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能愉快地适应新环境,细心观察新环境,初步认识幼儿园的日常活动。 2.掌握拿放物品、排列、归纳等简单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懂礼貌,会与他人进行基本的交往。
4.了解家庭和幼儿园的联系,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
二、教学内容:
1.认识幼儿园的环境与老师 2.初步了解班级活动及其作用 3.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4.学习基本的交流与礼仪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育游戏法、讨论法
四、教材及学具:图书、图片、洗手液等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认识幼儿园的环境及老师
1.引入:老师用图片让孩子们感知幼儿园的模样,随着图片的变化,鼓励孩子们回答问题。
2.教学内容:介绍幼儿园环境,带领孩子们参观各类场景,如:洗手间、教室、活动室,师生集会等。进而介绍老师的身份与职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已经认识的老师。
3.激励活动:老师让孩子们依照自己的理解画出幼儿园模样,让孩子们想象一下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鼓励孩子们多问老师疑问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课:初步了解班级活动及其作用
1.引入:老师让孩子们回忆上节课引导孩子们参观的环节,并引领孩子们思考暗示自己的位置及地方,准备进一步展开该课内容。
2.教学内容:介绍班级活动的基本常规和作用,如:说谢谢,说请,说对不起,排队,帮助同学等等,让孩子们模仿和掌握班级活动技能。 3.激励活动: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班级基础活动训练,然后通过歌曲教唱和手偶表演的形式让孩子们得到充分的习得和练习。
第三课: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1.引入:老师让孩子们想象一下自己在家的日常,引发孩子们兴趣,并
介绍新的生活技能学习内容。
2.教学内容:介绍拿放物品、排列、归纳等简单生活技能,让孩子们身体参与学习、理解。
3.激励活动:老师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缩小教学示范环节,让孩子们在自学与互动中得到更多习得,并采用红绿灯游戏等游戏形式丰富孩子们的生活技能。
第四课:学习基本的交流与礼仪
1.引入:老师提出一些简单的交往语言,让孩子们模仿,以便孩子们在比赛中更灵活地运用所学内容。
2.教学内容:通过歌曲的形式教唱句式,通过情境化模拟的方式教授如何与他人交往,学习社会交往的基础礼仪,如问好、谢谢、对不起等。 3.激励活动:老师引导孩子们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自我介绍、小游戏结合、真实情境练习等,让孩子们充满信心与自信心,积极展示自己。
六、教学评价:
1.孩子们能在短期内快乐地适应新环境,并能记住班级礼仪规范; 2.孩子们能够整齐地排列队伍,并能挑选自己想要的物品; 3.孩子们能够用礼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小伙伴愉快交流;
4.孩子们对于天真的想象和实际应用中渐渐了解的记忆,在教育游戏中得到充分地展示,并对所学内容产生成就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