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房自检
优点:简单方便经济
缺点:极易漏诊
乳房自检是最基本的乳房检查方法。对着镜子站好,用右手触摸左边的乳房,左手触摸右边的乳房,以乳头乳晕为中心,像钟表那样从外象限向内象限放射状触摸,双侧对称检查。
建议在每月月经结束后一周检查。如果自我检查中发现下列现象,建议到医院就诊:1.乳房的大小、形状发生改变。2.乳头的形状、位置(如乳头内陷)变化。3.乳头有血液等液体溢出。4.乳房皮肤有凹陷、糜烂。5.乳房内有肿块或任何硬的组织。6.有任何疼痛或不适。
自检的优点是简单方便经济,但缺点也显而易见,有的患者可能“大惊小怪”,将腺体误诊为肿块,也有的患者非常马虎,即使摸到肿块也不在意,导致漏诊。
2.医生手诊
绝对有必要,且不能替代
医生的手诊比女性自检更专业,而且更有针对性,除了乳房,还可以包括对腋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的触诊。
很多人认为,反正还要做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因此手诊不重要,其实不管辅助检查进步到什么程度,手诊都是不能替代的。例如手诊时肿块的手感和活动度,对它的良恶性的定性很强。如果是肿块局部红肿,摸上去有波动感,可能是囊肿;如果摸起来像摸鼻尖的感觉,有点韧,有点弹性,可能是纤维瘤;如果摸起来就像摸自己的额头,下面是骨头那种硬硬的感觉,就有可能是恶性的。另外,手诊时可以看到乳房有橘皮征或酒窝征,这也是恶性肿瘤的一种迹象。
3.B超
建议35岁以下的女性做
B超是乳腺癌筛查中最基本的两项检查之一,通过超声波可以明确肿块的位置、大小、范围,根据肿块回声的形态,对于乳腺的囊肿和结节、肿块的恶性良性都能发现。超声检查能看到0.5cm左右的肿块,对于一些早期的乳管扩张、还没有形成结节的,超声波也能发现,对于判断肿块性质和位置的能力也比钼靶检查强。而且,超声检查没有辐射。
B超检查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适合于高密度型乳腺。中国的女性大部分是高密度型乳腺,等到年龄大了体形变胖了,乳房中脂肪增加,乳腺密度降低,做钼靶检查效果才比较好。一般建议3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做B超,更容易发现早期小的病变。
4.X线钼靶检查
个人建议50岁以上再做
钼靶检查可以发现非常小的肿块,省医乳腺科可以诊断到O.1cm的癌症。而且,钼靶X光片在看钙化点方面很有优势,有些乳管内发生的、还没有形成结节的早期癌症,有可能在钼靶照相时显示成簇的钙化点,如果在1毫米的范围内有10个钙化点,对医生确诊很有指导意义。
5.MRI
敏感又准确,不差钱最好每年做
MRI是比较先进的乳腺癌诊断方法,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B超和钼靶检查。MRI对于判断肿块的形态、跟周围组织关系、血流供应效果比较好,一般用于B超和钼靶检查阳性但不能定性的升级版检查。
6.基因检测
四种情况有必要做
1.有两位以上的一级亲属(指一个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患乳腺癌,并至少有一位一级亲属患有卵巢癌,无论什么年龄诊断出来。
2.有超过三位一级亲属在50岁之前诊断为乳腺癌。
3.有两位姐妹在50岁前诊断出乳腺癌或卵巢癌。
4.有一位一级亲属患双侧乳腺癌,双侧卵巢癌,或同时有乳腺癌和卵巢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