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内部审计在监督企业经济运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创造企业价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建立、完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就目前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国有粮食收储企业;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近年,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贪腐问题频发,国家、中介机构审计等外部审计是发现和遏制此类问题的主要途径,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也是杜绝此类现象频出的有效手段。在2011年1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全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对组织的效用显而易见。本文依据内部审计内涵,结合粮食收储企业的特点及现状,就其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展开讨论。
一、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有效监督,提升管理
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资金占用大,粮油库存大,事关国计民生。如果缺失有效的内部监督,就会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粮油的采购、轮换、销售、储备等各个环节均可能为个人谋私利提供可乘之机,漏洞不一而足。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监督部门,可以在以上环节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的直接效能正在于此。有些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由于经营业务简单,管理较为粗放,根本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而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规避风险,自行免疫
规避风险、预防问题发生是内部审计的目标。近年,粮食收储企业贪腐问题频发,遏制类似事件的发生,内部审计无疑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一些粮食收储企业存在管理乱象:一把手权力过大;粮食性收购职能背后的监管缺失;侵吞、转有资产;私设小金库;挤占挪用粮食资金,收受粮食价差回扣等。对于以上问题,外部监管部门当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就内部管理而言,有效的内部审计的建立和完善,在规避风险、自行免疫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改善运营,增加价值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部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渗透到粮食收储企业粮油采购、化验、轮换、销售、储备、财务结算、资金回笼、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等各个环节,能够改善现有粮食收储企业的运营情况,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企业价值。这是内部审计的长效职能。
二、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特点及现状
关注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内部审计问题,必须关注这类企业的特点及现状: (一)企业运行性强,多方监管
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承担着国家及地方储备粮油的收购、保管和轮换工作,按相关粮食可享受到国家的财政补贴,性很强。此外,企业的业务运行要接受国家储备粮管理总(分)公司、地方粮食局以及上级中心储备库的层层监管。此外,企业的粮油收购资金借贷于国家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此部
分资金要求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不得搞“体外循环”,也有很强的性要求,同时,农发行在粮食收储企业委派驻库信贷员对以上资金进行监管。
(二)企业运行的资产事关重大
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运行的资产,除少部分为粮油保管、轮换服务的物料用品外,大部分是国家、地方的各级储备粮油,企业一般设“储备粮油”、“轮换粮油”等科目进行核算。由于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钱粮紧密衔接,“储备粮油”、“轮换粮油”的核算与财政补贴的计算拨补息息相关。因此,粮食收储企业运行的钱粮资产事关重大。
(三)内部控制薄弱,人力资源管理差 在现有粮食下,虽然收储企业有多方监管,但由于监管链条长及收储业务量大点多等原因,监管实效不佳,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控制薄弱的现状。甚至有改制后产权划分复杂的粮食收储企业国有当私有经营,负责力过大,出现舞弊的现象。此外,由于粮食收储企业相对封闭,人力资源管理差,所以人才流动少之又少。调研中发现呼和浩特市一家大型国家储备库已经近十年未进新人。
三、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下面结合上述特点及现状,阐述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多方监管,不重视内部审计 上文谈到,粮食收储企业的上级监管部门很多,比如国家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国家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省级分公司、省级粮食局、上级中心库等,但调研中发现,在较长的监管链条上,监管部门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企业存在着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及内部审计无性可言的情况。
××国家粮食储备库是一家成立30年之久,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仓容约20万吨,年粮油吞吐能力近30万吨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承担国家级、省级粮油的储备、轮换工作,现有员工100人,拥有高大平房仓5座、浅圆仓7座、大型专业设备15台,已通过ISO 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多次被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局和中储粮内蒙古分公司授予先进企业和示范库称号。调研中发现,这样规模的粮食收储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至今仍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该企业成立30年来就从未设立过内部审计部门,认为内审形同摆设,可有可无。当然,这样的认识源于管理的不成熟。但上级监管部门不重视内部审计,一把手顺水推舟不愿被监督,是排斥内部审计的重要原因。
调研中,有些粮食收储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部门的性无法保证。原因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主管领导往往就是企业一把手,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及其他部门又是同级部门,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难免受限,很多时候,内部审计工作只是走形式。笔者调研了一家粮油集团公司审计部的工作,该集团公司下设3个粮食收储企业(储备库),集团公司本部的内部审计部门到下属粮食收储企业进行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时,采用的方式是临时抽调各储备库点财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总部审计部人员任审计组长。这样其实是形成了各粮食收储企业互审的局面。如此情况下,集团公司审计组长与被审各储备库点负责人是同级,甚至在级别上低于库点负责人,审计成员相互之间又需要照应自己的库点,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组织下来,耗时耗力,流于形式,根本没有性可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