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图书馆知识管理及其实现模式
[摘 要]本文概述了知识管理的内涵,分析了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传统服务的不同之处,并从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知识工作者培养、知识服务三个方面论述了科研院所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实现模式。
[关键词]科研院所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知识工作者;知识服务
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即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知识,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其积累的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实现共享就是知识管理的目标。企业知识管理过程就是促使人类更接近天性的过程,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充分互动,把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候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从而实现知识共享、创新与增值,是知识管理的最理想的状态。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对信息、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并提供使用,而这些也正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所以图书馆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知识管理的机构。科研院所图书馆是知识传播、文化创新、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促进知识的充分共享与创新,为科研人员提供卓有成效的专业化和知识化的服务是图书馆的最高目标。在图书馆工作实际中,只有把知识管理的理念、策略同服务相结合,加强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知识工作者的培养、提供高效的知识服务,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能动作用,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
1 建设实用的知识管理系统
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是科研院所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在图书馆和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建立动态的知识交流机制,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个人知识与集体知识的相互转化,从而提高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能力。
科研院所图书馆建设实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应采取因馆制宜的原则。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做好用户需求调研、方案设计以及资源整合等工作。
1.1 用户需求调研
科研院所图书馆专业性较强,科研人员对科技文献资料的要求较高,为保证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友好性与可拓展性,有效地避免资源浪费,在建设系统之前必须对科研人员的具体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与分析,调研可以采取发放问卷、座谈会和网上意见征询等多种形式。只有经过充分的意见征询,才能实现系统界面的友好、方便易用,从而有利于知识库的积累与更新和知识分享、知识交流的文化氛围的营造。
1.2 制定系统建设方案
在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为了使得这一系列的需求得到满足,就应根据科研人员需求,制定详尽的系统建设方案。在方案建设过程中,需对各种信息源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明确其学科主体范围,并根据文献主题、种类或信息含量的多少对其实行有效的分组,从而为科研人员提供不同的信息识别入口。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1.3 信息资源整合
知识管理系统的资源整合包括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资源整合两部分。一般的科研院所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特色数据库,在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梳理与整合,使其融入知识管理系统,并能实现便捷的查询。另外,科研院所图书馆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在当前科技文献量激增、类型繁多、经费紧张等情况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收集齐全所有文献资料。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充分进行系统内、地区内的联合协调,加强知识联网,加快知识流动。
2 培养知识工作者
传统的图书馆工作比较重视显性知识的管理,文献资源服务是其重点,而知识管理则强调隐性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图书馆已不再只是知识存储的节点,满足读者潜在需求的知识转化与创新是其关注的重点。科研院所图书馆一般规模不大,人数较少。馆员的业务素养参差不齐,学历背景及专业结构均比较复杂,非图书馆专业人员较多。图书馆专业,尤其是计算机、信息存储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十分缺乏。图书馆馆员的业务能力有限,无法承担起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职责。
在科研院所实施知识管理,首先应该引进知识管理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同时通过业务培训、参观交流、继续教育以及资格认证等方式,提高已有馆员的知识管理素养,使其适应知识时代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应建立一系列规范化的业务管理制度,如人员选拔与培训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工作规划制度等,以规范和约束图书馆馆员的行为,使业务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从事挑战性较强的工作,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力一般的人员从事基础性的工作,使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循序渐进的目标,从而充分地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
要实现知识的充分共享与创新,还应建立动态化的志愿者团队。知识的充分流动、共享与增值是知识管理的目标,要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形成知识创新的文化氛围,必须要有科研人员的充分参与。科研院所图书馆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吸纳与组织科研人员以各种形式参与图书馆志愿者团队建设,建立由图书馆馆员与科研人员共同组成志愿者组织,引导和鼓励图书馆馆员与科研人员以及科研人员之间进行充分的知识交流,使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确保科研人员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并最大限度地将获得的知识进行消化,从而加速知识的创新和利用。
除此之外,科研院所图书馆还可以设定适当的知识管理激励机制,并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公布个人激励、团队激励以及组织激励方面的相关制度,加大对知识共享、知识交流与创新方面的宣传,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建设工作,使每一个科研人员既成为知识信息的贡献者又成为知识信息的享用者。与图书馆馆员相比,科研人员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比较强,在工作中,他们会收集和积累很多专业方面的信息资源,比如学术会议资料、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同行业务交流时获得的有价值的资料等。对于这些信息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质或精神激励,鼓励他们随时把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奉献出来,以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