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完整版)阿Q正传解读

来源:小奈知识网
(完整版)阿Q正传解读

《阿Q正传》中的阿Q

《阿Q正传》,鲁迅小说代表作。写于1921年12月.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代表没落的农民的典型” 。他是赤贫的雇农,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它主要表现为妄大自尊、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等,下面将结合原文分别进行介绍

一、 妄大自尊

所有未庄的居民,阿Q全不放在眼里,对于赵太爷、钱太爷也不表示格的崇奉。而他赖以骄傲的资本却是: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以幻想中的过去与未来来睥睨一切,傲视万物;自认辈份大,喝了两碗黄酒后,便手舞足蹈地口出狂言:他和赵太爷原本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不管谁被打了,谁都成了他的儿子,被赵太爷打了,不敢还手,于是赵太爷便成了他儿子,‘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若被一般的闲汉打了,无力还手时,闲汉顺理成章也成为了他的儿子,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地得胜地走了;自认为见识高.自从阿Q进了几回城,就更加自负了.因为经过‚中兴‛之后阿Q的见识就更广了,虽然他不满意于城里的‚女人的走路也扭得不很好但却叹服于城里人打麻将,连小乌龟子都叉得精熟,并且也见过杀革命党的场面。这些所谓的资本就是阿Q赖以自负和傲人的地方,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和微不足道。阿Q往往利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来掩盖自己的屈辱,消除内心的痛苦,使自己忘掉残酷的现实。这就形成了他生活上的极端的矛盾现象:在现实中是失败者,而精神上却以为是胜利者。发展到这种地步,阿Q的自尊其实已演变成一种虚荣心,一种逃避失败的借口和遁词,是一种自卑心理的变态反映.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东西,只能在自我吹嘘中获得心灵的满足,在幻想的国度里暂时忘却屈辱的现实,把虚妄的幻想当作可能实现的现实,从中得到心灵的快慰,达到心理平衡的境界,甚至妄想从幻想到现实的超越。

二、 自轻自贱

(完整版)阿Q正传解读

在阿Q不能不公开承认别人欺侮自己行为的合理性,承认别人打,自己是‚人打牲畜,已经不可能在公开的言词上为自己争到高于别人的借口时,于是,他便为这种能够比别人更加‚自轻自贱而骄傲.他自贱第一,经过了一个异中求同的推理过程。他首先肯定自己是‚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然后他又推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接着又以类比推理法:‚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于是,他舍弃了状元第一与自贱第一的本质差异,而抽象出两者之间的同:第一个这就把自己提升到与状元同等的地位,于是便心满意足了,阿Q这样的‚第一完全抹杀了事物的本质差别,是荒谬可笑的。在此我们会感觉到阿Q在精神人格上已经分裂为二:一个是受欺侮的实际的阿Q,一个是在精神上为这种受欺侮而辩白的阿Q。前者是最低贱的人,后者是虚妄地自居于任何人之上的人。但当这种自贱‚第一‛的方法不灵时,他就自打嘴巴。并把自己打自己,幻化为我打别人,从而在打别人的幻觉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时阿Q的精神胜利法已发展到人格分裂的极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这是阿Q在实力斗争失败之后不再谋求实际的胜利而满足于自遣自责、自怨自艾,再用‚精神胜利法‛抚摸自己的精神创伤。阿Q就是这样依照自贱来自欺自慰,来化解客观现实所给予的一切痛苦的。

三、 欺弱怕强

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呐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他寻衅跟王胡子打架,打输了,他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他估量小D瘦小打不过他,骂小D是“畜生”,小D让着他,他却不依不饶,进而动手抓小D的辫子;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动手动脚,扭住她的面颊,说“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大肆轻薄。可是,当他在路上遇到“假洋鬼子”时,他脱口说了句“秃儿\不料被“假洋鬼子”听见了,“假洋鬼子”举起了“哭丧棒\",他便赶紧缩起脖子,等着挨揍,连吃了几棍子,一点不敢反抗。

四、 麻木健忘

他的糊涂和麻木可以说基本上贯穿了一生,如画圆圈时的思想状态,以及游街时竟因没唱几句戏而“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等等,都是精神极端麻木的突出表现。阿 Q 还患有一种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惊人的健忘症。他经常这样:在生活中受了侮辱,以“你算是什么东西”等“妙”法“战胜\"怨敌之后,便愉快地跑到酒店里喝几碗酒,和别人调笑一通,口角一番,“得胜”后,就愉快地回到土谷祠,放倒头睡着了。挨他一向瞧不起的“假洋鬼子”的打,是多么大的屈辱!但“幸而拍拍地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他慢慢

(完整版)阿Q正传解读

地走,将到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这种惊人的健忘症,使得他老是处于被侮辱中而不自觉。至于他认为“女人是害人的东西”,对“男女之大防\"非常严以及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则都是封建道德观念的遗毒的具体表现.

五、宿命的思想

阿Q被诬陷为盗贼,本来是统治阶级强加给阿Q的一个大冤案。可是,当不白之冤降临在阿Q头上时,他却浑浑噩噩,茫然不知,还以为是因为自己造反才被抓,并仍在为假洋鬼子不让他加入革命党而愤愤不平。更为可悲的是他还在那张要命的供词上,拼命地画圆圈,并为画不圆而羞愧。可悲可怜的阿Q虽然死到临头,却浑然不觉,不但没想到申冤辩诬,反而立志要把圈画圆,以免别人笑话。尽管他认真的使尽了平生的力量来画,但结果却于他的主观愿望相反,全部的努力化为泡影,圆圈被画成了瓜子模样.阿Q此时是多么的羞愧难当和懊丧啊!虽然那人并不计较,但阿Q却不能原谅自己,因为圈而不圆,辱莫大焉,那将是他历史上的一个污点,他岂能不耿耿于怀?这种愚昧心理状态是多么滑稽可笑,愚昧虽然使他躲过了死之将至的痛苦,却又给他带来圈而不圆的懊丧。可是不久,他的精神胜利法又使他对此释然了。到后来阿Q虽然明白了自己是被绑赴刑场杀头的,仍然没有临死前的恐怖和挣扎,也没有对统治者的愤怒和抗议,依然用‚战无不胜自欺自慰的精神胜利法来解脱眼前的困境.由于遭受的屈辱太多太重,自己明知无法解脱,阿Q就又产生了一种宿命的思想,好像以为,既然屈辱无法避免,也就证明这是自己应该承受的了,所以一时也就没有什么不平之气。例如他被老把总逮捕之后‚第二次进了栅栏,倒也并不十分懊恼。他以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被送进刑场的时候,他也在百忙中这样想,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他还‛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这表明阿Q的精神胜利法已经同下层群众中某些宿命的思想结合了起来。正是这种落后的意识,使阿Q沉迷于‚得意、愉快、‚飘飘然之中,很少发出真正的反抗声音。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是一种愚妄的、落后的、不足为训的东西.一个被压迫者沾染了这种东西,必然要失去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失去深沉的反抗勇气,同精神上的病人相差无几。阿Q事实上正是一个精神上的病人,他终身悲苦,也终身糊涂。他对豪绅地主的仇恨,往往只是一瞬间,就消失于心造的所谓\"精神胜利\"之中了。阿Q争面子,争精神上的优胜,实际并没有争到,残酷的现实既不许他进行实际的反抗,也不许他取得任何精神上的优胜.阿Q的‚得意、‚愉快、‚飘飘然,其实,都是带着镣铐的跳舞.而他自己却分明认真的跳,还时时发

(完整版)阿Q正传解读

出愚妄的欢呼,似乎极力要人们相信他的”胜利”,分享他的“快乐”,这就百倍地可哀。精神胜利法深刻的阶级根源来自于中国封建统治者及其思想意识,其历史根源则与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上屡次遭外族侵略的屈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