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的概况
昆山钜康太湖路S1千岛湖路北侧地块项目位于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基地四至范围:南至千岛湖路,东至太湖路路,北侧为左岸尚海湾住宅小区,西侧为规划学校用地,总用地面积65152.31平方米。用地地势平坦,现状为农作物种植地。用地北侧为新建成的成熟社区,用地东南两侧三个地块为项目后期待建居住社区用地。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65152.31m2, 总建筑面积204038.26m2,计容总建筑面积为161862.41 m2,容积率2.484,建筑密度18.02%,绿地率不小于30.02%,建筑限高100米(以绝对标高2.50m为基准)。住宅总户数1604户。
本工程包括8幢34层高层住宅楼、3幢18+1层高层住宅楼、6幢1-4层商业、办公建筑以及一个地下汽车库(含人防物资库)。
二.设计理念 1、现代高品质住区
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和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四高”指导原则;在总体布局,单体平面,绿化环境,立面外观,设施配套等方面精心设计,形成稳重,大气,高品质的现代居住区形象。
2、构建生态的人居环境
充分保持和利用地块周边资源,改善小区环境,结合地形特点,配置主、次大面积绿地,它不仅具有休闲作用、景观功能、文化特征,更重要的是能改善小区的整体生态环境,是小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经济实用原则
在规划上强调各住户朝向及绿化环境的均好性,提高住户居住品质;地库外形规整,布局紧凑,并与住宅主体脱开,提高了停车效率并降低建设成本;户型设计强调在有限的户型面积内保证完备的基本生活空间。通过户型空间的复合利用,提高空间利用率,剪力墙布置考虑灵活可变的可能性,提高住房使用的灵活性。
三.户型的设计 1.住宅户型发展的进程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伴随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住宅有福利型向市场型转化,城市住宅设计与建设进入了一个“质”与“量”双重提高的发展时期。此阶段住宅设计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注重提高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空间的利用率。人们的居住需求大大提高,居住质量不断改善,人均住房面积随之增加,进而出现了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等较大的户型。
进入2000年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积极改革,技术的迅猛发展,思想文化的高度活跃,信息化和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并刺激住宅的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户型设计又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1).与市场接轨,分层次设计的观念加强;2).住宅类型的多元化;3). 住宅的技术含量增加。此时期由于部分人群收入增高,对住宅的消费及需求量加大,建造了多种类型舒适极高的住宅,比如别墅、联排住宅等;普通住房的面积大有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其舒适度,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住宅建筑面积越做越大。
而进入2006年后,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土地资源减少、家庭结构变化、房价的不断提升等因素,大面积户型给人们带来的是较大的经济压力,对城市住宅的建设及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中小户型渐渐成为中国住宅发展的方向。然而建设中小户型住宅,并不一定会降低居住的舒适度,反而能缓解建设需求和用地稀缺之间的矛盾。因此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如何使中小戶型成为住的下、住的舒适、符合时代发展的住宅,就成为我们建筑师在设计时因着重考虑的问题。
2.住宅户型的定位
昆山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上海与苏州市区之间;本项目基地位于昆山市区东南方向,在洞庭湖路以东,景王路以北,被太湖路和规划路分割成四块用地。基地四周公路密集,交通便利,为整个社区进出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在做昆山钜康太湖路S1千岛湖路北侧地块项目之前,我方协同甲方先对昆山各个区块和周边新建的住宅小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对昆山当地的房型需求、房价的走势、以及消费的人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其住宅户型的设计方向做了
一个定位。为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本项目为目标人群量身打造多种需求的房型。中套户型面积控制在80-90平方米左右,大套户型面积控制在105-125平方米左右。而为了满足容积率和项目基地的形状大小,本项目的住宅设计都为高层,不考虑多层。因整个小区规划强调中轴对称感,并用一条贯通南北的中心轴线来凸显出整个小区庄重大气的感觉,所以布局在结合整体规划和户型配比的基础上采用两梯4-6户方式,高层户型中间套主要布置了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端头户型在考虑当地市场的多种需求与小区整体布局综合考虑基础上设计了95-125平方米多梯段的产品。无论大小都充分考虑了住户的实际使用和景观特色,尽量将主要房间置于景观最优的朝向,使每户都有最佳的景观视野。房型设计以动静分离、布局紧凑、房间规整、空间尺度适宜、大面宽小进深的设计为原则。在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居住习惯后将主卧,客厅的开间进深适当加大,北侧增加了一个多功能空中花园,满足现代人不同的生活需求。
3.户型的设计
在经过与甲方不断的讨论,房型的不断优化,最终本项目总户数为1604户,其中<81㎡的住宅户数为64户,占总户数的3.99%;<90㎡的住宅户数为816户,占总户数的50.87%;<95㎡的住宅户数为476户,占总户数的29.68%;<105㎡的住宅户数为136户,占总户数的8.48%;>120㎡的住宅户数为108户,占总户数的6.73%;>144㎡的住宅户数为4户,占总户数的0.25%。
在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1.地方规范的要求,昆山住宅设计标准是采用《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 26-2006,这是我第一次做江苏省的项目,第一轮设计户型时,我以上海住宅设计标准为参考,但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发现中国很多地区有着符合当地设计要求的地方规范,而《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和上海的住宅设计标准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比如套型分类:上海按照可居住空间的个数来确定,而江苏的规范则按照不包含阳台的套内使用面积来确定。就因为套型分类的不同,很多功能的房间面积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设计之初的厨房和卫生间面积不满足最小的面积要求,为满足规范要求,多出来的面积只能从其它功能房间中扣除,为了不影响原有功能房间舒适度的前提下,房型的开间不变,适当对部分房间的进深进行调整。2.北侧的连廊,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因为是高层建筑,交通空间的公摊面积自然不小,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化,设备管井大小的变化,和一些设计中的出现问题,得房率有所下降,为了使得房率提高,保证购房者的利益最大化,经过和有关部门的讨论和征询,本项目被定义为塔式单元式住宅,北侧连廊可敞
开,只做封闭楼梯间,取消了二层以上的前室,使公摊面积得以减少,得房率得到了增加。3.电梯的设置,本项目中有三栋二梯六户的住宅建筑,其中有2栋34层,一栋18+1层,每栋分别布置了两台电梯,但方案后期从消防部门了解到,每部电梯是有服务户数的要求,而34层的两栋住宅的电梯按每部服务户数超过了昆山消防部门所规定的户数,最后我们只能在2栋34层的住宅建筑中增加了一部电梯。4.无障碍用房,在江苏省规范要求中,住宅小区必须设置2%的无障碍用房,这个就对开发商的销售造成一定的影响,怎样能使影响将到最低,起初我们想对大户型进行改造,因为大户型各功能房间尺度大,便宜修改,但當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改造后,发现无论是结构,还是房间的尺度都不是很理想,对将来改造正常户型难度较大,加上大户型都位于小区景观较好的位置,于是我们考虑对中套户型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公共空间的尺度适当的增加,对于房间的尺度也能保证做到舒适,并在将来可能需要改造的部分对剪力墙的位置进行调整,为今后改造留有空间,而无障碍用房位置则布置在小区的西北角。这样降低了对开发商销售的影响。
五.总结分析
从以上一些设计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中我充分体会到,要做到符合当前的形势,必须做好项目的前期调查研究,做项目前,要深入了解地方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设计应“以人为本”,创造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舒适、节能、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建筑。在这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中,国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现状,决定了追求高品质住宅(户型)设计必将成为未来城市住宅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以符合城市发展的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