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效果。虽然新课程已实施数年,但是“应试教育”背景下所产生的语文作业问题依然存在。在实际教学中,各种繁、难、偏的应试练习仍然充塞语文作业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作业设计也应力求体现传统“双基”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完美结合,在形式和内容上应突出以下特征。
1.体现趣味性。小学生的语文作业,识字、写字是“重头戏”,必须让学生通过抄写达到巩固的目的。但是,如果一味地照抄,学生动手不动脑,那只会是无效劳动。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应提出明确要求。如,在学生抄写生字词时,第一次我要求学生把生字按音序排列,第二次让学生按照字的间架结构将其分类,第三次则让学生按部首分类。虽然每次只写一遍,但由于形式不同,在抄写的时候需要集中注意力,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生字的写法,而且复习了查字典的方法,也培养了归纳能力。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地完成生字词等基础性作业呢?可根据字的形、音、义特点设计谜语、歌谣、顺口溜等进行识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寓识字写字作业于愉快有趣的猜猜玩玩中,使学生愉愉快快地记住了生字的读音和写法。总之,听、说、读、写、画、算、贴、演等,都是很好的语文作业形式,都能有效提高作业的质量。
2.注重实践性。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如春节时布置学生收集春联,节假日安排学生上街收集错别字,收集广告语、商品名,看电视时记录喜欢的电视广告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到语文作业的广阔天地。
生活化作业将理解、积累与应用,思维与表达紧密联系起来,将学与玩、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以及课内外、校内外的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作业的形式可以是读写、办报、小调查、表演、搜集、看(观察)、研究实验等,让学生当小宣传员、当小导游和当小记者,亲历生活实践。这样的作业与学生身边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智慧,增长才干,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有助于真正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突出自主开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每个学生的个性是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也有差异,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差异,突出自主开放,张扬学生的个性。 分层作业、作业自助餐、作业超市等形式都凸现了作业自主、开放。
把“教是为了不教”这个理念运用到作业中,就是让学生自编作业。学生在自我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回顾课堂学习的知识,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到问题的最佳角度和答案。作业设计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窃读记
第一课时
1、听写词语。(10个)
2、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 )怕 ( )离 ( )体 语( ) 戏( )相( )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1、文中写道书店老板,假如你是老板,面对一个酷爱读书又买不起书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展开想象,完成填空。
1)、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
老板在心中默默对小女孩说:“ ”
2)、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表达对他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的走开了,我想对他说“ ”
2、“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二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1、给下列红字注音并将后两个词语补充完整。
水浒传( ) 济公传( ) 绿( )林好汉 2、回答问题。
a.“三贯通”是指什么?
b.小苗指什么,大树指什么。你如何理解?
第三课 走遍天下书为侣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是根据拼音写汉字
伴侣( ) 诵( )读 零( )次 某( )种 yú( )乐 biān( )写 毫不yóu yù( ) 一tàng( ) 2、读读写写
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 第二课时
1.读下面句子,再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的书就是 ,也是 。 2、收集抄写几条读书的名人名言。
第四课 我的“长生果
1、解决生字 (1)、字音认读
一阙( ) 赢家( ) 囫囵( ) 馈赠( )羞赧( )黯然( ) 酵母( )
(2)、字形辨识
誊( ) 呕( ) 囫( ) 袖( ) 誉( ) 抠( ) 勿( ) 抽( ) (3)、选词填空
如获至宝 如饥似渴 如数家珍 ①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 )的少年,它的功用是不言而喻。
②他对莎翁的四大悲剧是( ),侃侃而谈。 ③这次参赛的机会使他( ),分外珍惜。 (4)、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笼统的接受。( ) ②流动的光线,充溢的光彩,形容画页光彩美丽。 ( ) ③形容非常有趣。 ( )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1、背诵、默写《泊船瓜洲》。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 )重( )山。 ...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
3、填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自( )朝诗人王安石( ),全诗表达了诗人真挚的( )之情。其中,“绿”的意思是( ),“还”的意思是( )。 第二课时
1总结三首诗词,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整理表格如下) 题目 作者 背景 思乡缘由 作者表达特点 王安石 奉诏入京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秋思》 《长相思》 2、背诵两首古诗词
客居洛阳 见秋风寄写家书 征旅途中 遇风雪辗转难眠 第六课 梅花魂
第一课时
1、读拼音写词语
yōu fāng piáo pō ci xiáng xī hǎn mó nàn qi ling ( ) ( ) ( ) ( ) ( ) ( ) shuāi lǎo zhēn cáng fēng qi xuě yā ding tiān lì dì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梳( ) 撩( ) 玷( ) 祥( ) 流( ) 燎( ) 沾( ) 样( ) 琉( ) 潦( ) 贴( ) 洋( ) 第二课时
1、阅读全文,把下面答案补充完整
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件事情上:一是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读着读着就______;二是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因我的一次不小心弄脏了它,受到________;三是因不能_________,而难过得呜呜哭起来;四是在离别前,,五是船快开时____________. 2、句段推敲 (1)、“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有奇怪”
我害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我奇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这两句话前后对比,更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 春草明年绿,_______
________,无边丝雨细如愁
第七课 桂花雨
1、我能给课文中的形近字组词。
茁( ) 捧( )吩( )栋( ) 拙( ) 棒( )纷( )拣( ) 2、我能将课文中的句子写完整。
桂花树的样子 ,不像 。不开花时, ;开花时, . 3、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 比喻 拟人
⑴.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 ⑵.我一摇,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花雨。( ) ⑶.笨笨地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 )
第八课 小桥流水人家
一、给词语注音。
( ) ( ) ( ) ( ) ( ) 婀娜 点缀 螃蟹 干涸 粼粼 二、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用一句话说一说,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课文主要描写了家乡( )、( )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太平生活,表达了作者对( )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3)课文题目为“小桥流水人家”,那么文章哪些段落写到了小桥?哪些段落写到了流水?写人家的又是哪几小节呢?
(4)“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 _________的特点,“ ___________ ”(句中词语)表达了_____ 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三、按要求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直接抒发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写景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第九课 鲸
第一课时:
( 一)、我会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必须 必需
1.鲸隔一定的时间( )呼吸一次。
2.杏仁、榛子、橡栗是松鼠日常( )的食物。 判断 判别 1.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 )鲸的种类和大小。
2.你能( )这头幼鲸是须鲸还是齿鲸吗? (二)、我会查字典。 “判”,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判”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⑴ 分辨,断定;⑵分开 ;⑶ 判决,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决定。在“判别是非”中选第( )种解释,在“判案”中选第( )种解释,在“判若两人”中选第( )种解释。 (三)、读一读。
《鲸》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 二、读下面的句子,看是用哪种方法说明的。
1.最大的鲸约有三十二万斤重,最小的也有四五斤重。( ) 2.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3.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
4.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 三、填空
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鲸非常__,是__,有__类以及它的__,使用了__、__、__和__四种说明方法。
四、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
第十课 松鼠
1自己完成下面的训练项目,完成后小组内互相批改。
驯 良 榛 子 榉 实 橡 栗 ....矫 健 玲 珑 帽 缨 形 船 舵 .... 蛰 伏 苔 藓 狭 窄 勉 强 2 ....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从 、 、 、 、 、 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在作者眼中,松鼠是一种 、 、 、 的小动物。
第十一课 新型玻璃
第一课时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阻挡—— 调节—— 噪音—— 坚硬—— 反义词:
特殊—— 集中—— 安全—— 坚硬——
2.填空:课文介绍了: 、 、 、 。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课时
1.★课文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归纳出来。 名称 特点 用途 夹丝网防盗 玻璃 夹丝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第十二课 假如没有灰尘
1、为加横线的字填上正确的读音。
勿使( )尘埃( )湿漉漉( )彩虹日晕( )
饱和( )单调( )朝 晖( )削弱(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朝晖( )( ) 彩( )日( ) 气( )万( ) 闲( )迷( )
3、灰尘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灰尘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课文我掌握了这些说明方法:
5、运用本课的说明方法仿写生活中的一个事物。 6、完成下表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钓鱼的启示
第一课时
1、看拼音,写词语。
yú ěr jiǎo jié cāo zòng jǔ sàng ( ) ( ) ( ) )
shí jiàn jué zé gào jìè bǔ lāo
(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声音 ( )地抖动 ( )的涟漪 ( )地操纵 ( )的目光 ( )地一收一放 第二课时
自行完成下面的训练题目,完成后小组内进行答案交流。
(1、我会写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是:得意→( )→( )→( ),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 ,就会获得道德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第十四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一、读拼音写汉字。
jī fā kāi mù biān zhī ( ) ( ) ( ) sù jìnɡ nǎo hǎi dìnɡ ɡòu ( ) ( ) ( ) 二、组词。
珠( ) 骗( ) 幕( ) 择( ) 蛛( ) 编( ) 墓( ) 绎( ) 三、把下列词语填写完整。
与众不( ) 源源不( ) 心灵手( ) 依依不( ) 络绎不( ) 垂头丧( ) 大喜过( ) 筋疲力( ) 五、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
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 ) 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 )
3、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
4、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 )
第十五课 落花生
第一课时 1.看拼音写词语
pì mù zhà liú
开( ) 爱( ) ( )油 石( ) 2.把令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读一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小组成员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1、.填空,体会父亲话的含义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 :它的果实 ,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 的果实 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你们看它 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 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 挖起来才知道。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 ,可是 。 人要做 ,不要做 ,而 。
第十六课 珍珠鸟
1.作者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作者这么 珍珠鸟,人与动物相处得这么友好,我们也应该和动物 ,我们也应该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爱心滋润周围的一切事物,用 去创造美好的境界,所以文章最后说:“ ”
第五单元
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
课外准备的歇后语
A 一连三座庙── B 石头蛋腌咸菜── C 隔着窗户吹喇叭── D 关公打喷嚏──
我爱你,汉字
一)、先补充,在按要求填空。 A、( )── 照旧(舅) D、上鞋不用锥子─—( ) F、和尚打伞——( ) 对号入座。(把上面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1、佛山陶瓷十分畅销,连外乡人也知道,可以说是( )啊! 2、我本来十分看好我们国家男子足球队,可自从世界杯开赛以来,球队是( ),真令人失望。
3、劫匪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劫,真是( )。
4、父母、老师都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可他却是( ),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我积累的谐音歇后语。 (二)、谐音对联 。
1、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2、因荷而得藕 (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 (有幸不须媒) 我课外搜集的谐音古诗、对联或笑话。 第六单元
第十七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爆( ) 砾( ) 墟( )矶( )曼( ) 暴( ) 烁( ) 虚( ) 肌( )漫( ) 2、词语、句子会理解会运用(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开辟、破烂不堪 (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造句:
3、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1)“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2)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 )
(3)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
第二课时 1、、填空
A、不断有孩子的父母( )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 )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 )离开了。其中( )说明了父母的难过,( )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 B、他满脸( ),双眼( ),衣服( ),到处是血迹。这句话说明( )。 2、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A、“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 , 儿子的“了不起”体现 。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它们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1) (2) (3) 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十八课 慈母情深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 )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 )的事。表现了母亲的( ),表达出对母亲深深地( )与( )。
第十九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一课时
一、我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并流利朗读课文。
zāo gāo zì háo téng xiě wèi zhí ( ) ( ) ( ) ( )
gōng sī qi miào cí xiáng jìn shèn
( ) ( ) ( ) ( )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第二课时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我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诗。(改写把字句。)
2.爸爸对我说:“我晚上要七点钟才能回来。”(变成转述句。)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变成陈述句。)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我的诗写得很糟糕,( )母亲仍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 )母亲一直在鼓励着我,( )我一直在写作。
3.我们( )要有来自母亲的爱的力量,( )要有来自父亲的严格要求。
4.( )父母对我的评价是那么的不同,( )他们的出发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我的爱。
第二十课 学会看病
1、把四字词补充完整。
( )( )不休 按图( )( )( )( )于无
毫无( )( )雪上( )( ) 来日( )( ) 2.读句子,说说自己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1)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3)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 圆明园的毁灭
第一课时
1、辩字组词。
宏 ( ) 剔 ( )瑶( )瑰( )销( ) 雄 ( ) 踢 ( )遥( )魅( )俏(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 )星( )月 金碧( )( ) 诗( )画( ) 奇 ( )( )宝 ( )世( )名 亭( )楼(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圆明园是一座( )的皇家园林,它有( )组成,许多小园分布在( )三面。
自读第三自然段,建筑艺术有( ),还有( )。……园林艺术有( )。还有( )……说明圆明园是( )。漫步圆明园中,有如( ),仿佛( ) 第二课时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东圆明园的布局、( )、( ),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 ),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文化( )之情。
2、读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真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一读课文,再用你的笔来写一些读后的心情。
圆明园曾经辉煌: ,可现在它: 。它向你我诉说着: 。 3、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边,你会说: 。
第二十二课 狼牙山五壮士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tiào wàng qi qū zhuì luò chóu hèn ( ) ( ) ( ) ( )
mǎn qiāng nù huǒ áng shóu tíng xiōng
( ) (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 比喻说话或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 比喻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
◆ 形容气魄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 ◆ 处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处的地势有利。( )
三、这篇课文记叙了( )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 ),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 )的故事。课文是按( )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 )部分,请用小标题概括五部分内容:
( )、( )、( )、( )、( )。第( )、( )、( )部分详写,其余部分略写。 第二课时
1、这篇课文记叙了( )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 ),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 )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
( )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文章通过
( )描写,表现五壮士的精神。
第二十三课 难忘的一课
1、 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课深刻的印
象,请补充完整:
( )地握手 ( )的敬意 ( )地朗读 ( )的情景 ( )的民族精神 ( )的爱国情谊
课文中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 C、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
第二十四课 最后一分钟
1.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叩门 宝刹 硝石 敲骨吸髓 铸造 .....
2.香港曾经被 国殖民者侵占,于 年 月 日回归祖国。
第八单元
第二十五课 七律 . 长征
第一课时
1、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 ,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 。 3>. ,乌蒙磅礴走泥丸。 4>.红军不怕远征难, 。 第二课时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3、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诗。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第二十六课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一、选择题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句中的“直奔”能表达( )① 人们强烈的感情。② 人走的速度快。③ 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切心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句中的“一齐”说明了( ) ① 人们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② 人们自觉性很高。③ 会场的严肃性。 二、读句子,回答问题。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
第二课时 一、填空。
1、这篇课文记叙了 在首都 举行 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 、 心情。
2、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 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
、 、 ;接着讲 的盛况;最后讲 。
3、文章的梗概是: , 成立,在 举行典礼。 ,典礼开始,首先 ,接着毛泽东宣布 !然后, 。升旗以后,毛泽东 。宣读公告完毕, 开始。受检阅的有 、 、 、 、 还有 的飞机。阅兵式之后,开始 。直到 ,游行队伍才完全 。
第二十七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里的“忠骨”指的是谁?为什么说是忠骨?“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什么意思?
2.给加点字注音。 拟定( ) 凑近( ) 奔赴( ) 功勋( ) 黯.....然( ) 瞬间( )殉职( ) 踌躇( ) ...
第二十八课 毛主席在花山
1、比一比,组词。
舀( )筒( )诚( )炊( )沏( )
蹈( )简( )城( )炊( )彻(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按________顺序,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三件事,体现毛主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