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稀缺性 。

来源:小奈知识网
浅谈“稀缺性”

在《生活中的经济学》这门课程中,第一节老师就给我们讲述了经济学的概念。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的科学,以实现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最优化。这个概念中强调了一个重点词汇“稀缺”,正式由于各种资源的“稀缺性”才有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经济现象,而经济学所研究的一切问题的根源也是由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从理论上来说,稀缺性可以分成经济稀缺性和物质稀缺性。如果资源的绝对数量并不少,可以满足人类相当长时期的需要,但由于获取资源需要投入生产成本,而且在投入一定数量生产成本的条件下可以获取的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供不应求的,这种情况下的稀缺性就称为经济稀缺性。如果资源的绝对数量短缺,不足以满足人类相当长时期的需要,这种情况下的稀缺性就称为物质稀缺性。进一步讲,资源的稀缺性又可以划分为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绝对稀缺是指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相对稀缺是指资源的总供给能够满足总需求,但分布不均衡会造成局部的稀缺,人们通常所说的稀缺性是——相对稀缺。

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才决定了人们在使用经济物品中不断做出选择,如决定利用有限的资源去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在稀缺的消费品中如何进行取舍及如何用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且只有当物品稀缺时,才能被认为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稀缺性产生的原因大体可以归为以下几方面: 1.数量的有限性,如土地面积、煤炭、石油、淡水等;

2.人类获取有用物品的能力有限性,如风能、潮汐能、雷电、火山等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能源,但是人类现在没有办法去完全利用它们;

3.人口迅速膨胀,人口规模地不断扩大导致人均资源越来越少; 4.人的欲望具有无限膨胀性;

5.人为因素创造稀缺性,如重点小学、中学等。

稀缺资源,在以人类活动的年限来说,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品,或者稀缺资源本身的再生,以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需求期望。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观点,资源的稀缺性会导致竞争,良性的竞争会引起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弥补资源稀缺所带来的限制:反之,不良竞争会导致资源不能实现配置和利用的最优化,甚至会导致市场经济混乱,给市场经济管理调控带来麻烦,以及给人类学习、工作、生活等造成不良影响。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面临或者接触到的许多社会现象也是由于稀缺性引起的,如人们想方设法、挤破头想要进入所谓的重点中小学。这个社会现象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现在人类人为地创造稀缺性。相关部门人员将学校分级设别,便有了所谓的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贵族学校等比那些被视为普通的学校高出一等,招生的数量又有限,这便使得资源不均等,也就人为创造了稀缺性。人为创造资源不均等给掌握资源的人带来了优越性;然而,与此同时,人为创造稀缺性存在两面性,有利有弊。一方面,学生为了进入重点院校,自身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以期望比别人更优秀,属于良性竞争,资源稀缺性便起到了正面作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此稀缺性势必会对部分学生造成过度的压力,不利于身心健康,有些学校甚至出现学生为了进入重点中学压力过度而自杀的现象,令人深思;此外,有些家长为了使孩子进入重点学校,绞尽脑汁、想法设法甚至托关系、走后门,造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与负面影响。因而,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配置、利用和调控至关重要。

人类在生活中的所有举动都必定要与特定的资源发生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而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因而资源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的矛盾是当今社会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为了减缓这个矛盾,资源稀缺性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如何利用资源稀缺性、如何根据资源稀缺性做出选择,这将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学习课程。

感谢老师带领我们走进《生活中的经济学》这门有趣、实用的课程,让我们了解了经济学的奥妙、博大精深,谢谢老师的辛苦授课、解惑,我将继续努力,学习者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学知识。老师辛苦了,再次感谢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