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质的量与摩尔:
1、物质的量
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这些微粒非常小,质量很轻,难于称量。但是物质之间的反应,既是按照一定的微粒个数进行,又是以可称量的物质来进行反应的。这就需要一个物理量把微粒的多少与可称量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这个物理量就是“物质的量”,为了帮助同学尽快理解掌握这一概念,分析如下几点: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七个基本物理量的名称、单位(SI单位)及单位符号
物 理 量 长 度 质 量 时 间 电 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单位名称 米 千克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单位符号 m kg S A K mol cd (2)“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多少的物理量。如同长度、质量等物理量一样,“物质的量”这四个字不得简化,也不得增添任何字,不能多一个字,也不能少一个字,更不能把它当作表示物质数量或质量多少的量。它是表示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它有量纲,有明确的物理含义,是一个科学专有名词。
2、摩尔
(1)摩尔的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同其它物理量都有度量各自的单位一样,“物质的量”也有计量单位。正如米是长度的单位一样,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摩尔可简称为“摩”,其符号是“mol”。 使用摩尔做物质的量的单位时,要注意: A、摩尔只使用于微观粒子,不适用于宏观物质。
B、应用符号表明微观粒子的种类或其特定组合(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及其他有化学意义的特定组合),强调“用符号”而非“用汉字”,这和以前的有所不同。 (2)摩尔的确定 按规定,科学上应用0.012kg(即12g)碳12(指原子核内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通常表示为12C或
126C)所含碳原子数目就是1摩尔。也就是说,摩尔这个单位是以0.012kg12C所含
的原子个数为标准,来衡量其它物质中所含微粒数目的多少。 二、阿佛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 mol-1 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佛加德罗常数,常用NA表示,NA是一个准确数字。 阿佛加德罗常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值,现在已经由实验测得相当精确的数值,在使用时常取其近似值为6.02×1023。例如2mol H2约含2×6.02×1023个H2分子。12.04×1023个O2分子约是2mol。
-
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单位是mol1或/mol。 每摩尔物质含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物质的量是以阿佛加德罗常数为计数单位,表示物质的基本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4)使用摩尔时的注意事项 ①摩尔只能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而不能用于宏观物质,如不能说1mol苹果、1mol小米等。 ②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量度的微观粒子的名称或化学式。通常将微粒的名称或化学式或微粒符号
1
写在“摩尔”或“mol”的后面,如:1mol氢分子或写成1mol H2;1mol氢原子或写成1mol H;1mol钠离子或写成1mol Na+;1mol电子或写成1mol e等。但不能说“1mol氢”,因为这里的氢究竟是指氢原子还是氢分子,很不明确;一般只说氢时常指氢元素,然而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有种类之分,不讲个数,所以“1mol氢”这种说法或写法都是错误的。
三、摩尔质量与化学式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1)摩尔质量的含义
-1
1摩尔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是克/摩,符号是g/mol或写成g·mol。 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NA个某种微粒的总质量为摩尔质量。由于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质量不一样,故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也是不相同的。任何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摩尔质量,当单位为g/mol时,其数值上等于其原子量、分子量或离子式量。
物质的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如下表实例: 微粒符号 C Fe O2 H2O H2SO4 OH Na +-相对原子质量 12 56 32 18 98 17 23 1个微粒真实质量(g) 1.993×10 9.3×10 5.32×10 2.99×10 1.63×10 2.82×10 3.82×10 -23-23-22-23-23-23-23物质的量(mol) 1 1 1 1 1 1 1 所含微粒数(个) 6.02×10 6.02×10 6.02×10 6.02×10 6.02×10 6.02×10 6.02×10 23232323232323摩尔质量 -1(g·mol) 12 56 32 18 98 17 23 注意,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原子量、分子量、式量都是相对比值,没有单位;1mol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三者的意义不同、单位不同、仅数值上相同。
化学式量是指该物质一个粒子(或单位组成)的质量与一个单位是1,使用时两者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2)二个关系式
①物质的量(mol)126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所得的数值,
物质的质量g摩尔质量g/mol
②物质的量(mol)物质的微粒数个阿佛加德罗常数个/mol
上面二个关系式中各种量之间的关系,也可归纳如下:
③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微粒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例如:
SO2 + 2H2S == 3S + 2H2O 微粒数之比 1 ∶ 2 ∶ 3 ∶ 2 物质的量之比 1 ∶ 2 ∶ 3 ∶ 2 质量之比 16 ∶ 17 ∶ 24 ∶ 9
-1
四、气体摩尔体积与22.4 L·mol:
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从微观来看有:(1)微粒个数;(2)微粒本身的大小;(3)微粒间距离。
2
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构成它们的微粒间的距离很小,但微粒直径较大,所以含一定微粒个数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取决于微粒大小,因为各种微粒直径不同,即微粒本身的大小不同,所以1mol固体或气体的体积不同。对于气体来说,气体微粒间距离很大,通常情况下,是气体微粒直径的10倍左右。因此气体体积取决于微粒间距离,气体微粒间平均距离与温度和压强有关。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不同气体微粒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
2、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的摩尔体积,其符号是Vm,即Vm=V/n,单位是L/mol或-1
L·mol。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进行有关计算时常写成22.4L/mol。 对于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是气态物质。因为固态或液态物质其微粒之间的距离很小,且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微粒大小是不相同的,因而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由微粒本身的大小决定。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大得多,在标准状况下不同气体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所以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
5
(2)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只有在标准状况下(0℃、1.01×10P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才是22.4L。(标准状况可用S、P、T表示)
(3)气体物质的量是1mol。
(4)“22.4L”这个数值是近似值,但在计算时就取22.4L/mol即可。
(5)气体摩尔体积不仅适用于纯气体,也适用于混合气体。如0.3mol H2与0.7mol O2的混合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6)1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22.4L,也可能不是22.4L。
应用气体摩尔体积的两个公式
①气体物质的量(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L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②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g/L)
气体的摩尔质量g/mol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
气体摩尔质量 = 气体密度(S、P、T)×气体摩尔体积(M = 22.4)
3、阿佛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就是阿佛加德罗定律。这个定律也可以记忆成:同T、同P、同V时,N、n(气体)相同。
A.由三同推一同。
B.联系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以得出一系列正比、反比关系。 阿佛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同T、同P时
V1n1 V2n2P1n1 P2n2
(2)同温下,同体积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同T、同V时
(3)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或气体的分子量之比)。
即同T、同P时
1M1 2M23
(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等其分子量之比,也等于其密度之比。
即同T、同P、同V时
m1M11 m2M22 (5)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不同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分子量的倒数之比。即同T、
同P、同m时
1V1MM12
1V2M1M2
【典型例题】
[例1] 在标况下,某气体的密度是1.25g/L,求该气体摩尔质量。
解析:MM 1Vm22.4Lmol M1.25g/L22.4L/mol28g/mol
点评:此方法称为“绝对密度法”
[例2] 在同温同压下,某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6,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解析:
M11M1D 16 M1162g/mol32g/mol M22M(H2)点评:此法称为“相对密度法”
[例3] 在标况下,将1molN2、2molO2、1molH2混合,求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Mm总n总M1n1M2n2
n1n2 M1282321223.5
121点评:这个公式用于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例4] 体积为1L的干燥容器中充入HCl气体后,测得容器中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将此气体倒扣在水中,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是( )
A. 0.25L B. 0.5L C. 0.75L D. 1L
解析:MrDMr(O2)1.0823234.6Mr(HCl)36.5
故该混合气体中必混有空气。HCl易溶于水,空气不溶于水,故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等于HCl气体的体积。
设HCl气体的体积为x,则空气的体积为1Lx 根据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公式:
36.5g/mol答案:C
x(1Lx)29g/mol34.6g/mol x0.75L 1L1L 4
点评:本题运用到了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判断空气的存在应用了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
【模拟试题】
1. 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上海市高考题)
A.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 B.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2. 某温度下,在一密闭容器中有适量的Cl2和NH3,完全反应后容器中只有N2和NH4Cl颗粒,则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 )。
A. 1:11 B. 11:7 C. 11:1 D. 7:11
3.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全国高考题) A. 2.7g金属铝变为铝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3NA B. 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 在常温、常压下,1molNe(氖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4. 在同温、同压下,有同质量的气体X和Y。已知此时Y的体积大于X的体积,则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是( )。(陕西省会考题)
A. MXMY B. MXMY C. MXMY D. 无法确定
5. 在给定温度和压强下的理想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云南省会考题)
A. 分子直径的大小 B. 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 分子间引力的大小 D. 分子数目的多少
6. 在150℃时,加热高氯酸铵发生分解反应2NH4ClO4N2Cl22O24H2O,其气态生成物组成的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40.75 B. 29.375 C. 14.69 D. 无法计算
7. 有一真空储气瓶,净重500g。在相同条件下,装满氧气后重508g,装满另一种气体X时重511g,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石家庄市测试题)
A. 44 B. 48 C. 64 D. 71
8. 下列物质分解时,若产生的气体在常温、常压时体积相同,则消耗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小的是( )。
A. NaHCO3 B. KClO3 C. KMnO4 D. NH4HCO3
9. 1mol氧气在放电条件下,有30%转化为臭氧(O3),则放电后所得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 )。(北京市会考题)
A. 16 B. 17.8 C. 18.4 D. 35.6
10. 今有H2和CO(体积比为1:2)的混合气体VL,当其完全燃烧时所需O2的体积为( )。(湖
5
南省会考题)
A. 3VL B. 2VL C. VL D. 0.5VL
11. 在一定温度、压强下,1体积X2(气)和3体积Y2(气)化合生成2体积的气体化合物,则该气体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苏州市测试题)
A. XY3 B. XY C. X3Y D. X2Y3
12. 将m1g锌加到m2g20%的HCl溶液中去,反应结果共放出nL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则被还原的HCl的物质的量是( )。(高考科研题)
A.
5mmm1nmol B. 2mol C. 2mol D. mol
36.536.56511.213. 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 ,密度比为 ,氧气对氢气
的相对密度为 。
14. 在标准状况下,1.6g某气态氧化物RO2的体积为0.56L。该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摩尔质量是 ,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15. 30mL某气体NxHy全部分解生成30mLN2和60mLH2,上述气体的体积均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测定,由此推断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浙江省联考题)
16. 实验测量CO与O2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2密度的14.5倍,则该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 ,CO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O的质量分数是 。
17.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H2、O2、Cl2按体积比10:4:1混合,将此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内用电火花引燃,待反应完全后冷却到室温。容器内产生了盐酸,则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广西自治区竞赛题)
18. 每升天然水中通入0.002g氯气就达到消毒作用,可供饮用。0.002g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mL。
19. 在同温、同压下,测得氢气密度为0.089g/L,某种有刺激性的气体X密度为2.927g/L。又知气体X是三原子分子并由两种元素组成,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则气体X的化学式为 。(河北省测试题)
20. 计算11.2L下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
(1)N2和O2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
(2)N2质量分数为20%的N2和O2的混合气体。(南昌市测试题)
6
试题答案
1. B 2. C 3. AC 4. A 5. D 6. B 7. A 8. D 9. B 10. D 11. A 12. D
13. 16:1;16:1;16 14. 0.025mol;64g/mol;32 15. 32 16. 29g/mol;3:1;72.4% 17. 33.6% 18. 0.63 19. SO2 20.(1)14.4g (2)15.56g
4、相对密度、平均分子量、平均摩尔质量及其计算。
①平均分子量:对组成一定的混合物而言,可根据各组分的组成和分子量来计算平均分子量 。M=MA·a%+MB·b%+…
②平均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平均分子量。 ③相对密度:D=MA/MB
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称为相对密度。如A气体对B气体的相对密度用DB表示为:
DBAMA BMB
由某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DH2某M某,可知M某2DH。 HMH222
由某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D空,可以知道M某29D空。
5、在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气体的体积之比,也等于各气体物质的量
之比。例如:
6、气体的质量、体积及微粒数、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7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容量瓶的使用之一
1.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方法如下:往瓶内加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如果不漏水,把瓶塞旋转180°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验是否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2.配制溶液
(1)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溶解在烧杯里;如果试样是液体,需用移液管或量筒量取移入烧杯里,然后再加少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动,使它混合均匀。
应特别注意在溶解或稀释时有明显的热量变化,就必须待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才能向容量瓶中转移。
(2)把溶液从烧杯移到容量瓶里,并多次洗涤烧杯,把洗涤液也移入容量瓶,以保证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里。缓慢地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2~3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小心操作,切勿超过标线)。
(3)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容量瓶使用完毕,应洗净、晾干(玻璃磨砂瓶塞应在瓶塞与瓶口处垫张纸条,以免瓶塞与瓶口粘连)。 容量瓶的使用之二
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向瓶中加水到标线附近,盖好瓶塞,用布将瓶外的水揩干。左手食指按住瓶塞,右手手指托住瓶底边缘,将瓶倒立2min,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渗出。如不漏,把瓶放正,将瓶塞转动180°后再倒过来检查一遍。
配制溶液时,先把容量瓶洗净,再把溶解后冷到室温的溶液按图中所示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把烧杯洗涤三次,洗出液都倒入容量瓶中。加水至瓶体积的2/3时,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加水到快接近标线时,改用滴管慢慢滴加,直到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与标线相切为止。盖好瓶塞,将瓶倒转几次,使瓶内溶液混合均匀。
容量瓶不允许用瓶刷刷洗,一般用水冲洗,若洗不净,倒入洗液摇动或浸泡,再用水冲洗。它不能加热,也不可长期盛放溶液。
8
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前要检验是否漏水。程序是:加水→倒立,观察→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 (2)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溶质,更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因此溶质要先在烧杯内溶解,然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3)不能将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更不能给容量瓶加热。如果溶质在溶解时是放热的,则须待溶液冷却后再移液。
(4)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须选用与该溶液体积相同规格的容量瓶。常用的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规格。
(5)观察所加液体是否达容量瓶的刻度线,一定要平视,使液面的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平。 (6)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的部分再吸走,必须重新配制。因为吸走一部分液体虽然溶液的体积达到了要求,但吸走的部分液体带走了一部分溶质,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7)容量瓶通常不用于贮存试剂,因此,配制好的溶液要倒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