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信公司审计案的启示(总2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世界通讯公司审计案的启示
世界通讯公司曾是美国排名第25的大公司,更是通信也的第二大巨头,但在2003年却因会计丑闻事件破产。世界通讯公司在90年代,面对电信市场的激烈竞争,力求壮大资本实力,保持技术更新,扩大电信网络设施,为实施收购兼并等,实行外延扩张策略,最后,铤而走险,不惜采用会计造假手法,以迎合华尔街对世界通讯公司的盈利预测。
一、背景
在2002年6月的一次例行的资本支出检查中,世界通讯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了亿美金数额的财务造假,随即通知了外部审计毕马威(毕马威当时新近接替安达信成为公司的外部审计)。丑闻迅即被揭开,苏利文被解职, Myers 主动辞职,安达信收回了2001年的审计意见。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于2002年6月26日发起对此事的调查,发现在1999年到2001年的两年间,世界通讯公司虚构的营收达到90多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被虚增约110亿美元。
2002年7月21日,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保护案。2003年4月14日,公司更名为MCI, 将总部从密西西比迁至维吉尼亚。 根据破产重组计划,公司向SEC支付总额75亿美金的现金和新公司股票,用以偿付受欺骗的投资者。 重组后的公司负债57亿美金,拥有资金60亿美元,这60亿美元中的一半将用于赡后诉讼及清算。破产前公司的债券以一美元兑美分获偿,而股票投资者则血本无归。许多小债主苦等两年多也没有收回自己的本钱,其中包括许多前公司雇员。
二、动机
世界通信公司会计造假的动机是为了迎合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期。主要源于世界通信为取得华尔街的欢心,制定了过于激进的收入和盈利目标。世界通信的管理当局具有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强烈动机,包括:①首席执行官埃伯斯持有世界通信大量股票并以此作为个人贷款的质押;②世界通信迫切需要保持高股价以维持以换股方式进行收购兼并的吸引力;③世界通信需要保持较高的投资和信用等级以发行票据和债券(2000和2001年发行的票据和债券分别高达50亿美元和118亿美元)。薪酬委员会将高管人员的经济利益与财务业绩和股价表现直接挂钩,加剧了世界通信高管人员的财务舞弊动机。
三、启示
警示1.超常规的发展往往成为财务舞弊的诱因
世界通信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外延扩张战略,为其会计造假埋下祸根。为维持高股价,保持高速成长,不惜代价迎合华尔街对世界通信的盈利预测。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固然赢得了华尔街的欢心,但却是世通承受巨大的财务压力,滋生了会计学造假的温床,最终蜒而走险走上不归路。
警示2.治理机制的缺陷销蚀了防弊纠错的免疫能力
世界通信用于确保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公司治理机构存在致命的缺陷。薪酬委员会设计的高管人员报酬方案客观上也为世界通信的财务舞弊推波助澜。
独立董事成为摆设,沦为附庸。董事会下设三个专门委员: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基本上名存实亡,极少开会;审计委员会中,居然没有一个委员具有会计审计专业背景;薪酬委员会将高管人员的经
2
济利益与财务业绩和股价表现直接挂钩,加剧了世界通信高管人员的财务舞弊动机。
警示3.独立性和职业谨慎的缺失是导致审计失败的根源
独立审计室防范重大差错和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线。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对世界通信的审计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性手法。其对世界通信公司的财务舞弊富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过失审计责任。
审计失败原因包括: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或高管人员逾越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串通舞弊,缺乏独立性;安达信缺乏对企业财务程序的了解,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
警示4.软资产比硬资产更具杀伤力
知识经济时代较之工业经济时代的一个显着特点是:软资产(专利权、工业产权、商标权、专营权、商誉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通信对收购兼并奉若神明,不惜代价,结果形成了巨额的商誉,为世界通信的衰败和垮台埋下伏笔。世界通信申请破产保护时,申报的账面资产总额高达1070亿美元,但经初步推算,其公允价值仅为150亿美元,一个重要原因是账面体现的506亿美元的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已经一文不值。因此,软资产比硬资产更具杀伤力。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