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2019年,全市上下积极贯彻落实新乡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和《新乡市建设文化强市规划纲要(2019-2019)》文件精神,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资料初步测算,新乡市全年文化产业共实现增加值2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一、2019年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行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 21 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 “朝阳产业”或 “黄金产业”。 在互联网、多媒体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文化产业成为创新和创意的代名词,超越了其他行业,快速增长。2019年以来,动漫、电影、网络游戏等文化娱乐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逆势而上,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新乡市文化产业发展也有不俗表现。201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9.94亿元,增速为16.1%,高于同期GDP增速2.2个百分点,高出第三产业增速4.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
第 1 页
重为3.16%。截止2019年底,全市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人员有48784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1.67%。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6.14万元,远高于人均生产总值1.72万元的平均水平,显示了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文化市场诱人的发展前景。同时,由于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多层面、宽领域的交叉融合,特别是与现代科技、信息网络传媒技术的高度融合,催生和壮大了新兴的文化产业,增大了文化产业扩展的市场空间,提高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质量和资源利用广度,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全市文化产业继续保持了“相关层最大、外围层最小”的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共分为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个部分。据初步测算, 2019年文化产业的三个部分实现的增加值分别为3.45亿元、0.87亿元、25.62亿元,内部结构为11.5:2.9:85.6,与2019年结构核心层和外围层比重均有所提高。2019年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从业人员之比为39.9:16.1:45.0,与2019年相比核心层和外围层比例明显上升。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从外围层到核心层均有所上升,清晰地反映了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有关行业吸纳劳动力和促进就业方面的巨大作用。同时,显示出我市文化产业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人员自由流动引起了总体结构的良性变化。在应对危机、促进发展
第 2 页
的攻坚战中,充分把握“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建设文化强省”的政策机遇和目前文化产业的市场机遇,“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强化措施,促进全市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一)文化产业行业发展状况
文化产业各行业均保持了超过10%的增长,其中文化艺术服务业增长最快。在全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和外围层中,发展速度最高的是以文艺表演为核心的文化艺术服务业,2019年实现增加值0.69亿元,比上年增长47.3%;其次是以旅游文化服务、娱乐文化服务、计算机服务为核心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 2019年年实现增加值0.43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在文化产业相关层的行业中,“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行业2019年实现增加值2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8.5%,其产品以文化用纸为主。“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行业2019年实现增加值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二)文化产业分地区发展情况
由于文化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各县(市、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和从业人数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从全市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看,2019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在1亿元以上的县(市、区)有4个,分别是牧野区(2.54亿元)、新乡县(13.70亿元)、卫辉市(2.91亿元)、辉县市(5.51亿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最少的县区是凤泉区(0.28亿
第 3 页
元)。2019年从业人数较多的县区是红旗区(3850人)、牧野区(4240人)、新乡县(12984人)、辉县市(7514人);从业人员最少的县区是凤泉区(1504人)。
2019年县(市)区文化产业主要指标 单位:万元 个 人
县区 增加值 单位数 578 507 89 256 284 354 480 812 828 756 568 761 总产出 20701 17765 10841 117607 617255 14906 21608 18838 15990 14747 142102 213696 从业人数 3850 2925 1504 4240 12984 1701 2073 2866 3191 3503 3252 7514 红旗区 10061 卫滨区 凤泉区 8131 2781 牧野区 25352 新乡县 136985 获嘉县 原阳县 延津县 封丘县 长垣县 4190 4473 7335 7287 8250 卫辉市 29093 辉县市 55447 (三)重点行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市场不断成熟 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不断提高。2019年,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和科技带动战略,出版物整体质量和产业素质显著提升,着力向数字化出版转型,不断加大网络出版投入,在推动出
第 4 页
版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全市有报纸出版单位2家,期刊出版单位7家,发行单位有224家,印刷单位216家。全年发行杂志416.03万册,报纸6053.64万份。全市总计网站201个,经营性网站7个,非经营性网站194个。
广播影视业基础设施日新月异。2019年,广播影视业着力加大对全市演艺市场的培育、文化消费引导、推动文化市场繁荣。截止2019年底,我市拥有影剧院11个。广播电台1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座;电视台9座,教育台1个,电视转播台12座;有线电视用户29万户,广播共播出9套公共节目,人口四级混合覆盖率98%,电视共播出公共节目10套,人口四级混合覆盖率达到97%。传输网络干线总长近3000公里。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文艺事业跨越发展。为实现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行艺术精品工程、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法制等重点领域建设,为艺术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文化发挥积极作用。2019年,全市现有公共书馆11个、博物馆2个、文化馆13个。全市11个公共图书馆的馆藏量96.3万册(件)。演出市场的发展受到文化旅游产业强大的需求带动,发展速度加快,2019年全市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本年上演剧目109个,演出场次3340场,国内演出观众人次3752
第 5 页
千人次。群艺馆、文化馆13个,艺术团体展览64次。旅游业日趋成熟,继续快速发展。2019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8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其中:接待国际游客0.88万人次,增长20.2%;接待国内游客879.12万人次,增长15.0%。旅游总收入29.6亿元,增长24.0%。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10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3处;星级酒店22个,旅行社62家。
(四)文化消费环境日趋改善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上升,消费理念与时俱进,文化消费市场环境逐步改善,文化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截至2019年底,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38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65元,实际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实际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323元,实际增长9.9%。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均降至为33.8%。随着家庭收入水平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对文化消费有了更高的需求。2019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为1077元,增长9%。显示出在满足了温饱之后,居民生活消费方式发生改变,物质需求所占的比重下降,精神文化需求所占的比重上升。
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第 6 页
(一)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分布不平衡,集约化程度程度不高
当前我市文化产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结构失衡。作为文化产业中坚力量的核心层绝对量较小,占的比重低;而作为相关联的外围层比重过大。2019年我市文化产业核心层仅占11.5%,而相关层占85.6%,尽管核心层占比较2019年有所提高,但相关层独大的局面还在延续,并且相关层中绝大部分集中在造纸设备和造纸业上,2019年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业实现增加值23.4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8.5%,其中绝大部分产品为文化用纸。这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当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初始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但文化产业单位规模普遍偏小,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组织形式松散。文化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二)文化产业发展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鉴于目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正处初级阶段,巨大的经济
第 7 页
社会效益尚未显现,各县(市、区)政府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方面力度欠缺。思想上不够重视,必然削弱文化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很难适应以创新为本的文化产业发展要求。此外,我市正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很多群众消费观念正处物质消费为主向物质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并重的过渡,对精神文化消费认识不足,感受不深。这一现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和文化从业人员的创业愿望。
(三)相对于丰富的文化资源,对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略显不足
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高起点的规划设计,不同程度上存在“散”和“粗”的问题。对文化资源的市场化开发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不能顺畅地转化为经济效益。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姜太公、比干等历史人物名垂千古,对这些题材的开发基本上处于遗迹观赏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到应用这些题材创造文艺、影视、网络游戏等产品,让这些题材发挥更大的商业价值。
第 8 页
(四)投资渠道单一,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高科技的推动下,文化产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市场规模空前,但是高技术因素的加入同时提高了文化产业的进入门槛,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承担的是管理者的角色,主要职责在于打通资金流转渠道,搭建文化产业投资方和文化项目制作方合作的平台,一方面使有限的资金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扩大资金来源,增加文化产业资金供给。文化产业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其巨大的市场前景不仅直接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还能够通过与其他行业或者技术交叉融合,衍生出新的行业或产品,创造出更大的基于版权的商业价值。民间资本和外资在文化产业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管理。
三、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从世界范围来看,
第 9 页
文化产业借助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持,成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点,被喻为新世纪最后一块经济蛋糕。为贯彻落实中央文化产业振兴工作精神,实现我市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通过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开拓领域、人才培养、拓宽融资、发展经济等措施,来促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一)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唯一出路。我市文化体制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根本性问题还没有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依然是改革力度不够、文化产业发展不够。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加快发展。要按照“管办分开”的原则,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按照职能清晰、产权清晰、责任清晰的原则,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相协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符合,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对要实行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鼓励非国有资本以参投、控股、合作经营的
第 10 页
方式投资兴办文化企业。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文化体制改革顺利开展,应将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列入县(市、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
(二)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新兴行业,提升综合竞争力。
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建立在工商业兴旺发达的基础之上。近年来,网络文化、休闲体育娱乐、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广告设计制作及会展等文化产业中的新兴行业,是文化产业中新兴行业以及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我市应抓住机会,因地制宜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增长。(1)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好文化产业资源。我市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所实现的商业价值与之不匹配,在文化资源的利用方面还很有潜力,因此,应着力研究文化内涵,发挥区域人文地理优势,使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文艺创作、影视制作等领域相互渗透,继续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
第 11 页
经济产业优势,打造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2)以建设创意产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创意文化。加快创意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文化企业生存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知名文化企业落户新乡,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演艺表演、广告设计、软件开发、动漫设计等创意产业,构建创意文化氛围,树立未来新乡城市文化的新形象。(3)会展经济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区域辐射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会展业正处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引导,为会展业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因此,要建设一批档次较高、功能齐备的现代化会展馆,积极引进国内外展馆公司,促进我市会展业的发展。(4)大力发展休闲健身业。充分利用太行山区自然环境等优势,加快发展以拓展训练、度假为主题的健康体育休闲产业,争取申请举办重大的文化体育活动和赛事,使我市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文化体育旅游中心。
第 12 页
(三)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一是着力推进一批公共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开发一批以新乡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影视、动漫产品,既促进新乡文化产业发展,又大力宣传新乡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新乡树立新的城市名片,如姜太公、邵雍、比干及林氏宗族、百泉药都、地质结构变迁等主题影视、科普作品。二是重点抓好现有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的开发管理,制定综合性的开发规划方案,既重视当前经济社会效益,又能兼顾长远发展,保持商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三是加快群众性文体活动场所配套设施建设。随着群众闲暇时间不断增加,群众对文化活动、精神消费的需求必将进一步扩大,而我市现有的体育中心、牧野广场、人民公园等场所已经基本满足市区居民的文体活动需求,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较少,要加快建设一批群众性公益活动场所,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明需求,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土壤。
(四)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建设高素质文化产业队伍。“人才兴文”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若要发展,必须要注重人才的培养。现代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网络手段、数字化趋势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作为知识和智力密集型的文化产业,
第 13 页
人的因素在其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坚持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要培养熟知国际文化市场的外向型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懂文化、善经营、通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以市场为导向,为文化交流为平台,吸纳有识之士加盟新乡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强与国内外文化培训机构的合作,多渠道培养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营造人尽其用的和谐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制度体系,使人力资本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本。
(五)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市场运作和政府推动相组合的方式,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可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预算资金、文化事业建设费作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引导资金。对文化产业项目政府要进行重点引导和扶持,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文化产业投资机制。
(六)加快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改善文化消费市场环境。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联的。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越高,人民消费能力和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要求越强烈,用于提高生活质
第 14 页
量的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非物质消费支出必将不断增加,势必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居民消费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的消费结构转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整个社会将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新阶段。2019年,全市人均GDP为17217元。考虑到2019年底汇率和购买力等因素,当前我市消费市场环境应处于物质消费为主阶段末期,即将步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阶段。目前正处文化消费市场转型时期,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一方面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引导和推广健康的生活理念和休闲方式,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