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生物技术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6年12月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卜1 b鬯c. b16 NO.5O 第50期 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生物技术类本科生创新能力 培养的思考 李文-,汤建新 ,邓靖 ,曾晓希 ,马靓 ,李丁 (1.湖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2.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本文以科研实践模式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专业认识和增强专业归属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 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了生物技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对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 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本科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97—02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决定》出台,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从国家发展战略上把生物产业作为新的经 济增长点,必须依靠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大量的 具有创新能力的生物类专业人才『l 1。因此,在现代生 物科学的发展下,如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 的生物专业应用型人才,具备适应生物产业作为经济 就业率较低,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学生物技术专业; 尤其是我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觉大部分是调剂生, 而且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之前是挂靠在包装与材料工 程学院,对选择生物技术专业存在一定的抵触,他们 在入学后,思想观念如不能得到及时转变,将会对专 业前途感到迷茫,学习积极性不高。 为改变生物技术专业面临的这一现状,首先从入 学教育上抓起,要依托湖南工业大学生物技术系、绿 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生 新增长点,是我们从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 工作者急需探讨的问题。笔者以湖南工业大学生物技 术系为依托,从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教学模式的改进、 学生参与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性等方面为突破 物医学工程硕士点的学科和师资力量,以各位教授和 博士研究方向,结合生物技术专业实际的特点,着重 介绍生物技术专业的运用范围和在实际中能解决的 问题,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专业,认识到生物技术的 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低年级开设 口,全面提高生物技术本科生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 一、树立正确的专业认识和增强专业归属感 生物技术不仅包括生命科学的所有次级学科,同 时又结合了化学、数学、微电子技术、工程学、计算机 科学等尖端基础学科,具有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特性, 因此,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涉及面广。但由于总学 时的限制,专业课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尤其是当前 现代生物科学的Et新月异发展下,生命科学的研究与 发展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学生要解决诸 如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健康:粮食能源、资源环境等 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和视 野,难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 导致目前生物类本科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 些体现生物技术前沿讲座,向学生传达最新的生物 技术专业研究成果和应用推广情况,培养学生具有较 一强的专业归属感 3]。 二、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 创新能力 作为教学的对象接受知识的主体,生物类课程的 许多知识都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大多数教师运用多 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老师 讲,学生做笔记,很难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 嗍。而在现代生物科学的日新月异发展下,为了具体落 比例较低t'2/。同时,由于网络上对生物技术专业的负面 的宣传和介绍,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生物技术类专业 实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式要有 所改进。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启发式、辩论式和讨论式 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 收稿日期:2016—06—30 教改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下的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湘教通[2o15]291 号) 通讯作者:邓靖(1979一),女,湖南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抗菌包装材料。 ——97—— 2016年12月 第50期 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Dec.2016 NO.50 相出来,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由“被动”转化 重组与筛选、抗镉基因在质粒的表达,实验将《基因工 程》课程讲述的内容与用到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有 为“主动”、由“依赖”转化为“自觉能动”学习14一。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也做出了对应的改进,改变过 去以分割知识点和单元模式为主要授课内容,采取了 注重新和精的原则,通过适当地整合知识点使之成为 一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有参与科研概念和过程。同 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独立完成本组实 验,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研协作能力。同时在实 验过程中,同学们非常活跃,提取许多疑问和想法,努 力将实验设计做的符合课题的要求,并且每一个实 验都是一脉相承的,前一个实验没有做好都会影响 后续的实验,这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创造精神,有利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 高【 ,。一。 在生物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进展、新 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新的研究热点和学科不断 个案例,表达一定的技术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可以 借鉴、移植,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 同时要及时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前沿 发展动态引人到课堂教学中,结合生物技术专业学科 交叉的特点,将不同的学科之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 科研意识。 三、建立科研实践模式。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 科,在整个学生培养体系中实验教学占有很大的比 重,注重实验项目与实验技术的综合与创新 。在现 代生物科学的高速发展下,生物技术专业其实验教学 改革目的和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采 用实验项目与理论教学及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教 涌现 。在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 主体,调动学生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 兴趣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生物技术本科生创新 能力。 参考文献: 学方式,以开放性实验管理,增设综合性实验,有利于 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昀。 [1】谢旭辉,胡忠.21世纪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Ⅱ]高教论坛,2006,(1):46—49. 目前,在一般的教学研究型地方院校,教师科研 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对科研缺乏直观的认识。为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意识,湖南工业大学在向教学 研究型大学转型情况下,生物技术专业以湖南省生物 医学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绿色包装与生物纳 [2】严明理,刘丽莉.生物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索[『J. 3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7):147—148. '-[3】刘超,洪法水.生物科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 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2(2):206-208. 米技术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心为平台,以教师高 水平科研课题为依托,给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全面推 动大学生自主创新研究。 【4】蒋永荣,方成,夏金虹.基于学科交叉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 的探索卟高教论坛,2015,(7):45—48. f51姜勇.科研实践模式提升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研 究【I1_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168—169. 『61-Y--雪琴,谭晓蓉,张璐,等.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 我们以《基因工程》实验课程为例,通过验证性实 验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结合曾晓希教授的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土壤重金属生态毒性修复过程中的微生物 群落结构和功能研究》,设计一个“重金属污染土壤中 抗镉微生物基因的筛选鉴定”实验,时间为两周,整个 力培养模式探讨 教育教学论坛,2013,(42):213—214. 【7]朱杰,张艺馨,蒋尔鹏,等.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 养探讨[刀.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604-606. 【81李善妮,丁乃峥.浅谈对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 实验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抗镉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微生物抗镉基因提取与鉴定、抗镉基因DNA与载体的 培养【I】.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2):63-65. [9】李晓敏.培养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U1. 教育教学论坛,2014,(18):186—187. Thinking of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Cultivating for Biological Technology Undergraduat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Biological Science LI Wen ,TANG Jian—xinI,DENG Jing2,ZENG Xiao—xi1,MA Liang ,LI Ding (1.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 and Chemistry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ehndogy,Zhuzhou,Hunan 412007,China; 2.Packaging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CoUege of Hun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Zhuzhou,Hunan 412007,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was explored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of biotechnology by practice model as the core,establishing a correct undersanditng and enhance professional and professional sense of belonging and developing the students'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scientiifc research innovation capaciy,tetc.This was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coH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ofhigh qualiy tcultivation ofreform. Key words:biological technology;undergraduates;the innovation ability 一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