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救治体系服务流程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流程,供参照执行。
一、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流程图示与说明
1.现场评估:环境安全受伤人数受伤方式
是
是否需要增派救护车
和急救人员
否
2.快速分流伤员
联系院前急救机构
3.伤情评估,启动预警
明确初步救治计划和预警级别,给予必要处置再次评估明确预警级别
联系确定接受医院并与医
院进行信息交换
送达救治医院或创伤中心,并与院内
人员进行病人情况交接
第 1 页,共 6 页
(一)现场评估。
1.确定环境安全:急救人员必须确定现场安全后,方可开展工作。
2.确定伤者人数和受伤方式:进入现场后,首先了解患者的人数、致伤原因,初步判断患者的伤情和部位,确定是否需要增派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二)快速分流伤员。
若现场伤员人数较多,检伤分类后应当依据伤情对现场伤员进行分流:
1.能行走伤员:请其去指定的安全地点集合。
2.不能行走的伤员:判断呼吸,无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大于30次/分或者小于6次/分的患者,应立即处理。呼吸频率小于30次/分或者大于6次/分的患者,进一步检查颈动脉搏动,未触及搏动的应立即处理。可触及搏动的患者,进一步判断患者神志情况,神志异常者,应立即处理。
(三)伤情评估,启动预警。
评估神志(GCS评分)、生命体征及损伤部位(TI评分),评估应从伤情较重的患者开始,评估的优先次序是: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伤势;可能导致丧失肢体的伤势;其他非威胁生命或丧失肢体的伤势。
1.根据伤情明确初步救治计划和预警级别,并立即给予必
第 2 页,共 6 页
要的处理,特别是对红色和黄色预警的伤员给予辅助呼吸、电击除颤、胸外按压、止血、抗休克治疗等抢救措施。
2.转运途中再次进行评估,明确预警级别。
3.确定接收医院、创伤救治点/中心,在病人未到创伤救治点/中心之前,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告知拟送达的创伤救治点/中心预警级别、评分评估、预计到达时间、主要的伤情、必要的急救措施以及其它特殊情况。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组织院内创伤综合救治团队提前到达急诊室,做好抢救前的准备工作,以提高抢救效率。
4.与院内创伤急救医师进行交接,明确患者的预警级别、GCS、TI评分及评估情况、主要的伤情、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下一步可能需要的措施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第 3 页,共 6 页
二、创伤患者院内急救流程图示与说明
接到院前预警信息后及时报告创伤中心负
责人或医院相关行政管理部门通知院内创伤综合救治团队及相关护理人员、辅助科室、血库、手术室做好准备
创伤综合救治团队到场做好急救准备,等待
伤员到来
伤员送达后,与院前医护人员进行交接
根据情况启动相应预警级别
初次评估ABCDE
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神志是否清楚?
否
复苏及创伤高级生命支持
是
二次评估ABCDE
损伤控制性手术挽救生命
完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ISS评分
重症监护(ICU)复苏至生命体征平稳
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完成治疗、康复出院
第 4 页,共 6 页
(一)创伤中心/救治点接到院前预警信息后,预计到诊人数、伤情、到达时间、急救措施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向院前急救人员告知本机构能够容纳的不同预警级别的患者数量。超出容纳能力时须及时告知院前急救人员,及早分流至其他创伤中心/救治点。接收信息者须通知创伤中心负责人,启动相应预案,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报告医院相关行政管理人员。
(二)接诊严重创伤患者时,通知本医疗机构创伤综合救治团队尽快到急诊室,并请相关辅助科室做好准备,检查并确认监护设备、呼吸机、除颤仪、气管插管等抢救设备正常,抢救药品完备;确认各辅助检查设施(检验、放射、B超等)正常;确认手术室等相关部门处于备用工作状态,通知血库做好配血准备,通知有关行政部门负责人到现场,协调并支持抢救工作。
创伤综合救治团队成员包括:急诊科、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颌面外科、烧伤科、整形外科、输血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介入放射学专业等,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熟悉专科急救处理,并接受过专业培训。
(三)伤员伤情交接。院内急救团队与院前急救人员交接,包括预警级别、评分评估、交接院前伤情评估表、主要的伤情、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措施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四)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
第 5 页,共 6 页
1.绿色预警:通知相关专科的医务人员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到达急诊室,确保多种基本检查处于备用状态,准备急诊手术。
2.黄色预警:通知创伤综合救治团队相关医师尽快赶到急诊室,确保监护设备开启、血管活性药品、晶体液、胶体液、各辅助检查设施等处于备用状态,准备实施急诊手术。
3.红色预警:通知创伤综合救治团队医师尽快赶到急诊室,确保监护设备开启、呼吸机开启及连接管路、插管设备到位、除颤仪、血管活性药品、晶体液、各辅助检查设施等处于备用状态,并通知血库做好配血准备,患者到达后可立即实施抢救和手术。
(五)初次评估。
按照气道及颈椎保护(A)、呼吸及保持通气(B)、循环及控制出血(C)、神经系统检查(D)以及暴露及环境控制(E)的步骤进行初次评估。
(六)复苏、损伤控制挽救生命。如发现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立即给予复苏、创伤高级生命支持,做损伤控制性手术挽救生命,之后重症监护室继续复苏直至生命体征稳定。
(七)二次评估。生命体征稳定后,按照A、B、C、D、E的顺序二次评估伤情,处理伤口,完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做ISS评分以确定伤情的严重程度。
(八)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完成所有治疗后康复出院。
第 6 页,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