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城镇建设// 编辑一雷芝设计一姜瑶 基于居住需求的绿色住区探究 口张林峰柯细勇 【摘要】提倡和建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为居住者提供健康、适用、 高效的居住空间,是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居住环境的必要手段。 居住空间与居民之间存在主次依存关系,其中居民是主体,居住空间是载体,成功的居住空间设计、建设以及运曹管理 尤其应该注重“人本思想”,并使居住空间的具体形式和住区运营管理模式适应居民的居住需求。本文结合建筑学、心 理学、卫生学等多个学科,从理论层面分析当代居民多元化的居住需求,对影响居住需求的若干主要因素进行归纳,对 居住需求相适应的住宅和住区形态及其运营模式进行探讨,为绿色住区的设计和运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J绿色『主区:居住需求:绿甸枣筑 【文章编号】1672—7045(2014)1O一0132一O4 【中图分类号】TU984.12 I文献标识号J A 1研究背景 在《黄帝宅经》一书中,人与住宅相互依存的 关系得到了精妙的概述: “夫宅者,人之本。人因 与住区归属感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需求是主体 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对客观条件的依赖和要求,是 主体获取和享用的内在力量,也是主体寻求生存和 发展的动力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居住需求 的研究也不能仅从规划学、建筑学的角度切入,而 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在 “衣、食、住、行”这人类生活的四大要素之中, “住”是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永恒的话 题。居住空间为人而建,其目的在于为人服务,其 设计和运营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居住需求,从 而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居住需求直接决定居住空 间的设计、建设及其运营形式。与此同时,在社会 发展的进程中,许多因素影响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 需求,例如家庭成员的构成、生活方式的转变、社 会习俗的变迁等。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多样性,使 得人们对居住空间的需求趋于多元化。因此,要对 绿色住区开展研究,应将满足并将居民的居住需求 放在首位考虑,探索适应居住需求的住宅和住区形 态,在传承已有文化和习俗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新 应综合考虑心理学、卫生学、人类工效学等多个方 面。 2.1心理学 早在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求 层次论”(见图1)。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可划分为五个层次 既生理需求(饥、渴、冷、热等)、安全需求(安 全、秩序、脱离痛苦、受难和威胁)、社会需求 (爱、性、柔情、友谊和自立)、尊重需求(名 誉、自尊、威信、褒奖和成功)和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成就、实现潜能)。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 后,人们就会有高一级层次的需求”。根据马斯洛 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可将居民对居住空间的需求 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的生活元素,使住宅和住区成为居民心仪的归宿。 2.1.1生理需求 2理论需求 什么是需求?居民有哪些居住需求?居住需求 生理需求是人类为保持机体生理平衡,满足正 常的生命运行机制而产生的需要,其包括对空气、 132一CreESANDTOWNSCONS'i ̄UCllONINGUAINGXI一广西城镇建设 综合布线系统构成的社区网络系统,在整体系统集成 硬件的基础平台上,连接社区的各个功能区域;而软 件系统则包括社区管理中心局域网的计算机软件和终 端用户软件,以及计算机网络末端与设备相连接的智 能节点应用软件。 4小结 居住空间与居民之间存在主次依存关系,其中居 民是主体,居住空间是载体,成功的居住空间设计、 建设以及运营管理尤其应该注重“人本思想”,并使 居住空间的具体形式和住区运营管理模式适应居民的 居住需求。本文结合心理学、卫生学、人类工效学等 多个学科,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当代居民多元化的居住 需求,对影响居住需求的若干主要因素进行了归纳, >城镇规划 对与居住需求相适应的住宅和住区形态及其运营模式 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H].北京:华夏 出版社,1987. [2]朱启星.卫生学[H].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陈龙.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与技术[H].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张林峰,博士,高级工程师,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 处处长。 柯细勇。博士,广西南宁环益创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