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语文谏太宗十思疏专题1

来源:小奈知识网
高考语文谏太宗十思疏专题1

2020.03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日:“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汝离间我兄弟 ②魏征为太子洗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③往事息隐 ⑤但其尽心所事 ⑥从容对曰 ⑦征慷慨自若 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⑥⑧ C.①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⑧ 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 B. 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

C. 臣见之若仇---我看见他们就好象仇敌一样

D. 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秀的冶金的高手。

3.“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A.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B.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4.斗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给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2,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木(chang)之长者 浚(jun)其泉源 B.虑雍(yong)蔽 正身黜(chu)恶

C.克终者盖(gai)寡 董(dong)之以严刑 D.垂拱(gong)而治 仁者播(bo)其惠

3,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4,臣闻求木之长者,_____________;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

5,下列加粗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浚其泉源(jùn) 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yōng)

C.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 D.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buō)

6,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谓之曰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

(1)请给这段选文加上标点。

太 宗 尝 止 一 树 下 曰 此 嘉 树 宇 文 士 及 从 而 美 之 不 容 口 太 宗 正 色 谓 之 曰 魏 征 尝 劝 我 远 佞 人 我 不 悟 佞 人 为 谁 矣 意 常 疑 汝 而 未 明 也 今 乃 果 然 士 及 叩 头 谢 曰 南 衙 群 臣 面 折 廷 诤 陛 下 常 不 举 首 今 臣 幸 在 左 右 若 不 少 顺 从 陛 下 虽 贵 为 天 子 复 何 聊 乎

(2)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佞(nìn) B.南衙(yá) C.廷诤(zhèng) D.陛(bì)下

(3)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美,赞美。 B.谢,道歉,谢罪。 C.面,当面,名词做状语。

D.幸,指古代臣子或者嫔妃受到皇帝的喜欢。

(4)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B.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8,魏征(580-643),字_____,唐太宗封之为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__》。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专用文体。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枚:加强自身修养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枚:加强自身修养

B.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 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 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

11,“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这个比喻隐藏了本体,(1)请指出来。(2)

这个比喻有什么含义?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段短文,完成:

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①。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魏徵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②。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太宗深纳之。(《大唐新语》)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谓之曰:“魏徵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③。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 (《大唐新语》)

1.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点评文中的主要人物: 太 宗: 魏 徵: 宇文士及:

13,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以怒而滥刑 B.人君当神器之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

尔耶?”征乃止。(《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汝离间我兄弟 ②魏征为太子洗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③往事息隐 ⑤但其尽心所事 ⑥从容对曰 ⑦征慷慨自若 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⑥⑧ C.①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⑧

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 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

C.臣见之若仇---我看见他们就好象仇敌一样

D.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秀的冶金的高手。

3.“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

A.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B.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4.斗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

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给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5.翻译下面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1)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魏徵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2)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太宗深纳之。(《大唐新语》) (1)德素以闻太宗。

(2)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

15,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

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四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善始者实繁 春华秋实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 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不腐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2)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克终者盖寡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则思知止以安人 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D.善始者实繁

塞源而欲流长也 勇者竭其力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这里的三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这里“以”和“而”在相对位置出现,意思是接近的,“却”,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这里的三个“则”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这里的两个“而”,用法相同,

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16,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忠诚的人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以怒而滥刑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8,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 B.善始者实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春华秋实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 D.塞源而欲流长也 振长策而御宇内 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2.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克终者盖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而况于明哲乎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D.而况于明哲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 青取之于蓝

3.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位高权重,处者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 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 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 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 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1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

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1.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B.善始者实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春华秋实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 D.塞源而欲流长也 振长策而御宇内 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2.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克终者盖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而况于明哲乎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D.而况于明哲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 青取之于蓝 3.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做得好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20,下列四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21,(1)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十思”的意义是什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chǎng)之长者 浚(qùn)其泉源 B.虑雍(yōng)蔽 正身黜(chù)恶 C.克终者盖(gài)寡 董(dǒng)之以严刑 D.垂拱(gǒng)而治 仁者播(bō)其惠 23,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来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

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汝离间我兄弟 ②魏征为太子洗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④但其尽心所事 ⑤从容对曰 ⑥征慷慨自若 ⑦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 B.①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⑦ (2)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 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

C.臣见之若仇--我看见他们就好像仇敌一样

D.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秀的冶金的高手。

(3)“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 A.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B.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4)文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谋,打算,谋划。 B.雅,雅致,高雅。 C.劳,犒劳,慰劳。 D.擢,提拔,提升。 (5)对下列“之”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早为之谋”,之,指代太宗。

B.“召征责之曰”,之,指代魏征劝建成太子对付太宗这件事。 C.“太宗为之敛容”,之,指代魏征所说的话。 D.“臣见之若仇”,之,指代王硅、魏征。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5,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 (《谏太宗十思疏》

答案

1, 1.C 2. C 3.A 4.A(三者是同一人) 2, A

3, B.略。

4, 必固其根本 必浚其泉源。 5, D(应为bō)

6, (1)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谓之曰:“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选自《大唐新语》)

(2)A(应为nìng);

(3)D(幸运的,侥幸,有幸。);

(4)①太宗和宇文士及 ②太宗在大是大非上能从谏如流,但小节上亦爱听奉承话;宇文士及小人心态,反应快,善于狡辩,拍马一流。(有此大意即可) 7, B

8, 玄成、郑国公、《魏郑公文集》 古代臣属向皇帝分条陈述奏议的一种专用文体。

9, D.百司,百官。 10, D

11, (1)水比喻人民,舟比喻君(政权) (2)强调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和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是一致的。

12, 1.①窦德素把房玄龄等询问之事告诉了唐太宗。

②我不理解陛下为什么责备他们,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谢罪。 ③朝庭群臣常常当面和您驳斥争论,您常常左右为难不能如意。

2. 太宗在大是大非上能从谏如流,但小节上亦爱听奉承访;魏徵直言进谏,咄咄逼人;宇文士及小人心态,拍马一流(有此大意即可) 13, A(都是“因为”) 14, 1、C 。 2、C. 3、A

4、A(三者是同一人)

5、①窦德素把房玄龄等询问之事告诉了唐太宗。

②我不理解陛下为什么责备他们,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谢罪。 15, (1)A(分别是“听说”“懂得(引申义)”“见识”); (2)A(都表示“大概”);

(3)B(是指能开始的人很多,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4)A(根本,今做副词,或名词,表示基础的东西、重要的东西。元首,今比喻引申为一个国家最高领导。骨肉,今义是“骨头和肉”,但今天也有“亲骨肉”之说,乃是其比喻引申。);

(5)C(第一个“则”是“就”的意思,不包含假设语气。)

16, D(应为百官) 17, A.A项中两个“以”都是“因为”的意思;B项的“哉”,前一个表疑问语气,后一个表肯定语气;C项的“所”,前一个是代词,代动词“加”涉及的对象,后一个“所”与“为”共同表被动;D项的“则”前一个是“就”,后一个作“是”讲。

18, 1.A 2.A 3.B 4.C(这并不是作者要说明的观点)

19, 1、A.A项:听说;懂得;闻名。 B项:实在,确实;果实,这里作动词用;果实。C项:威吓;举起;举起。 D项:水流;流动;水流。 2、A.A项两个“盖”都表推断语气;B项两个“而”,前一个表转折,后一

个表承接;C项的两个“之”前一个代词,后一个结构助词;D项两个“于”前一个“对于”,后一个“从”。

3、D.“终苟免”: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 4、C.不是作者的观点。

5、略。

20, B(都是“有信用的、可信的”)

21, (1)一是“知足”“知止”(克制物质欲望),不奢纵扰民;二是“谦冲自牧”,不骄傲自满;三是“慎始敬终”,不好逸无度;四是“正身黜恶”,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 (2)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的。 (3)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可以达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 22, A.浚 jùn。

23, (1)C(洗马,古官名;所以,凭着。) (2)C(3)A(4)B(雅,敬词。) (5)B(指代魏征。) (6)A(三者是同一人。)

24, A

25,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