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08年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来源:小奈知识网
扬州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 Ⅱ 卷 二 题号 得分 一 (一) (二) (三) (四) 三 Ⅱ卷 总分 积 分 人 核 分 人 说明: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考试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在试卷的密封线内将本人的考试证号、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填写好,在试卷的右下角填写好座位号。

2.第Ⅰ卷上选择题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栏内,在第Ⅰ卷上答题无效;第Ⅱ卷在相应的位置上作答。

第I卷(选择题 共16分)

1.下面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宽阔的大街上,齐整的警车队为之开道;蔚蓝的天空中,翱翔的直升机为之护航;潋滟的运...河里,美丽的画舫为之送行。火炬手高擎圣火,相继传递;护炬员紧随火炬,精神饱满;市民们....情不自禁,欢呼雀跃。“祥云”一路飘过便益门、东关古渡、琼花观、文昌阁、双博馆……飞向.....终点站体育公园。

A.阔(kuò) 为(wéi) 潋(liàn) B.舫(fǎng) 擎(qíng) 递(dì) C.炬(jù) 禁(jīn) 跃(yào) D.祥(xiáng) 渡(dù) 博(bú)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船队经过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再走七、八公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凤凰岛。 B.专家们正在研究这座千年古塔将怎么修,周围近百株古树将怎么办?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诗人刘禹锡看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景,不禁发出“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感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

B.排球队大比分输给育才中学后,教练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没有给学校争光。 ....C.王伯年作为小区保安,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做好每一件事。 ....D.部分西方媒体别出心裁地剪接西藏“3.14”事件的图片,歪曲报道事实真相。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6 月14 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当日的《时报》报道了一些义务献血者的动人事迹。 B.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双休日加班的报酬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能否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倾听着著名作家秦文君作“亲近文学”报告。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捕蛇者说》揭露了苛捐重赋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1

B.江奈生·斯威夫特,英国小说家。他的《格列佛游记》以完全写实的手法描写了格列佛游历大人国、小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故事,深刻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C.徐志摩,我国现代诗人。他的《再别康桥》一诗以离别康桥时起伏的感情为线索,用温婉柔静的笔法表达了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D.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6.下列各组对联,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上联)风生碧涧鱼龙跃——(下联)月照青山松柏香 B.(上联)醉倚春风弄明月——(下联)斜撑老树护幽亭 C.(上联)千古迷人繁盛地——(下联)九州耀眼艳阳天 D.(上联)二三星斗胸前落——(下联)十万峰峦走足底

第Ⅱ卷(共134分)

一、积累运用(19分)

7.根据拼音用正楷在田字格内写汉字。(4分,书写美观另加1分)

碧波荡yàng的古运河沿岸胜景林立:有闻名xiá迩的瓜洲古渡,饱经cāng桑的扬子桥,蜚声中外的普哈丁墓,以及繁花似jǐn的茱萸湾公园。

8.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9分)

⑴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⑵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⑶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⑷已是悬崖百丈冰,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⑸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⑹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⑻《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9.某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长城》的电视片,对长城文化做多方位展示。请结合“长城”专题的学习,完成下列任务。(6分)

⑴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战争”“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语),在其他四个角度中选写两集电视片的标题。(2分)

“建筑”:巧夺天工 “___”:_______ “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⑵《巧夺天工》一集,打算设计一场辩论。辩题为“如果长城某一段倒塌了,是在原址上重建还是原样封存为废墟”。正方陈述:“我方认为,应该在原址上重建。重建是对长城的保护,历史上这样的重建就有过多次;不然,我们今天只能从书籍中观赏长城全貌了。”请你从反方的角

2

度,写一段辩论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5分)

得分 评卷人 (一)诗歌欣赏(5分)

10.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后面两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⑴“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_________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_________的情景。(2分)

⑵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请任选一种具体解说。(3分) ....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1-14题。(15分)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濂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黄生借书说(节选) 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迫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

3

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县官:____ B.撰长书以为贽 长书:____ ....

C.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夷:____ D.其借书亦类予 类:____ ..1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2分) 答:这一语句是“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⑴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余幼好书,家贫难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综合与延伸(4分)

⑴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 ⑵假如你是马君则或黄允修,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

答: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4分) ①这场震惊中外的里氏8.0级地震,震源在四川省汶川县,震级超过32 年前的唐山大地震。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震中烈度为10度左右,为浅源地震,深度大概为10公里。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目前,“5.12”汶川地震的余震已经发生6000多次,超过5级以上余震为15次。最大的一次余震是6.5级,发生在甘肃陇南;最近的一次余震是5.0级,发生在四川北边的甘肃省文县。总之,这次汶川地震释放的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

②四川汶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从宏观方面说,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朝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这里属于中国的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从微观方面说,汶川处在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地震带上。龙门山地震带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块和原来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地震敏感区。

③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尽管它北部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龙门山主体并没有发生过大地震。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地壳内仍处在能量的蓄

4

积过程中。如果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即使蓄积不到地壳破裂的程度,但遇到四川盆地走滑,也会发生地震。有资料记载,四川地区曾有中潘地震(1800年以来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除了18次7级以上地震,其缺失。地震敏感区缺震的时间越长,未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这次汶川发生的7.2级),四川地区长时间没有发生强烈地震。这种现象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即强震1973年的炉霍地震(7.6级)与其三年后的松该地区长时期缺震不无联系。

8.0地震,与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B.第①段解释“浅源地震”时,主要运用了作诠释、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 C.龙门山地震带是一个地震敏感区,经常发生强烈地震。

D.长时间没有发生强烈地震叫缺震,缺震的时间越长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越大。 16.评析词语(4分)

⑴“发生在四川北边的甘肃文县”之中的“北边”一词能不能换成“北部”?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之中的“相对”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汶川地震宏观方面的原因填空。(3分)

18.温家宝总

理与胡锦涛主席先后在地震灾区作了重要题词,请说说他们题词的深刻含义。(4分)

多难兴邦: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得分 评卷人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1分)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去了温暖的南方,火烧云沉到山的那一边。山冈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颤抖。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裹挟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在等待父亲,和父亲手中的鱼。

②胖头鱼,头重尾轻,一种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所以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夜色中,他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整条的鱼分成若干小块。菜子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漫开来时,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我催促母亲往炉膛里添柴,火舌舔着灶口。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二姐的目光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虚张声势。父亲还在沉默独坐,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

5

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挡住锅与盖间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好让鱼骨渗出骨髓和异香。

⑥母亲只用鱼汤拌饭。她拨开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⑦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眼爷爷的冰冷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他说辣椒太辣,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太辣。同样是在一个冬夜,瞎眼爷爷孤单地走了。临终时,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最后的时刻是在这个冬季,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⑧另一个冬天,黄昏时我们不再去那座山冈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19.整体感知(3分)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题目“在冬夜里歌唱的鱼”,其中的“歌唱”是指“我们”内心在歌唱,“鱼”比喻“我们”几个孩子。

B.文章以“鱼”为线索,把等鱼、剖鱼、煮鱼(包括鱼儿歌唱)、送鱼给瞎爷爷吃鱼等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C.文章人物虽多,但是几乎没有语言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事情叙述与行动描写来表现的。

D.结尾“黄昏时我们不再去那座山冈张望”与开头“我们”在山冈上等待父亲的情景首尾呼应。

20.情境体验(4分)

根据煮鱼时相关人物的具体表现和心理状态,摘录原文语句填写下表。 人物 具体表现 心理状态 大姐 二姐 我和妹妹 父亲 绕着灶台打架 沉默独坐,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 不忘做弟妹们的表率 吃鱼的渴望越来越强 21.语言品味(6分)

⑴第①段中“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裹挟着晚风,逐渐清晰”一句有多个妙处,请选择两个妙处予以评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⑥段“她拨开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之中“贪婪”运用了____修辞手法,筷子“交叉着”是_________的意思。(2分)

⑶第⑧段“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之中,“寒冷”与“温暖”的含义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人物分析(3分)

文中的母亲是我国众多优秀母亲的代表,试综合全文内容写出她的性格特点(不少于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综合拓展(5分)

6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一哲理的理解。(80字左右) 三、作文(60分)

24.以“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作文纸另附)

得分 评卷人 扬州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作文答卷纸 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密封线内将本人的考试证号、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填写好,并在第8页右下角填写好座位号。

2.考试结束,本答题纸连同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上交。 得分 评卷人

24.以“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题目:回 家

7

8

扬州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分)B(A.“为”应为“wèi”,C.“跃”应为“yuè”,D.“博”应为“bó”。)

2.(2分)D(A.“七、八”是概数,中间不应插顿号;B.“研究”的宾语是一个疑问句形式,但全句是陈述句,句末不能用问号;C.并列复句的分句之间应该用分号。)

3.(3分)C(A.“妄自菲薄”,不能用于对待别人,且不能带宾语。B.“怨声载道”形容群众普遍不满,句中只指教练,不当;且一般指下对上不满。D.“别出心裁”应为“别有用心”。)

4.(3分)A(B.“交换”与“广泛”位置不当。C.“能否”与“具有重大的意义”前后不对应。D“目光”不能“倾听”。

5.(3分)B(“完全写实”错,其中有虚构。) 6.(3分)D(“胸前落”与“走足底”不对仗) 7.(4分)漾 遐 沧 锦。(书写美观,见出一定书法功底的另加1分,不可滥加分。这1分不在总分之内,属附加分,目的是鼓励学生练好字。)

8.(9分)大漠孤烟直 潭影空人心 千磨万击还坚劲 犹有花枝俏 燕然未勒归无计 阡陌交通 入则无法家拂士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6分

⑴(2分)示例:历史 千年沧桑 战争 金戈铁马(边塞烽火) 文学 诗词沃土 旅游 登临胜地。(一个标题1分,标题不契合“角度”不给分,其它标题贴切的亦可)

⑵(4分)示例:我方认为不应该在原址上重建。(或“原样封存为废墟”),1分。依据一:封存废墟是对长城的更重要的尊重与保护,通过这个废墟可以感受长城的精神价值;重建不一定

9

是对长城的保护,因为复制已经改变了原来品味;3分。依据二:历史上这样的重建是当时条件限制决定的,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我们现在不是当时了,例如不需要依靠长城抵防外敌入侵;3分。(答出“依据一”或“依据二”的大意,给3分,不另加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10.(5分)

⑴(2分)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漂泊流离”“漂泊”“不幸遭遇”“被贬”等,1分);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1分)。

⑵(3分)甲诗:大胆想像,把“我”的“愁心”当作物一样托付给月亮,1分;将明月人格化,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己,1分;通过晚风传送到遥远的夜郎之西,1分。乙诗:作者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1分);寄托....(1分)恋恋不舍的留别(1分)深情。(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

11.(4分),A.朝廷,B.长信,如果只答“信”不给分,C.平和(平),D.像

12.(2分)假诸人而后见也 13.(5分)

⑴(3分)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1..分),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非……则……”也可译成“不是……..而是……”)

⑵(2分)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得到书”或“借到书”1分;其余1分。)

14.(4分)

⑴(2分)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情。劝勉后辈刻苦珍惜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⑵(2分)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各1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15.(3分)B(A.应是“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C.不“经常发生强烈地震”。D.应是“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16.(4分)

⑴(2分)不能。示例:因为甘肃省文县处于四川省外“边”,而不是四川省的北“部”。 ⑵(2分)示例:“相对”是“比较”的意思,限制“稳定”一词;如果去掉,四川盆地就变成了稳定的地块,与事实不符。(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17.(3分)亚欧板块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18.(4分)

(温总理题词的含义)示例1:灾难虽多(1分),(我们只要艰苦奋斗,度过难关)祖国将..更加振兴、强大(1分)。示例2: 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遭遇一些灾难;但人民会更加团.....

结,用智慧、信心和勇气,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国家将会更加强大。示例3:国家多难,则上下团结奋发,促使邦国更加兴盛。(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胡主席题词的含义)示例:一个地区虽然发生灾难,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帮助(1..........分);灾区人民也应积极自救,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艰难困苦,重建家园(“自救”或“战胜”1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19.(3分)A(“‘鱼’比喻‘我们’几个孩子”错。) 20.(4分)

10

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或“伏在灶台上做作业”“在灶台上做作业”) 目光随着蒸汽升高,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两者有一即可得分) 在幸福的预感中虚张声势 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喜悦”亦可)。 21.(6分)

⑴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形象地表现了“我们”等待父亲归来的焦急心情(1分);“裹挟着晚风”形象地表现父亲为全家生活奔波的艰难程度(1分),亦奠定与寒冷抗争的全文基调(1分);“逐渐清晰”,按照从远到近、从模糊到清晰的顺序动态地描写了父亲归来的情景(1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但给足2分为止。)

⑵拟人(比拟)。我们几个孩子抢着(“贪婪”)吃鱼的情景。 ⑶“寒冷”比喻困苦的生活(或困境);“温暖”比喻获得帮助、关爱(接受帮助、关爱时而产生的幸福感、快乐感)。(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22.(3分)A.勤劳,B.慈爱(爱子女),C.忘我或克己(奉献),D.主动关怀他人(善良)(有爱心)。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答到三点得3分,多答不加、减分。

23.(5分)示例:人们遭受这样那样的灾难与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此时最需要别人的帮助与支持(2分);他们会深切地感受到获取别人帮助的幸福(1分),并会主动地帮助处在困境中的人们(2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24. “内容”“语言”“结构”评分表 类 别 内 容 语 言 能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表达写作的意图。语言生动流畅,基本无语病(病句不超过2个), 结 构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过渡自然,详略得当 一类文 立意新颖,选材精当,逻54-60分 辑性强,内容生动具体 二类文 立意较新颖,选材适当,生动通顺,偶有语病(明结构较完整,条理清晰,48-53分 观点正确,内容具体 显的病句不多于2个) 详略处理得当 有较为明确的主题,立意三类文 一般,选材尚可,内容较42-47分 具体,有可读处 四类文 能看出其立意,选材一36-41分 般,内容不够具体 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明显的病句不多于3个) 语言不够通顺,语病较多(明显的病句不多于4个)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较清楚,详略处理较恰当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不够清楚,详略处理欠恰当 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不会分段 没有条理,看不出结构,看不出是一篇文章 五类文 辞不达意,病句太多(明无中心,内容杂乱或空洞 31-35分 显病句多于4个) 六类文 无中心,内容杂乱或空30分以下 洞,不知所云 文理不通,辞不达意,前言不搭后语,病句太多 具体操作说明

1.主题(中心)基本明确(正确),语言基本通顺(明显的病句不超过3个),结构基本完整,即可以42分为切入分。大体而言,平均每三本试卷应有1-2篇满分作文;平均每一本试卷应有

11

1-5篇一类文,3-9篇二类文。该标准不是对每一本试卷的硬性规定,阅卷时应根据每本的具体情况合理把握。原则是:鼓励打高分,反对打保守分,不回避打低分,合理拉开档次。

2、内容、语言、结构三项要求均达到该项者,可得该类文的上限分或中档分;已达到该类文的两项要求,另一项属于下一类文上限的,可得该类文的中档分,另一项已达到下一类文中限的,可得该类文的下限分;已达到该类文的一项要求,另两项属于下一类文,可得该类文的下限分或下一类文的上限分。

3、为鼓励学生作文创新,对作文中能有以下某一个或几个亮点的,可在原有的等级上增加一至两个等级。不要怕打满分;但总分不能超过满分。现列十大亮点如下:立意深刻(如“回归精神家园”)、大气磅礴(如“指点江山”)、材料别致(如“茶马古道”)、构思精巧(如“跌宕起伏”)、感情动人、文采斐然(如“善用修辞”)、意象传神(如“特定镜头”)、文化丰富(如“化用诗词”)、首尾精致、大胆想像(须合情合理)。如作文达到“三个基本”(即没有硬伤),有上述一个亮点,即可赋一类文的分数;如达到二类卷,有上述一个亮点(亮点超过一个,不类推加分),即可赋满分或高分(57分以上)。

4、每少50字扣1分,少于250字,原则上只能评为五类文以下(含五类)。错别字每3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2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较多的,扣1-2分。

5、如果考生写书信、剧本等,所写内容必须符合书信、剧本之类要求,否则降低一个等级分。 6、如果有作文被确认为超过1/2属抄袭的,最高得分不超过39分。

(三)“内容”“语言”“结构”三要素赋分细则表 3项均一类 A 2项一类,1项二类 系2项一类,1项三类 列 2项一类,1项四类 2项一类,1项五类 3项均二类 B 2项二类,1项一类 系2项二类,1项三类 列 2项二类,1项四类 2项二类,1项五类 3项均三类 C 2项三类,1项一类 系2项三类,1项二类 列 2项三类,1项四类 2项二类,1项五类 3项均四类 D系2项四类,1项五类 列 2项四类,1项五类之下

12

一类上或一类中(60、57) 一类中或一类下(56、54) 一类下或二类上(54、53) 二类中或二类下(51、48) 二类下或三类上(48、47) 二类上或二类中(53、51) 一类下或二类上(54、53) 二类中或二类下(51、48) 二类下或三类上(48、47) 三类中或三类下(45、42) 三类上或三类中(47、45) 二类中或二类下(51、48) 二类下或三类上(48、47) 三类中或三类下(45、42) 三类下或四类中(42、38) 四类上或四类中(41、38) 四类中或四类下(38、36) 四类下或五类上(36、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