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记者节获奖感言

来源:小奈知识网
记者节获奖感言

20XX年11月8日,是第十七个记者节,一个不放假的节日。我们向所有奔波在路上的新闻记者,致敬! 和很多个日子一样,这是平凡的一天。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当看到自己采写的一篇篇交警新闻稿件被报刊刊登时,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高兴。屈指一算,我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队上班已有10年的时间了,虽然自已只是一名辅警,待遇很低,但和交警们工作在一起,从中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也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艰辛。在不知不觉中,我已融入了这一群体中,自己也成为当地一名小有名气的“警营记者”。每当有人亲切地称我为“唐记者”时,我心里总是乐滋滋的。有时,朋友看到我为了写篇稿子而挑灯夜战时,总问我:工资那么低,那么拼命干嘛?我对他们说:民警们用心血和汗水创造了业绩,我能用笔宣传出去,感到无比荣幸,我乐为交警鼓与呼!

从小就想:长大后当一名人民警察,为人民生命财产保驾护航。后来考上的却是师范专科学校。一九九八年七月毕业时,正逢国家实行不包分配政策,警察、老师都当不成,只好参加县里组织的考试,被录用到一个边远乡镇工作。三年后,在朋友的“拉拢”下,辞职和朋友一起到县城创办公司,公司才经营了四年就被迫关门了。当时,钱赚不到,还欠一屁股的债,为了生活,不得不四处找工作。

虽然,怀揣一纸大专文凭证书,但工作却不那么好找。幸好,自己特别喜欢写作,在高三时就开始发表作品,进入大学后,仍笔耕不辍,毕业时就有大量作品发表。看来,只有将这些作品作为求职的“敲门砖”了。恰好,当时,《法制生活报交通安全周刊》要在黔东南州交警支队设一个通联站,招聘一个“记者”。二00六年三月,我抱着厚厚的几本作品剪集前去应聘,很快被录用了。从此,我开始了我的警营“记者”生活。

刚开始,为了一篇稿子,我通常咬文嚼字,反复修改。但是,由于被涉交警部门,许多东西都陌生,写出来的稿子只有少数被采用。我只有边实践、边打基本功,搬来一本本有关公安新闻写作的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吸收营养。与此同时,我积极参加新闻媒体组织的新闻宣传培训,从别人的经验中提取精华,无论是长稿、短稿、大稿、小稿,哪怕是一句话新闻,只要有新闻价值,我都不放过。有时候,碰到把握不准的题材,总是不厌其烦地找支队领导求教。虽然城市的夜晚很精彩,但也说不清多少次,我却常独自在办公桌前伏案写作,笔耕不缀,陶醉在书本与文字的精神世界中。有时,面对电脑写稿时间长了,眼睛痛得厉害,我就往眼睛里滴几滴眼药水,又继续写稿,一篇又一篇内容扎实的报道在我的笔下完成。

二00六年十月,《法制生活报交通安全周刊》停刊,通联站也被撒消了。我仍留在黔东南州交警支队宣传科工作。在那些平凡的日子里,我为了解基层交警们的工作生活状况,经常深入基层,看到基层交警们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不平凡事迹却时常震撼着我,为了记录下点点滴滴的感动,我夜晚挑灯写作,将身边那些感人的故事化成灵感。

二0一二年一月,黔东南州交警支队高速大队六中队成立后,负责人蒙培林组织民警自力更生,发扬“南泥湾”精神,积极开展警营文化建设,不到两年多的时间,打造出了黔东南苗乡侗寨交警系统的一支文化奇葩、一块亮丽品牌,得到了省领导、省公安厅、州公安局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我得知这一新闻线索后,在支队政委刘贵荣的带领下,亲自到六中队驻地,通过与上路的民警执勤,下地和民警一起劳动,和民警一起采摘蔬菜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在交谈中倾听民警的心声,收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一篇5000多字的《苗乡侗寨有支“南泥湾”警队----黔东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大队六中队警营文化建设纪实》长篇通讯在《人民公安报》、《道路交通管理》、《法制生活报》、《贵阳晚报》、《贵州公安》、《黔东南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发表。在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下,蒙培林被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一等功,入围贵州省第三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候

选人,他带领的队伍被推荐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被誉为苗乡侗寨的“南泥湾”警队。二0一四年,他被评为“中国好交警”称号,贵州省仅此一名。

十年来,我笔耕不辍,相继推出了《大山深处的交警中队》、《‘中国好交警’蒙培林》、《27年如一日守护乡村路的‘老牛’覃榜翕》、《苗乡侗寨群众满意的车管所》等十多个先进典型。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道路交通管理》、人民网、光明网、中国警察网等各级媒体发表各类交管稿件15000余篇;编写、整理的20XX条工作信息被公安部交管局、总队和支队采用。《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法制生活报》等媒体曾对我进行了报道。十多次被公安部、州公安局、交警支队评为“宣传先进个人”;二十多次被各级新闻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几十篇新闻作品获奖入集;多次被支队评为“优秀辅警”。

工作之余,我通过QQ、微信与民警、辅警交流写稿经验,传授他们写稿投稿技巧,还认真修改各县交警大队传宣传民警、辅警发送过来的稿子,帮他们投到报刊去,力争在公开报刊发表,提高了他们写作水平,激起了他们写稿的积极性。从二00七年起,支队每年举办宣传民警技能培训班,都安排我上新闻写作课,每次上课前,我都作精心准备,让参训人员学有所得。还有好多县党政部门还慕名邀请我去上新闻写作课。

“新闻写作是我的事业,是我的追求,我甘守清贫,愿把我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黔东南公安交管的宣传事业,只要工作需要,就是成不了正式民警,也要向他们看齐,做一名优秀的辅警。”我时常对自己如是说。

竟然选择了写作,就与她结一世情缘!我相信:我们新一代交警会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齐心协力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事业干得更好。我也乐于用手中的笔去为交警鼓与呼!虽然写稿是一件寂寞的事,但我将继续坚持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做下去,为树立黔东

南州交警良好形象、宣传黔东南交通管理经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过去十年,每到今天,我都会写下一篇节日感言。哪怕是到了今年,我的写作前所未有的懒惰,我的灵感前所未有的枯竭,也无法说服自己终止这样的习惯。

仿佛,每年的记者节感言已经成了一个必然要去赴的约、必然要去完成的一个诺言。即便是对这个职业已然激情不再、理想不再,也始终抱有着敬畏。是这种敬畏,让我今天一定要挤出时间,写下20XX年的记者节感言。

动笔写下这篇感言之前,我在想如果把之前十年的记者节感言拿出来首尾相连接在一起读一遍,读后感会是什么?从一开始满篇的热血、理想,到后来斥责着同行同事们,那这份职业当混饭吃的饭碗,到后来自己逐渐麻木不仁、丧失热情,到今天这篇文字,估计要形成一个谷底了。但我清楚,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样本,是中国无数曾经拥有新闻理想,最终却背弃新闻理想,曾经热血沸腾,后来冷漠冷血中的一个,而已。

记得每一年写记者节感言的时候,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回忆20XX年的第一个记者节。那一年作为新闻专业的新生,我在自治区人民会堂参加了全区第一个记者节庆祝大会,时任自治区领导把我们称为“未来的记者”时,我很是憧憬和激动了一阵子。而今天,我想追忆更早一点的事情。20XX年高考过后填志愿,我的成绩不算差,距离重点线就差了4分。当时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已经非常明确,当记者!在那年少的心里,记者干的是和侠客相同的事情,是正义的化身,是当代的骑士。而当时母亲希望我报长春税务学院,毕业之后当一名稳定的税务官。那天晚上,跟母亲争执不下,我选择了摔门而出,朝着夜空怒吼,为什么我的青春不能我做主?和从小的每一次争执一样,母亲向我妥协了,但是她说“以后你如果后悔了,可千万不要埋怨我”。

既然是自己选的,我当然会自己承担后果,即便真的后悔了,也不会去埋怨母亲。可是后来,当我每次在母亲面前,感慨工作疲惫不堪的时候,母亲都会心疼地说,“看,当初不听我的”。其实,我那真的不是埋怨,更加不是后悔,而是面对亲人时的自然流露。每次发完牢骚,还得把血补满,充满激情地再上路。

到了今天,我可以发自内心地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可这不该是我一辈子的选择。当我们面对一个职业,从无比向往变成了无比厌倦,是否还要因为当初的热爱,而坚守一辈子呢?这是我当下经常无法自拔的痛苦。

去年,应当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巅峰,一年之内获评两个十佳:全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和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收视率长盛不衰,节目屡获大奖。可是人到了巅峰之后,如果不继续往上爬,就会一下子自由落体、高速坠落。而我不幸就成为了坠落的那一个。

今年2月,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挣扎纠结了很久,最终选择了原地踏步,而不是顺着在别人看来更好的路上前行。因为我发现那压根不是我想走的路,我如果走了那条路,则会失去太多太多我更加看重的东西。时至今日,我并不后悔,也十分庆幸。

可是,在这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年代里,从某些角度来讲,放弃机会原地踏步就意味着你从领跑者的位置落在了后边,尽管只是想停下来琢磨琢磨,自己更适合什么样的路。

结果,刚刚放弃了机会,就遇上节目收视率的坠崖式狂跌,跌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而且整整经过了半年痛苦地坚守和战斗,才使收视率重新回到高位。而这个时候会发现,其实这一年来,失去的不仅仅是收视率而已,你放弃了一个机会,也就失去了所有由这个机会带来的其他机会,你没有选择重要的位置,就只能变成一个不重要的人。你不后悔,但你会失落。而失落之余又必须反省和思考,怎么样才能给别人证明,自己的选择是

没错的?因为今年的确有些平庸了。

还是回到记者节的话题,我依然会为了一天的节目当中,五条评论都写的精彩而得意,我依然会为了追求完美而下一些笨功夫,我依然会为了坚守自己的新闻理想,坚决抵制某主管部门要求的任务,我依然会激愤、会反思、会为了节目的荣誉欣喜、会为了节目的质量拼命,我似乎也没有完全变成一个世故圆滑、现实麻木的新闻混混,但是,我真的不像从前的我了。

我甚至常常在想,现在的我还适合干新闻吗?甚至我这个人本身究竟适合干新闻吗?会不会我当初真的选错行了?

今年,妻子进入了我的单位,也成为了一名记者。由于是新人,她依然有拼劲,有热血,有那种精益求精的责任感,这些让我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而妻子身上的一些闪光点,更是我所缺乏的。

比如,加入采访当中遇到困难了,对方不配合了,没有结果了,按照我的性格,我可能会结束采访,回到单位在稿子里用犀利的笔锋谴责和批评对方,而妻子是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工作人员不配合了,她不信邪,她会风风火火地去找县长、找局长、找说话算数的领导来解决问题。这是让我非常佩服的一点,也是让我觉得,妻子可能更胜任记者这个职业的原因。

不是我不再坚守新闻理想,而是新闻让我越来越失去兴趣了,做新闻已经让我感受不到太强的成就感了。但在我依然从业的时间里,我仍会坚守这个被嘲笑甚至被打压的东西新闻理想。

今年,曾经在《南方周末》新年贺辞中写下《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的沈灏,因为他所主管的《21世纪经济报道》涉嫌新闻敲诈而被警方带走调查。事后,竟然有些人弹冠相庆,撰文讽刺着、批判着沈灏的新闻理想,仿佛沈灏被抓不是因为“新闻敲诈”而是因为“新闻理想”?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年代里,“新闻理想”在某些人看来竟是一种罪过,是西方新闻界的反动思维!如此环境,坚守新闻理想,固然可敬,而厌倦新闻职业,却成为必然的结果。

还是要感恩,我依然能在自己可以操控的空间里,尽最大可能,实践着自己的新闻理想,说那些我认为该说的话,播那些我认为该播的事,做一些“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的评论。尽管我无力反抗某些宣传上的提示,但是至少我会在内心深处付之一笑。可是,坚守下去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当这种坚守与收视率发生矛盾的时候,我该如何选择?

今年对自己最失望的地方,在于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善于坚守的人,而是一个常常妥协的人。这不知道这是不是好事,但在我内心深处,每当我写下“坚守”两个字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个褒义词,每当我写下“妥协”的时候,都觉得是贬义词。我该何去何从呢?

20XX年急不可待地狂奔到了11月,职业生涯里最平庸、最艰难的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我就要步入33岁,何其的焦虑?何其的尴尬?又何其的迷茫?再过两年,又要重新选择了,可难道我还要等到35岁才去选择吗?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激动万分,当付出的努力获得肯定,工作的质量得到了认可时,自己能在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一张证书,一枚奖章,一片掌声,给予了我十足的信心和希望。

能获得“最佳记者”这个荣誉称号,我非常感激《就业引航》报xx部主管谭锐锋师兄,

因为是他把我领入门的。当我还在xx部工作时,他就给予了我很多的锻炼机会。特别是在碧桂园专场招聘会的采访与广州睿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赖总的专访,不仅让我在规划大学生涯中获得启示,更使我真正体会到如何充当一名合格的见习记者。在成立记者站时,他非常尊重我的意愿,把我推荐到记者站锻炼,这让我遇上了另外一个特别想感谢的人协会副会长兼记者站站长喻敏。在跟随她采访张富良院长时,我明显看到了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因此当时我就狠下决心,一定要完善自己的工作,学到更多的技能,努力赶上她的步伐,最终让我获得了这分奖项,因此,我学得抓住机遇,锻炼自己,设定目标,完善自己十会重要。

在这一学期的记者工作中,特别是在“1208校园招聘会”工作中,让我非常地体会到以下几点:1、准备充足;2、分工合作;3、积极主动;4、反应敏捷;5、捉住机遇。这些都是趋向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其实像我们这种业校园记者,采访之前的准备会很重要。就像我们的站长喻敏所说:“我们的工作闲的时候就很闲,忙的时候就特别忙。”的确,当采访逼近,前期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

因此,在“1208校园招聘会”工作中,我们是在采访前就准备了相当的相关问题,这无疑为我们的工作保障了一定的质量。第二,由于招聘会的工作是分组进行的,同事间合作性就很重要了,这次与合作的是一位新同事,因此我们并未形成一定的默契,并且由于这前未接触此类工作,她会在工作程序上有点儿生疏。这时候就不能只顾着表现自己,因为只有笔录,采访两方面的工作协调好,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你必须告诉她还有哪些重点词名未记录,也必须让她告诉你在采访中还有哪些没做好的,这样的工作才会使大家一起进步,因此我十分感谢当天与我合的梁静同学,给予了我进步的机会。第三,反应敏捷,这点我觉得特别是表现在临场发挥上。就好比在招聘会中采访佛山南海谢也大局钢构有限公司时遇到情况,当时我在询问他们的负责人是否有意向

与我们进行校企合作,负责人反问我校企合作是怎样进行的,由于自己未对校企合作进行了解,只能回答:“你们需要怎么样的人才,我们就为您们输送怎样的人才,具体的我们会请学院相关领导跟你谈。”

虽然后来觉得这样的回答不太好,但也为自己没有场而捏把汗。这就让我更体会到准备要充分的重要性。至于积极主与捉住机遇,这已经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必要条件了。

能在“1208校园招聘会”总结交流会上受到表彰,真的令我十分开心,心情激动的同时更给了我鼓励。

以上是我的获奖感受以及工作心得,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大家能指正,以便我能及时改正以更好地为协会服务,也希望协会此后能给予我更多的学习机会。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