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鞍钢冷轧厂五机架连轧机支承辊的使用与维护

来源:小奈知识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鞍钢技术 ·40· ANGANG 11 HNO10GY 2002年第2期 鞍钢冷轧厂五机架连轧机支承辊的使用与维护 王金星杨生田夏英莉 (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 摘要 通过对鞍钢玲轧厂五机架玲轧机支承辊服役后辊身表面硬化层出现的硬度变化进 行研究t确定出支承辊服役后辊身表面硬化层的深度。从而修改了支承辊膳削制度;又根据支 承辊的实际使用寿命,制定了支承辊换辊制度。 关键词连轧机支承辊磨削量硬度 Use of Backup Roll in Angang's 5--stand Cold Tandem^伍【1 and Its Maintenance Wang Jinxing Yang Shen an Xia Yingli (TheColdRolledStrip Plant of AngangNewSteelCo.,Iad) abstract The haIdr】ess var[alion ofthe hardeninglayer onthe roll body surfac ̄after use of back- up roll in 5--stand cold tandem mill in Angang Cold Rolled Strip Plant is inve ̄'dgated。the hardening alyer depthonthe backup roll aceafterits u isthusdetermined,andthenthe n曲lg systerafor the abckup roll j8 modifide,M0r啦 e r'the backup roll cha sysl ̄an is formulated accordign to its aetu- al g r ce lire. yWords coldtandem rc ̄ll backup roll ndingdepth harche ̄ 1前言 硬度值为66~72HSD,其化学成分见表1。 随着轧钢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产品质量 要求的提高,对轧辊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表1支承辊材质与实测化学成分, 方面要求使用时具有良好的抗事故性、耐磨性 元薏J c ‰ P S Cr Mo N【 和耐糙化性 另一方面还要求维护时磨削量小,以 材 。 ≤ ≤ 0 2~ 提高产品质量、产量,延长轧辊寿命,降低轧辊维 窭测l 0.65 0.48 O 55 0.012 0.007 2.77 0 32 0.21 护强度和费用。就冷轧厂支承辊而言,其服役时间 长,辊面硬度逐渐升高,出现加工硬化和塑性变 形,进而 现裂纹、掉肉和剥落,使用一段时间后 3换辊制度 必须换辊修磨,以消除硬化层,使辊面硬度恢复正 表2为冷轧厂早期换辊制度,按此规定约1O 常。因此,支承辊服役周期应多长、磨削量应多大, 天即需换辊修磨。如此频繁的换辊既影响轧钢生 对于支承辊的使用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 产,又增加轧辊消耗和磨削工时。玲轧厂现行的换 面。 辊制度分为程序换辊(一般服役周期为15天左 右)和事故换辊,这两种制度都不是按支承辊实际 2材质 使用寿命换辊,故不能防止支承辊发生剥落,因此 鞍钢冷轧厂五机架连轧机支承辊主要使用第 有必要按支承辊疲劳寿命重新制定换辊制度。 重型机械厂制造的支承辊,其材质为70Cr3Mo, 3.1疲劳寿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王金星杨生田夏英莉鞍钢冷轧厂五机架连轧机支承辊的使用与维护 .41. 表2支承辊早期换辊耕度 寰3第w机架支承辊服役后辊面授伤状况 机架 l 2 4 f暖役周期 辊径,ram 轧钢量,t 工作循环数 D值 轧辞钢量.t 750o0 80000 4SO00 45000 30000 l 1529.60 458Z2 632 866955 o.3845 轧极薄钢量,t 30000 28000 .20000 20000 1SO00 2 1583 6o 453l2.o72 820935 o.364l 3 1828 84851.34 l08诣87 o 4861 文献D.I介绍了钢的疲劳强度与疲劳寿命的 1 1820 163"/1.454 336728 0.149 2 1518.55 54694.504 1053563 0 4676 关系: × =C(常数) (1) 3 18l7.7O 48926 868 B8B320 0.3943 且 与钢的布氏硬度有以下关系; l l483 70 3526O 308 574208 0.2938 =2.76HB--70 UvlPa) (2) 2 1481.70 46827.36 849275 0.3701 而Ⅳ的取值可以从支承辊发生疲劳剥落当 3 l479 51833.30 9姑6l7 0.4356 次的整个实际工作循环数M计算,即: Ⅳ_(\耋 ×最]l=1』YI B/ ㈣ 式中 /M为第i种载荷dri下的循环次数与 实际工作总循环次数之比;N为 下的疲劳寿 垂 命,其值可将由赫兹公式计算出的矾代人式1求 越 得。M的计算如下: 跸 M一三 iX l可i (4) 式中 、B、H分别为第i种载荷0"i下的轧钢 0.0 O 2 0.4 0.6 0.81.01.21.4 量、轧制宽度和轧制厚度;P为轧制密度;Ⅱ为圆周 距辊面深度,ram 率; 为辊径 假设支承辊所受接触疲劳损伤遵守 图1支承辊服役后辊面硬度曲线 线性定律,即= / 一1,它表明支承辊受到的疲 劳损伤可以累加,当支承辊发生剥落时,其累积损 4.2磨削量公式 早期应用的支承辊磨削量公式是由国外制造 伤13=三%/N一1。于是,由式3可知,支承辊疲劳 商提供的,见式6。 寿命Ⅳ等于其发生剥落当次的整个实际工作循 环数M。 磨削量(一)一酥 .) 【6) 3.2服役周期 式中毫米轧钢量为3000Or/ram。 生产中规定支承辊服役应具有1.5倍以上的 在对支承辊服役后辊面进行大量硬度检测, 安全系数,即支承辊的疲劳寿命N与许用工作循 并对检测结果作回归分析的基础上,修改了支承 环数 之比 =^ M≥1.5。由式3可知: 辊磨削量公式,见式7 ”一【 j J/D (5) 磨削量=M+( 一M]XK ̄(7) 式中毫米轧钢量为40000t/mm ̄M为最小正 因此,应要求支承辊服役时其累积损伤D≤ 0.667,据此制定服役周期,以免发生剥落。第Ⅳ机 常磨削量,规定在轧钢量小于40000t时,磨削量 为lmm{K为辊径系数(见表4);墨为机架系数 架支承辊服役后辊面损伤状况见表3。 (见表5)。 4磨削制度 寰4支承辊辊径系数 4.1硬度变化 辊径.r叫l 1 1400 ̄1440 1441~1480 l 1481~1528 利用肖氏硬度仪,采用一边磨削,一边测量的 辊径系数l 0.8 o.8 l 1.0 方法,测量支承辊服役后辊面硬度变化曲线,结果 如图1所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 式7不仅考虑了轧钢量对硬化层的影响,而且 考虑了由于支承辊辊径及其服役的机架不同,轧 钢量对硬化层的影响。 裹5支承辊机架系数 《鞍钢技术}2002年第2期 继续增加,而是出现剥落、掉肉、裂纹等现象,这些 说明支承辊疲劳寿命有限,轧钢量不能任意增加。 只有制定合理的服役周期,才能既充分发挥支承 辊每毫米工作层的作用,又能防止其超负荷服役 发生事故。 机槊 o l 1 l。 3 5结论 支承辊服役后辊面出现的硬化层,在一定程 机槊系教 1.oo l l o5 l 1 lO 1 1O 1.15 度上其深度与轧钢量基本成正比。在辊面下 表6为按式7进行磨削并测量的支承辊辊面 硬化层硬度曲线的有关数据, 、卸. 分别为整 个硬化层硬度降和直径差;卸为支承辊实际磨削 量。支承辊的轧钢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硬化层深 度。但硬化层深度和硬度升高有限,并不随轧钢量 表6支承辊服役后辊面硬化状况与■削■ 辊号 辊径 n珊 623 1527 1.2mm处,辊面硬度基本恢复正常值;其硬度升 高一般不超过8个I-ISD,且辊身端部比中部硬度 高{过度增加轧制量,硬化层并不增加,而是出现 疲劳裂纹,甚至剥落;磨削量过小,硬化层消除不 尽,也会发生事故。要求支承辊正常磨削量必须大 于2.4mm,其服役时必须具有1.5倍以上安全系 数,即服役周期应以累积损伤D≤O.667为宜 参考文献 1撩鞭.疲劳强度设计.机械工业}}l版社,北京:1985年 △瞌 H∞ 4 5 r【lm 2 2,1 △口 眦n 2 2 4 轧钢量 802gl 87352 625 1518.6 B603 l505.50 B604 l435.95 1o l486.70 867】 l439 80 6 5 1.8 1.6 1 8 1.8 ll 8 l 8 2 2.1 70330 63185 7437O 72784 (编辑袁晓青) 收稿日期:2OO1年10月8日 6Ol 1525.90 l604 5 6 1.5 2 l_8 2 67142 70481 联系人:王金星,工程师+硕士研究生,2000年毕业于 东北大学机械系,现在鞍锕持轧厂技术改造办公室工作 (1l4021). S60 1485.7o B66 1522.3O 4 6 i.S l_8 I.6 2 4 50371 56 ̄18 日本主要钢铁公司2001年钢产量殛效益情况 项 目 2000年,万t 钢产量 2001年,万t 新日铁 2783 2550 NE 1349 1280 川崎 1214 1220 住友 1040 970 神户 653 645 增减率, 2:000年,亿日元 销售额 2001年,亿日元 —8.4 27504 26000 —4.9 17872 16600 +0.5 l 3155 l24O0 —6.7 14970 13500 —1.2 1373O 12000 增减率, 最终损益 2000年,亿日元 2:001年,亿日元 —5.4 264 0 —7.1 969 ——740 —5.7 —182 —62 —9.9 58 ——1050 12.6 65 —290 摘自《世界金属导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