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 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三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煤油和硫酸,已知ρ
酸
>ρ水>ρ油,则
A.甲杯中装的是水
B.乙杯中装的是煤油 C.丙杯中装的是硫酸 D.丙杯中装的是煤油
2.下列有关量筒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量筒的刻度由下往上增大,最下面的刻度为0,且刻度是下密上疏 B.量筒可用来测液体的体积,也可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C.量取过程中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先快后慢,最后用滴管逐滴加到所需的量 D.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对于密度公式ρ=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正比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4.在亚洲的西部,离地中海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内陆湖,叫做死海,死海里没有一条鱼,它的名字由此而来。为什么没有鱼呢?因为死海的水太咸了,每百千
第1页/共20页
克海水中含盐二十千克以上,它所产生的浮力比淡水高出近三成。因此,当人入水后可自然漂起,且水不没腹.根据以上内容,你认为死海的密度可能是()。
A.1.0×103kg/m3B.0.8×103kg/m3C.1.3×103kg/m3D.7×103kg/m3 5.用天平测量一张A4纸的质量,可行的办法是() A.把这张纸直接放到天平左盘中称量
B.把这张纸与一个50g砝码一起放到天平左盘中称量 C.先称量5张纸的质量再除5得到每一张纸的质量 D.先称量80张纸的质量再除80得到每一张纸的质量
6.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这个图线,可得到水的温度从8℃降到2℃的过程中有关水的变化的一些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B.水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 C.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D.水在4°C时密度最大
7.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为1kg B.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 C.家用电视机的功率约1000W
D.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8.小丽的爸爸用铜、铁、铝分别制成三个质量相等、体积相等的空心球,则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大小关系是(ρ铜>ρ铁>ρ铝)() A.铝球最大B.铁球最大C.铜球最大D.都一样大
第2页/共20页
二、多选题
9.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81g则( )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2.7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不变
10.将200g冰化成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B.冰化成水后密度变小
C.冰化成水后体积为200cm3D.将冰换成等质量的铁,体积变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砖切掉一小块,体积减小,质量减小,密度变小
B.氧气瓶中的氧气供病人急救时恰好用去一半,则瓶内氧气密度变小 C.水银的密度是D.根据密度公式三、填空题
12.在已调好平衡的天平两盘中分别放一铁块和一铝块,天平恰好平衡.则铁块和铝块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体积之比是________. 103kg/m3,ρ铁=7.9×103kg/m3) (ρ铝=2.7×
13.液态蜡凝固后,中间会凹陷下去.则蜡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它的体积将________,密度将________.(两空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容积为0.5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中1/3,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kg,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14.用盐水选种,要求盐水的密度必须为1.1×103kg/m3.某农场工作人员配制了
第3页/共20页
,表示水银的质量为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0.5dm3的盐水,称得其质量为0.6kg.为使配制的盐水符合要求,应再加________(选填“盐”或“水”)________g.
15.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至零刻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__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天平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 ________ g.
16.水的密度为ρ=1.0×103kg/m3,将一杯水倒出一半以后,剩余水的密度为________g/cm3.体积为0.5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中的1/3,则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四、解答题
17.如图所示,有一长方体游泳池,长25m,宽12m,水深2m。(池底是水平103kg/m3) 的)(ρ水=1.0×
(1)求游泳池中水的质量;
(2)若当地的水价为1.8元/吨,则每更换一池水需花多少元钱? 五、实验探究题
18.小明和小红同学在“测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
(1)首先取来托盘天平,小明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小红认为此操作有误,错误是________。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红的建议,
第4页/共20页
纠正错误后,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1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小明随后在称量石块的质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图1所示的情况,他应该________;
(3)天平恢复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2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4)实验中由于没有量筒,他们为了测出石块体积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操作:
a.先将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标记好水面的位置,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b.再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调节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m2。 c.通过a、b两步得出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19.小明测量南京雨花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调,使横梁平衡。 (2)如图乙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________g。
(3)将雨花石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测得其体积为10cm3,则雨花石的密度是________kg/m3;适量水的含义是________。
(4)若石块磨损,测得的密度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第5页/共20页
(5)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中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ρA、ρB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ρA________(选填“>”“=”或“<”)ρB。 六、综合题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力传感器
常见的一种力传感器由弹簧钢和应变片组成,其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弹簧钢右端固定,在其上、下表面各贴一个相同的应变片.若在弹簧钢的自由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F,则弹簧钢发生弯曲,上应变片被拉伸,下应变片被压缩.
应变片采用半导体材料制成,其阻值与长度成正比.给上、下应变片提供相等且恒定不变的电流,上应变片两端电压为U1,下应变片两端电压为U2,传感器把这两个电压的差值U(U=U1﹣U2)输出,用来反映力F的大小.半导体应变片的阻值随温度会发生变化,其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为消除温度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需分别给上、下应变片串联一只合适的电阻,进行温度补偿.串联合适的电阻后,测量结果不再受温度影响. (1)当弹簧钢没有受到压力时,U=________.
(2)当弹簧钢受力向下弯曲时,U1________,U2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果未进行温度补偿,自由端受到相同的力F作用,该传感器下应变片两端的电压U2冬天比夏天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第6页/共20页
(4)进行温度补偿时,应给下应变片串联的电阻,最合适的是图丙中的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已知相同质量的三种液体以及煤油、水和硫酸的密度,根据
比较它们的体积,密度最大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小的,体积最大。已知:三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其密度关系为ρ酸>ρ水>ρ油, 由
可得,密度越大,体积越小,因此硫酸的密度最大,体积为最小,即甲
为硫酸;而煤油的密度最小,其体积最大,即丙为煤油;则乙为水。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并且会熟练应用密度的变形公式。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量筒内径是粗细均匀的,所以刻度也是均匀的.此选项错误;
B、量筒可以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也可以间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此选项正确;
C、测量液体体积过程中,首先将量筒放平,倒入液体先快后慢,最后用滴管逐滴加到所需的量,保证体积的准确.此选项正确;
D、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要仰视或俯视.此选项正确.
第7页/共20页
故选A.
【分析】根据对量筒构造和使用规则的掌握作答.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故A、B、C错误;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4.【答案】C
【解析】【解答】盐水的质量为:m=m1+m2=100kg+20kg=120kg, 盐溶解在水中,水的体积变化不大,所以盐水的体积近似等于水的体积为:V=V1=
=
=0.1m3,
=1.2×103kg/m3.
所以盐水的密度约为:ρ==故选C.
【分析】从“每百千克海水中含盐二十千克”中找出质量,盐溶解在水中,总体积
变化不大,盐水的体积近似等于水的体积,求出100kg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求盐水的密度要用总质量和总体积进行计算 5.【答案】D
【解析】【解答】A、天平是测量质量的精密仪器,测量的精确程度一般为0.1g或0.2g,而一张A4纸的质量远远小于这个数值,所以无法直接测量;A不符合题意;
B、“一张A4纸和50g砝码的总质量”与“50g砝码单独的质量”天平无法区分大
第8页/共20页
小,所以无法得出一张A4纸的质量.B不符合题意;
CD、由于5张A4纸质量较小,可测出80A4纸的质量,然后除以80,来得到一A4纸的质量,运用的是“累积法”,方法可行,C不符合题意;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张纸的质量太小,甚至小于天平的分度值,无法直接称量,应该用累积法测多张纸的质量,除以总数算出一张纸的质量.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水从8℃下降到2℃,水的温度降低、体积先减小后增大,在4℃时水的体积最小,不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ρ=得出,水的密度先变大、再变小,在4℃水的密度最大.故选D.
【分析】由图可知,水从8℃下降到4℃,水的温度降低、体积减小;水从4℃下降到2℃,水的温度降低、体积增大;但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比较水的密度变化.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部手机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00g=0.2k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家用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流在0.7A左右,工作功率在P=UI=220V×0.7A≈150W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B.
第9页/共20页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8.【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铜、铝、铁制成的三个质量、体积都相等的空心球和ρ铜>ρ铁>ρ铝这两个条件,由密度公式变形可分别算出三个球的实心体积,从而比较出三球的空心体积
得
同理可得V实铝和V实铁∵铝、铁制成的
三个质量、体积都相等的空心球ρ铜>ρ铁>ρ铝∴v实铜最小,那么铜球的空心部分就最大; 故选C。
【点评】此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密度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外,还同时锻炼学生解题的速度,即从公式可直接看出三个实心球的体积大小,从而判断出空心部分的体积。 二、多选题 9.【答案】B,D
【解析】【解答】解: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故A错误;
B、此固体的密度ρ=
=2.7g/cm3,故B正确;
C、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故C错误;
D、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则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BD.
第10页/共20页
【分析】A、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坐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B、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10.【答案】AC
【解析】【解答】解:A、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状态变化,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故A正确;
B、冰的密度为0.9g/cm3,水的密度为1g/cm3,冰化成水后密度变大,故B错误;
C、由ρ=得水的体积:V水=
=
=200cm3,故C正确;
D、由于铁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由V=可知,质量相等的冰和铁相比,密度大的铁的体积小,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质量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都无关;(2)根据水和冰的密度比较;(3)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利用V=计算水的体积;(4)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11.【答案】B,C
【解析】【解答】A.密度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密度不变,AD不符合题意;B.氧气瓶中的氧气供病人急救时恰好用去一半,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质量变小,所以根据密度的公式
可得,密度变小,B符合题意;C.由密度的定义和单位可知,水银的密
103kg/m3表示1m3水银的质量为13.6×103kg,C符合题意. 度13.6×
第11页/共20页
故答案为:BC.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一般情况下不变,气体在质量减小,而体积不变时,气体的密度会变化. 三、填空题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2.【答案】1:1 ;27:79
【解析】【解答】解:因天平平衡,所以铝块和铁块质量相等,即铁块和铝块的质量之比m铁:m铝=1:1; 根据ρ=可得V=,则体积之比:
=27:79.
故答案为:1:1;27:79.
第12页/共20页
【分析】天平恰能保持平衡,说明铝块和铁块质量相等,比值为1:1;又知道二者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体积关系. 13.【答案】变小;变大;2;4
【解析】【解答】液态蜡凝固后,中间会凹陷下去.说明蜡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它的体积变小,而质量与状态无关,即质量不变,根据体积变小,密度会变大;
容积为0.5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质量为: 用去了其中1/3,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
;
可知,质量不变,
由于气体分子运动非常自由,所以气体在容器中总是满的,故剩余氧气密度为:
故答案为:变小;变大;2;4.
【分析】利用高密度计算公式ρ=分析计算即可. 14.【答案】水;500
【解析】【解答】解:(1)设配制的盐水的密度为ρ, 盐水的密度: ρ==
=1.2×103kg/m3,
103kg/m3, 因为ρ>ρ0=1.1×
所以配制的盐水不符合要求;
盐水密度偏大,需要加水以减小密度;(2)设应加水的质量为△m,则加水后m总=m+△m, 而△m=ρ水△V,△V=V总=V+△V=V+由ρ0=
得:
,
,
第13页/共20页
1.1×103kg/m3===,
解得:△m=0.5kg=500g. 故答案为:水;500.
【分析】(1)已知盐的质量和盐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然后和要求盐水的密度相比较;如果大于已知密度,需要加水;如果小于已知密度,需要加食盐;(2)若加水,设水的质量为m,则水的质量加上原本盐水的质量即为新配制的盐水质量,原本盐水的体积500ml加上所加水的体积(所加水的体积可用
来表示,水的密度是1.0g/cm3)即为新配制的盐水体积,两者
103kg/m3,据此求出水的质量. 之商应为1.1×15.【答案】右;37.4
【解析】【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指针左偏表示横梁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应向右调节;
(2)如图乙所示,本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矿石的质量:m=游码质量+游码对应刻度值=20g+10g+5g+2.4g=37.4g; 故答案为:右;37.4.
【分析】(1)天平在调节时,平衡螺母向横梁上翘的一端移动;
(2)在读数时,天平上所有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数值即待测物体的质量;
16.【答案】1.0×103 ;4
103kg/m3,倒出一半后,质量、体积减【解析】【解答】(1)水的密度是1.0×
103kg/m3;(2)因为小一半,但密度是不变的,还是1.0×
,所以原来氧气
第14页/共20页
0.5m3=3kg,钢瓶内剩下氧气的质量:的质量:m=ρV=6kg/m3×
,剩余氧气的密度:
103;4. 故答案为:1.0×
;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仅与物质的种类和所处的状态有
关,不随物体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
(2)用去了其中的后,剩余氧气的质量就为原来质量的;剩余氧气的体积与钢瓶的容积相同,即电焊前后,氧气的体积不变,变化的是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解最后一空即可. 四、解答题
17.【答案】解:(1)
1.8元/吨=1080元 (2)600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体积、质量、花费的计算,关键是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 五、实验探究题
18.【答案】(1)没有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右 (2)向右盘中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3)72
(4)
第15页/共20页
;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解析】【解答】解:(1)在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之前要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由图知天平的右端高,应该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2)在称量的过程中,天平右边高时,要在右盘添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3)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m物=50g+20g+2g=72g;
(4)V石=V水==,
ρ=.
故答案为:(1)没有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右;(2)向右盘中
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3)72;(4).
第16页/共20页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分析】(1)天平的调节: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后调节平衡螺母;调节平衡螺母的方法:天平的哪边高就向哪边调平衡螺母;(2)在测量的过程中天平不平衡时,要在天平的右盘增减砝码或移到游码;(3)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4) 根据ρ=及V=求解。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
第17页/共20页
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9.【答案】(1)水平;左 (2)31.4
103;能浸没石块,且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3)3.14×(4)不受影响 (5)<
【解析】【解答】(1)由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图甲可知,测量前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右盘偏重,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2)如图乙所示,标尺的分度值是0.2g, 雨花石的质量:的密度是:
;(3)测得其体积为10cm3,则雨花石
;
理解量筒中加入适量水的含义:最少水量应是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最大水量指放入物体后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4)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或体积无关,所以若石块磨损,密度不变,测得的密度值不受影响。(5)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质量与体积的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根据AB两个点分别做出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体积相同时,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由可得,。
【分析】测量固体的密度,涉及到天平的使用(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
第18页/共20页
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b.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c.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d.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和量筒的使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在满足测量要求的前提下,一般选择分度值较小的测量工具,好处是准确程度高,测量误差小. 六、综合题 20.【答案】(1)0 (2)变大;变小 (3)小 (4)A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金属梁的上、下表面的应变片完全相同,即两应变片的电阻相同,且两应变片串联在电路中,所以通过两应变片的电流相等,根据U=IR可知,上应变片引线间两端电压为U1和下应变片引线间两端电压为U2相等;即U1=U2,U=U1﹣U2=0;(2)当金属梁受力向下弯曲时,上面金属电阻丝长度变大,电阻变大,下面金属电阻丝长度变短,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U=IR,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导体,U1变大,U2变小.压力越小电子秤示数越小,也就是输出的电压越小,所以说传感器输出的电压U随外力F减小而减小.(3)冬天比夏天电阻增加的小,所以该传感器下应变片两端的电压U2冬天比夏天小.(4)原半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应补偿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A选项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正确;
第19页/共20页
故答案为:(1)0;(2)变大;变小;(3)小;(4)A.
【分析】(1)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结合U=IR分析,以U1=U2,U=0的原因(2)外力F增大时,上面金属电阻丝被拉伸,下面金属电阻丝被压缩,电阻丝长度发生变化,可知电阻的变化;在电流相同时,根据U=IR分析,电压随电阻的变化.传感器输出的电压表示力F的大小,压力越大电子秤示数越大,也就是输出的电压越大,压力为零时,电压为零.(3)冬天温度低,电阻受温度的影响比夏天小,所以电阻增加的小;(4)半导体物理效应都和温度有关,为了消除温度影响,在要求高的场合都需要进行温度补偿.所以串联的电阻应该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电阻.
第20页/共2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