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八月应是赤日炎炎,骄阳似火的月份。可这几天雨水却有点耐不住寂寞,过于频繁了些,才刚刚升起的一缕光影,转身就被乌云包裹。我窝在窗旁的沙发里,沉浸在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世界里,偶尔抬头看看玻璃上拍打着的小雨,继而又转回书中。闭上眼睛倾听她的人生历程,和她一起高兴,同她一起悲伤。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一个温暖的家庭,然而这一切却在她19个月的时候戈然而止,因为一场大病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的能力。但她敢于面对病魔,不畏艰苦。
海伦最终活了下来,可是失去了视觉听觉,成为了一个残疾人。命运的不公让稍稍懂事后的海伦十分难过,也曾经自暴自弃。联想到现在,这个年代,也是有着这样那样的人,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抱怨,可是海伦没有。试想一下,一个从懂事后,永远都生活在黑暗,静寂中的女人,试想一下,一个从来没有见到过朝阳升起,蓝天白云,鸟儿鸣唱,溪水潺潺的女人,试想一下,一个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阳光的女人。你,或者说有多少人,失去的比她多?所承受的痛苦比她多? 随后我想到了我们自己,虽然我们有着健全的身体,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当然。我们虽然知道有一天我们必得死去,但我们总是把那一天想得极其遥远。我们处于精神活泼、身体轻快的健康状态,觉得死亡简直遥不可想。所以我们学会了拖沓和等待这些个词,
小孩子说等我长大成人之后;然后大人说等我结婚之后。可是结了婚又能怎么样?当一路走过再回头,不知怎么的,已经把所有的都错过了,而一切又一去不再复返。
我们总是做些无价值的工作,却又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对生活的懒洋洋的态度。所以说又有谁敢肯定的说我们比海伦活的快乐并且有意义。继而想起和朋友说起假如给你三天光明这个话题,有个朋友回答“假如只给我三天光明,那我宁愿一天也不要”。这个回答无疑是悲观消极的,但是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是啊,假如只给我三天光明,让我感受了这个世间的美好,却终将失去,那还不如从来没有得到过。可是人的一生也是短暂的,我们不能因为生命的短暂而去斩断她释放光芒的权利。
连续下了几天的雨,心境本来也被这潮湿感染着、阴暗着,可是我却透过海伦的顽强,在她那无光、无声、无语孤独的岁月里,看到了那些鼓励我们勇敢、努力去生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瞬间。让我在这充满光明的意境中沉淀了一份心性,让我更好的去感悟命运,感悟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