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东省聊城市201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来源:小奈知识网
1.诗文默写

【小题1】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小题2】 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 【小题3】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小题4】 故人不独亲其亲,。(《礼记》) 【小题5】 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小题6】 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小题7】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小题8】 黄发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

2.默写填空 (10分) 【小题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春》)

【小题2】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领着我们向前去。(《春》) 【小题3】,江春入旧年。 【小题4】 几处早莺争暖树,。 【小题5】 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

【小题6】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__________,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小题7】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小题8】 曲径通幽处,。 【小题9】 我寄愁心与明月,。 【小题10】 子曰:“ 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

①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 ②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③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④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⑤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离开家或办公室时,你应该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你应该想到先用一个容器把水接下来,再请人抓紧修理:当你扔掉一张纸时,你应该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而这样做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节约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

少建一座电站,拯救一片森林,保留一处资源„„

⑥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⑦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 【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作者的观点的? 【小题3】文章第④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⑤段中谈到“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你有哪些节约的好习惯?请用与本段相同的句式(当你......,你应该......)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小题5】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们应大力提倡。请你为宣传节约拟一句标语和一副对联(或对偶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斗折蛇行 (4)以其境过清 【小题2】 与“佁然不动”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B.屋舍俨然(《桃花源记》)C.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D.然胡不已乎(《公输》)【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4】为什么柳宗元“闻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却“凄神寒骨”?(4分)

1.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小题1】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此诗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分) 【小题2】此时末句“莺啼”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两题。(5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①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释] ①写作本诗时作者正被贬在柳州。 【小题1】根据前两句诗描绘诗人所见的景象。(2分) 【小题2】“想象奇异”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加以赏析。(3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一生总有这样的时候:最想流泪的事情发生时,死撑着不肯落一滴眼泪。那一刻觉得自己好坚强,青春就在疼痛中中一天天坚强。但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才能明白朱自清为何看到父亲的背影会流泪。“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生活中那些平凡琐屑的小事,常常饱含着让人心弦为之颤动的真情。

请你以“这次,我又流泪了”为题,写一篇文章,抒写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字迹清楚,书写工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