振器总成。 3.检查

(1)检查减振器和橡胶部件是否磨损或损坏。 (2)检查螺旋弹簧自由行程或弹力是否减小。 (3)检查减振器是否阻力减小或有不正常的声音。 4.组装

(1)安装弹簧隔振垫时,必须将隔振垫凸台与减振器上的弹簧支座孔对正并安装到位,见图5-3-3。

(2)将防尘罩安装到减振器上。

图5-3-3

(3)用工具压缩螺旋弹簧,弹簧被完全压缩后,安装到减振器上。 (4)将螺旋弹簧上部、下部放到上下弹簧支座上凹槽内,安装一个 新的自锁螺母,但不要紧固。

(5)后悬支座安装螺栓与弹簧隔振垫相对安装位置如图5-3-4所示。 (6)紧固自锁螺母到规定力矩。

图5-3-4

四、后稳定杆的检修(图5-3-5) 1.拆卸

(1)拆下自锁螺母。

(2)拆去稳定杆托架和衬套,拆下稳定杆。 2.检查

(1)检查稳定杆性能有无衰减和损坏。 (2)检查每个螺栓的情况。

图5-3-5

3.组装

(1)将衬套装配到稳定杆上。 (2)紧固衬套固定支架。

(3)使用扭矩扳手紧固稳定杆自锁螺母。

(4)紧固稳定杆连接轴至规定的距离A=28~30mm,见图5-3-6。

图5-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