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小奈知识网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二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小蝌蚪生字卡课件,课文六幅插图课件,歌曲《小蝌蚪》。

教学教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小朋友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

生:(大声说)想。

(出示课件1)

师:谁认对一个词语宝宝就可以得到一只可爱的小蝌蚪。(认对后点击一下生字卡,小精灵欢快地说:“奖给你一只小蝌蚪”)

生认读生字。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师:小朋友个个都是认字的能手,池塘里的小蝌蚪可高兴啦!

(出示课件2,即文中插图1)小蝌蚪长成什么样?看谁观察得仔细。

生仔细观察后纷纷举手说。

生一:小蝌蚪有大大的脑袋。

生二:小蝌蚪有黑灰色的身子。

生三:小蝌蚪长着长长的尾巴。

师:你真行,正确地读出了“长”的两种读音。小朋友试着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师:你带着笑容把“快活”读得重一些,小蝌蚪真高兴呀!谁也能高兴地读一下这段话。

生高兴地读。

师:真不错!小朋友读得这么高兴,李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小朋友认真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棒!师范读后,问: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一(评):老师把“一群”“大大”“黑灰色”读得重一些,把“长长”读得长一些。

生二(评):老师带着微笑读。

师:谢谢小朋友的夸奖(点击小精灵),你们想读好这句话吗?

生:(笑着说)想!

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3,即文中插图2)

师:图2中的小蝌蚪与图1中的有什么不同?

生: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你真棒!(点击小精灵)小朋友都看一看,小蝌蚪真的长出了两条后腿。

生:真可爱!

师:小蝌蚪想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看图说话。

师:小朋友真聪明,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个自然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读读。

生读。

师: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读读小蝌蚪问鲤鱼妈妈的话。

生读:“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小蝌蚪是怎样去问的?

生:小蝌蚪是“迎”上去问的。

师:小蝌蚪不“走”上去问而是“迎”上去问,这是为什么呢?

生:(沉默)哦,小蝌蚪急着想见自己的妈妈。

师:谁来学着小蝌蚪急切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谁还能比他读得更急切一点?

生急切地读。

师:读得好,还加上了动作。(点击小精灵)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怎么告诉小蝌蚪的,谁愿意做鲤鱼妈妈。

生:(大声地读)“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平时,当妈妈看到你急着找东西时,妈妈是用怎样的语气对你说呢?谁能学着妈妈说话的样子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由读。

师:鲤鱼妈妈真热情呀!小朋友也热情地读读鲤鱼妈妈说的话。

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师:长出两条腿的小蝌蚪从鲤鱼妈妈这里知道了自己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没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多着急呀!它们该怎么办呢?

生:(齐说)找哇!

(出示课件4,即文中插图3)

师:请小朋友学着上图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幅图。先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再扮演角色读一读课文内容,好不好?

生分小组学习。

师:小朋友学得多认真呀!想不想来展示一下。

生看图说话。

生一:(自信地站起来)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点击小精灵)

生二:小蝌蚪游呀游,它们找到了一只大乌龟,这时小蝌蚪已经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你用上了“已经”这个词,真棒!(点击小精灵)谁愿意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请一名小朋友读旁白,你们俩来扮演小蝌蚪和大乌龟,其余小朋友当评委,好不好?

生表演。师:我们来评评他们的表演。

生评。

师:你表演时既有表情,还加上了动作,顶呱呱(点击小精灵)

生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变化,虽然很累,但它们不怕累,终于找到了妈妈。

(出示课件5,即文中插图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上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

生观察后说说青蛙的样子。

师:请小朋友边看图这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师范读)小朋友能不能学着老师的表情来读读这段话。

生模仿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真棒!都奖一只小蝌蚪。(点击小精灵)小蝌蚪找妈妈真不容易呀!它们找到妈妈时的心情怎么样?青蛙妈妈的心情又怎么样呢?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6,即文中插图5)小朋友观察后说一说画面内容。

生说画面内容。

师:谁愿意来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话?

生一:(笑着叫:“妈妈,妈妈!”)

生二:(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师:你们真行,读出了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高兴心情。(点击小精灵)小朋友想不想读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见面时的话语。

生:(齐说)想!

师:赶快立起书来读读吧!

生自己读第五自然段。

师:假如你们是蝌蚪,找到青蛙妈妈时会说什么话呢?比一比,看谁说得棒?(在小组内说)

生一:“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了你!”

生二:“妈妈,我要天天和你在一起。”

生三:“妈妈,我找到了你真高兴。”

生四:“妈妈,我们已经长成你这个样子了。”

……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点击小精灵)

(出示课件7,即文中插图6)

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在干什么?它们有什么变化?

生看图后说画面内容,指导朗读。

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表演,加深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师:小朋友个个都挺聪明,既会读还会表演。我还想看一看小朋友的表演,你们愿意把《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表演给听课的老师看一看吗?

生:(大声说)愿意。(戴头饰表演,一人旁白,一女生扮鲤鱼妈妈,两位女生扮小鲤鱼,一男生扮乌龟,一女生扮青蛙妈妈,其他学生扮一群小蝌蚪。)

生朗读全文

4、活动——歌舞表演《小蝌蚪》

5、总结,课外实践。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它们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它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课后去探究一下,在下节课把你们了解的知识讲给其他同学听。

教学反思:

农村小朋友对小蝌蚪长成什么样,青蛙长成什么样,小蝌蚪长大变成什么,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在课前我调查了一下90%的同学都玩过小蝌蚪,有的甚至还养过小蝌蚪,但针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并非说得清楚。因而我在备课时,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为重点,按照从观察——说话——朗读——表演的过程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和小蝌蚪交朋友”复习生字这一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能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更亲近。

“胸有成竹,有条不紊”。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每幅彩图都配有一段相关的文字,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但要低年级儿童用自己的话来完整表达每幅图的意思,是有点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心中有“谱”。在教学中,我用分段教学法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只要学生说的话与画面有一点联系就作出中肯的评价,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及鲤鱼妈妈、小乌龟、青蛙妈妈的表情后再叫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内容。一节课下来,收获还真不小。这样先指导观察后说话,学生就会心中有数,不至于东拉西拉,言之无序,自然而然就使学生边练边说,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文本之间要形成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朗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体会、揣摩。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亲自参与理解

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这三种朗读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迎”“追”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朗读,读后同学评价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反复练读。从读中悟出词意、句意,学生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自主、合作、轻松的氛围内培养了朗读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从本课的教学实验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选择恰当的朗读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