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考点研究】
一、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原则与表现手法
1.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2.表现手法:
象征、荒诞、意识流、夸张、隐喻、幻想
【考题对接】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伊塔洛·卡尔维诺(意大利)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马可瓦多决定了:“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
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径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 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
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孩子们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在高速公路的两侧,孩子们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有牙膏形状的,脸状的,奶酪状的,手形的,剃须刀形状的,瓶状的,奶牛状的, 还有轮胎形状的,上面长满了像字母表上的字母一样的叶子。
“万岁!”小米开尔欢呼,“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廓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他小小的成就——潮湿的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另外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马可瓦多带着锯子又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他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跟谁也没说近视这事,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天晚上,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捣蛋鬼在拆广告牌,警察阿斯托弗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的两侧,有很多奇怪的人影,教育人们并比划着,陪着阿斯托弗,他一个又一个的检查,眨巴着他的小眼。然后,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
阿斯托弗刹住车:“喂! 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还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道,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车灯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 别想跑! 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锯下一块的马可瓦多。被灯光晃到了眼,马可瓦多缩得小小的待着不动了。
抓住那个大脑袋的一只耳朵,还拿着那把已经到额头一半的锯子。
阿斯托弗研究得很认真:“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一切归于安静和冰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云雾的描写,暗示着人物的不同心理,太太忧愁,孩子们顽皮,马可瓦多在思考应对办法。
B.小说通过孩子的视角细致描绘了高速公路上的“森林”,展现了孩子们奇特的想象力,贴近生活的连续比喻可见他们初见“森林”的喜悦。
C.马可瓦多带回的潮湿树枝被形容为“小小的成就”,是因为湿树枝虽可为家人缓解一定的寒意,但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表现了马可瓦多的无奈。
D.小说主旨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讲述御寒取暖的故事,来展现底层百姓艰难的生活处境,表达对社会的批判。
2.小说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3.《高速公路的森林》是一篇“童话小说”。童话就是写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但卡尔维诺说“童话既有现实的力量,又能把它完全释放于幻想世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B
2.①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严寒,为马可瓦多一家设置了极度窘迫的生存环境;②开头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门找柴取暖的情节做了铺垫;③结尾通过描写环境的安静和寒冷,衬托了马可瓦多内心的孤独和凄凉;④首尾都描写了环境的寒冷,突出了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底层人窘迫的社会处境,表达了对他们艰辛生活和不幸命运的同情。
3. 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设计既能体现当时社会的真实,又有虚构的夸张与荒诞感。马可瓦多家的生活窘境,马可瓦多作为家长为家庭的需求而奔波,阿斯托弗不戴眼镜是因为怕影响自己的前途,城市生活的清冷无情,这些是社会的真实,有直击人心的现实力量;
城市里的孩子从来没看过森林,孩子们误认广告牌为森林,阿斯托弗认错广告牌后的自圆其说,马可瓦多大衣里藏着长锯,这些虚构、夸张的童话写作笔法给小说增添童趣幽默的同时,也使文风变得荒诞,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小说的主旨。 【解析】
1. 高速公路上的广告牌在孩子们眼中就是森林,而非是他们明知是广告牌而想象出的森林,广告牌上印制的是各种生活用品的广告,也并非运用了比喻修辞。
2.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根据环境本身的特征,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和情节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情节结构上看,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严寒,交代了马可瓦多一家极其窘迫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大家出门找柴取暖的情节做铺垫。从人物形象上看,结尾写环境的安静和寒冷,衬托出马可瓦多内心的孤独、凄凉。从主题上看,首尾都描写了环境的寒冷,突出了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社会底层人物窘迫的社会处境,寄寓了作者对他们艰辛生活和不幸命运的同情。
3.“童话既有现实的力量,又能把它完全释放于幻想世界”说明童话既有“真实”的一面,又有“荒诞”的一面。作答时提出“荒诞”和“真实”的表现然后列举文中的具体例子分析即可,如真实的主要体现在塑造的人物真实,马可瓦多和家人的处境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真实处境;情节发展符合逻辑,如马可瓦多为什么会出门找木柴、马可瓦多为什么会同意拆广告牌、正在拆广告牌的马可瓦多为什么没被发现等情节,前文的呼应与合理的解释。用荒诞的手法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状况,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马可瓦多和家人走投无路以至于要拆广告牌虽然荒诞,但也反映了穷苦百姓为了生计不顾一切寻找出路的悲惨真相,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做森林,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