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 第1期(总94期)防护林科技 Jan.,2010 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3T No.1(Sum No.94) 文章编号:lOO5—5215(2010)01—0038—02 应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试验 付振科 ,李 伟 (1.辽宁省辽阳县园林绿化管理处,辽宁辽阳l11200;2.辽阳县林业局) 摘要: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通过对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原理的应用,利用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进行 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生物防治的特性,操作方便,效果好,具有延续性的作用。 关键词: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 中图分类号:¥769 文献标识码:A Using Chouioia cunea to control Hlyphantria cunea FU Zhen—ke .LI Wei (1.Landscaping Management Agency of Liaoyang County,Liaoyang 111200,Liaoning,China;2.Bureau of Forestry of Liaoyang County) Abstract:Hlyphantria cunea is a kind of world quarantine pest.Through application of theory of controlling Hlyphantria ca一 17 ̄ea by using Chouioia cunea.Hlyphantria cur|e。were conducted control experiments by using Chouioia c¨n Ⅱ.Result shows that this method have the function of having characteristics of bio—control,easy operation&good result,continuity. Key words:Chouioia cunea;control;Hlyphantria cunea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属鳞翅 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具有繁殖力强、扩散 快、危害重的特点。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 3 蜂的取得 根据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我们选用 nda Yang),膜翅目,姬小蜂科,是最先发现于美国白 蛾蛹内的内寄生天敌,具有寄生率高、繁殖力强、雌 柞蚕蛹来做寄主…,将其成蜂接人柞蚕蛹内,通过 人为控制温度、湿度,使其在寄主体内完成世代发 育,增加发育代数,扩大个体数量,用于美国白蛾的 生物防治。 雄性比大等优点,素有“森林小卫士”之美誉。 1 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原理 根据美国白蛾的生长周期,利用柞蚕蛹人工繁 殖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达到老熟幼虫和蛹期, 4 试验方法 共设立18块标准地。6个重复,即6个不同树 种。3个处理,即对照区、放蜂间隔30 m试验区和 放蜂间隔50 m试验区。 啮小蜂正值成熟,成蜂在柞蚕蛹中羽化后,先进行交 配,随后咬一“羽化”孔爬出。雌蜂异常活跃,迅速 爬到老熟的美国白蛾和蛹上,将产卵器刺人白蛾中 4.1 防治前在有美国白蛾幼虫网幕的树干胸高处 绑好草把,并在林地内放些瓦片。草把和瓦片是为 了回收美国白蛾蛹,以便验证啮小蜂寄生效果。 产卵。其卵吸取白蛾蛹内养分并完成自身发育,将 美国白蛾的蛹杀死,从而达到防治美国白蛾的目的。 2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辽阳县首山、唐马、刘二堡等乡镇, 在普遍防治的基础上,选择杏、梨、京桃、核桃、火炬 4.2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及预蛹期,把即将羽化 出蜂的柞蚕茧用皮筋套挂或直接挂在树枝上,让白 蛾周氏啮小蜂自然羽化飞出。对不同地块,分别间 隔30 m和50 m释放啮小蜂。放蜂应选择气温25 ℃以上、晴朗、风力小于3级的天气,l0:o0一l6:00 树、杨树等6个树种作为试验树种,这些树种都遭受 白蛾危害。 之间进行。此时光线充足,湿度小,利于雌蜂飞行寻 找寄主。大风天气和雨天停放。 收稿日期:2009—09—02 4.3美国白蛾世代极不整齐,化蛹持续时间较长, 每年释放4次为宜,即1个世代应释放2次蜂:第1 次应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第2次宜在第1次放 作者简介:付振科(1964一),男,辽宁辽阳人,大专,工 程师,现从事园林绿化工作. 第1期 付振科等应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试验 39 蜂后7~10 d,即美国白蛾化蛹初期进行。辽阳地 区放蜂最佳时间第l代防治时期在6月底至7月 初;第2代防治时期在8月底至9月初。 4.4每代放蜂1周后,将树上草把全部回收,集中 处理E 2] 5结果及分析 在试验区内,分别调查被白蛾危害的株数、虫口 密度和美国白蛾蛹被周氏啮小蜂寄生量。平均差异 1 按公式 =+[n 一÷(n。+n )]计算。 厶 5.1有虫株数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区内,美国白蛾对树木的 危害比较严重,对照区树木几乎全部被危害。释放 啮小蜂区,无论是30 m还是50 m距离,对树木危害 程度减轻,平均减轻16.2株,减轻程度达到 35.2% 表l 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前后有虫株数 ……对科 。. 调查株数对照区放蜂间隔30 m放蜂间隔50 m平均差异 n (株)n (株) (株) n (株) (株) 5.2虫口密度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区内,受美国白蛾危害, 树木虫口密度比较严重,对照区平均每株有网幕3. 4个。释放啮小蜂区,无论是30 m还是50 m距离, 虫口密度减少,平均每株减少网幕2.4个,减轻程度 达到70.6%。 表2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前后虫口密度 5.3 美国自蛾蛹寄生情况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试验区内,美国白蛾蛹被啮小 蜂寄生,对照区平均被寄生的蛹4.3个,寄生率 9%;释放啮小蜂区,无论是30 m还是50 m距离,寄 生数量都很高,平均寄生38个,寄生率76%,比对 照区多寄生34个,寄生率增加67%。 表3美国白蛾蛹内寄生周氏啮小蜂情况 6 结论 6.1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以虫治虫,防止 农药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生物防治和可持续发 展。 6.2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不仅操作方便, 而且防治效率高,防治效果好。 6.3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白蛾蛹内寄生啮 小蜂,表现出延续作用,能够良l生循环,一次投入,多 次受益。 参考文献: [1]山静,孙长凤.论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可行性[J]. 辽宁农业科学,2009(增刊):63. [2]迟安荣,王洪魁.大连地区美国白蛾生活史观测及综合防治 [J].辽宁农业科学,2009(增刊):114. (上接27页)差异。以5.0 X 10 和2.0 X 10 浸泡 16 h表现最好,成活率比速蘸的提高20个百分点, 比1.0 X 10 浸泡12 h的提高5个百分点。 6 结论 6.1对于祁连山浅山区造林,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 非常重要,造林树种不同成活率明显不同。 6.2根系套袋全埋造林技术应在浅山区大力提倡, 并积极推广。 6.3干旱区造林保水剂、GGR应积极推广,且保水 剂的使用,以水溶300倍液穴施150 g为主。 参考文献: [1]北京林学院.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2]曹世雄,冷平生,陈莉,等.黄土丘陵区穴衬膜造林技术[J].北 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3):1—5. [3 j康正齐.干旱区柠条侧膜集雨造林模式探讨[J].中国林副特 产,2005(3):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