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聂鹏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7年第1期
聂 鹏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摘 要]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建设成为体育强国有着越来越强烈的要求,如何从体育大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 词]体育大国;发展;体育强国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1-0080-02
经济区域化、政治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形势对各个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当前我国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体育大国,在体育建设上有着巨大的成就,但我国对如何进一步发展本国的体育事业,成为世界中的体育强国有着深深的追求。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差别在哪,发展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意义又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瓶颈,该如何建设体育强国正是本文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由来与演变
(一)“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由来及含义
体育强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描述像美、苏、德等在奥运会某些项目独占鳌头的国家,其含义是指该国能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名列前茅。在20世纪中叶,前苏联和美国由于重视体育发展,其国家体育竞技水平远远超越了其他国家,于是被许多媒体赋予“体育强国”的称号。而体育大国出现则是在后来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体育的发展,渐渐的我国的体育水平也大大向前挺进,在20世纪80年代时被奥委会认可称为体育大国。但从当时很多的表现来看,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同样都是指世界体育竞技能力一流的国家。即使在后来的发展中这种含义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二)“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含义的演变
在1980年的体育工作会议中,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各种体育成就进行全面总结,提出“我国现在是体育大国,但下一步要建设成为体育强国”的新世纪奋斗目标。这是我国首次将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含义区分开来,也是指引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后来,对体育强国的界定又有了更多的硬性指标,扩大了体育强国的含义。但是,有的学者认为体育发达国家的含义不能包含在体育强国的含义之内,为此对体育强国的含义的具体描述多了许多新的解释。但无论如何,体育强国这一词与奥运会的关系渐渐地发生了改变,从体育强国是奥运会名列前茅的唯一指标变为在奥运会中名列前茅是体育强国的一个标志。体育大国的含义代替了原有的体育强国,而体育强国的含义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演进。
(三)“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关系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之间只有一个字不同,就是大到强的改变,从这两个字上面进行分析发现,大是指数量,规模上的指数高,而强则是指根本质量上的优秀,一个是量的界定,一个
是质的界定,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体育大国是指国家中体育事业发展规模大,在比赛中能够参与数量多的项目并能够取得数量多的奖牌,而体育强国的要求不止这些,体育强国更加要求运动员素质的突出、参与项目表现的优秀和获得奖牌的质量,这一切都体现出体育大国是体育强国的基础。而在实际中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只有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的国家才能发展成为体育强国,世界的强国也都是世界的大国。综上所述,体育大国是数量和规模的宏大,体育强国则是体育事业发展综合实力的超群。
二、发展体育强国的意义
(一)发展体育强国的背景
从建国至今,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上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在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都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国家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强大。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步向前,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国家发展稳步向前。但现在我国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世界经济区域化,政治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各个国家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多的影响,世界都处在一个暗流涌动的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如何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占据更为稳定重要的位置,顺着潮流稳步前进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问题。国内人民的安居乐业离不开全民体育事业的推动,提高国民身心素质对提升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也成为培养未来国家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建设也已成为国家队的共识。另外,体育产业的发展对市场经济的推动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在国家经济的氛围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发展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性
将国家建设成为体育强国无论是从本国内还是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战趋势,建设本国有特色的体育事业,对提高我国的世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有着巨大的帮助,在国内也会增强国民的凝聚力和民族信心。不仅如此,体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体育娱乐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国民的业余娱乐生活,这有利于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对国民本身来说,体育强国的建设为国民提高身体素质的观念带来很大的影响,鼓励了国民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事业中,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为社会各个环节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国家进军体育强国,对全体成员都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有利于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发展体育强国的瓶颈
虽然建设体育强国的意义重大,社会各界也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现实中出现的许多情况阻碍了体育强国的建设,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找出我国体育建设的瓶颈,本文在参考比照一些文献后,发现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存在着以下瓶颈:
1.在竞技体育中存在着项目实力不均衡的问题,在一些项目中我国占据着绝对的领导地位,然而在一些项目中却远远落后,而且,在历届奥运会上都有一些优势项目被超越。竞技水平的偏差与运动员的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储备有着很大的隐患,体育人员的培养,退役人员的就业和他们的生存保障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一切都是由于现有的一些竞技体制存在问题。
2.在学校体育的发展上一直存在学生体育课少,学生得不到身体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虽然近年来进行了很多的教育改革,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学校的体育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3.大众体育发展相比之前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在之前大众不重视健身,人民的身体素质不高,体育意识较欠缺,也使体育产业的发展难以进行,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以上三点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所要必须解决的问题,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要与整个社会的形势联系起来,结合各方面的背景,才能找出体育强国建设的合理路径。
三、如何建设体育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综合国力的发展建设方面从未停下进取的脚步。在体育方面的发展建设同样如此。然而,我国虽已成为体育大国,但在建设成为体育强国上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其背后却完全代表着两个层次。如何将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我们解决。现就国内外体育方面建设的优秀经验,浅谈将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的几条可行性途径。
(一)明确我国体育建设的导向
早在2008年我国举办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之后的总结表彰大会中,就已经指出了促进体育事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是我国体育建设的新导向。我国想要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彻底转型,需要继续、持续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提高我国运动员群体的专业素养和运动技术水平,并着重加大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这方面的建设。我国几十年的运动事业建设,始终秉持着这一观点,现今我国体育建设的成果、北京奥运的成功申办,这也直接证明着我国体育建设事业导向的正确性。因此,在今后的体育事业持续建设中,应继续明确并坚持我国体育建设的导
向,进而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达到导向中所提到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确定体育建设战略与科学定位
在我国确定从体育大国实现向体育强国的迈进这一目标的同时,我国政府同时也制定了使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这一基本战略。实现向体育强国的迈进,不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事情,而应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努力、持续建设的结果。中华民族跻身体育强国之列,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需要群众基础的支持。强健的国民体质,源于发达的体育事业建设。一个体育强国的表现,既需要在竞技体育项目的均衡发展并且在世界级赛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需要在其本国的国民体质上得以呈现。我国在体育事业建设上同样需要坚持现有的战略,加强国民体质,加强后备人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发挥我国的优势所在,打开我国体育事业建设的人才需求新局面。
四、总结
我国在综合国力上有了巨大的发展,在全世界的舞台上也早已崭露头角,一个大国形象冉冉树立。综合世界的形势,我国将目标定位在世界强国之林之上,所以将我国各方面建设成强国的标准是我国非常重视的问题。在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在体育大国的道路上走了很远,下一步就是将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本文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差别和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并在深入研究发展体育强国的重要意义后对如何建设成为体育强国给出了一些浅薄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肖伟,田媛.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角色的转变[J].运动,2010(10):33-37.
[2]黄浩军.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中体育院校的目标定位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0):46-49.
[3]曹守和,赵玉梅.“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提出的由来与涵义的演进[J].中国体育科技,2010(1):33-37.
[4]秦德平.对“体育强国”的解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6-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