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纽扣》
北京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钉纽扣》教学案例
顺义区石园小学 姓名曹林娜
一、 背景分析
本课为北京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是三年级下学期手工缝纫中技术 基础的内容。钉纽扣是一项自我服务的劳动,掌握了这项技能不仅能解决自己生 活中的一些小问题,还能帮助父母或他人。钉纽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手工缝纫针。 能灵活使用手工缝纫,对于以后要学习的其他针法、刺绣、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掌握了钉纽扣的方法对于以后的缝制小钱包等课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不论是工 具的使用、钉纽扣的方法都以后的学习起了很好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课教学与实践, 使学生们了解纽扣的有关知识,宏扬传统文化。通过本课实践了解纫针、打线结、钉 纽扣的方法,学会利用合适的针和线钉纽扣。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身 边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能根据老师要求收集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做事 认真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初步培养 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 好的行为习惯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实践与创新, 为学生做适量家务劳动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使用针、线、剪刀以及钉纽扣的基 本方法,培养学生从小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二、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穿针打结的方法。还认识了面料,知道不同 的面料搭
配不同的线。在生活中也接触过很多种的扣子,有个别学生也有过订制 扣子的经历,但要能订制位置准确、正面、背面线痕迹整齐,订制的扣子牢固还 需要共同的研究。综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技能老看,学生在学习本 课的时候,对“绕线”的环节易忽略;扣子容易跑,脱离了原来的位置;订制后 布面不平整等方面是学生已出现的错误。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扣子的一般分类,知道不同类别的纽扣钉制方法也不同, 掌握钉
明孔扣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尝试、交流、探究、实践等环节,掌握钉明孔纽扣的一般方法。 提
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生活自己能力。解决生活中掉扣子的小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钉纽扣的方法。
难点:钉好后布面平整,扣子牢固。
五、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学生衣服上扣子的种类,以便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多种质地的 纽扣,制成ppt,便于学生了解纽扣的种类、用途。对于钉制的具体方法和有难 度的地方制作成了视频,在学生有需要的时候播放,便于学生掌握,且操作方便。
六、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尝试操作、实践操作、效果评价分享交流、归 纳总结、拓展提高等共六个环节。
㈠创设情境
师:1.展示几件学生的衣服。如果这样衣服你还穿吗? 生:学生观察后,会发现这些衣服都缺少了纽扣。很多同学遇到这样的问题不能 解决,这件衣服就不穿了。
师:2.这样就不能在穿了,多浪费呀!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我们把扣子钉上就可以了。
师:3..今天我们来把这些掉了扣子钉上。怎样钉呢?你会吗?
生:有的同学会钉,有的同学不会。
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钉纽扣的方法。板书课题:钉纽扣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课内容,让技术与生活紧密相 连,体现技术为生活服务。
㈡尝试操作
1. 认识纽扣
师:通过摸、看给现有的纽扣分类?
生:学生摸、看可能给纽扣按质地分类为金属、塑料、布等;也可以根据孔分为 明孔扣和暗孔扣,在明孔扣中又分为2孔扣、4孔扣。
师:纽扣的种类很多,你们见过这样的纽扣吗?(出示盘扣)这类纽扣用在唐装 或旗袍上,用布条盘制出不同的图案,与服装搭配在一起,既有实用的功能,又 能体现另一种美。
2. 学生尝试钉制四孔的明扣扣。
师:我们先来尝试钉制一枚
生:选择合适的针、线、布,尝试订制一枚四孔扣。
提醒学生注意用针安全,插针拉线时要看看周围的同学,眼睛随着针走。或者不 要穿过长的线。
3. 解决出现的问题
师:大家在钉制时都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快来说一说,我们一起来解决。 生:介绍出现的问题:a位置不对;b不牢固c没有绕线;d布面不平
师:怎样才能牢固呢?
生:①起始结打牢固;②扣子的正反面选对;③多次穿上、穿下;④终止结打 紧;⑤
要绕线,给扣眼一些缝隙。
师: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让纽扣钉的牢固。这些方法怎么用呢?是全部都用,还 是有针对性的选择呢?
生:根据情况合理选择。
师:怎样选择呢?出示课件。(钉纽扣的方法视频)
生:学生观看视频。
师:出示钉好的纽扣,它很牢固,你认为它钉制的合格吗?为什么?
生:不合格,应为布面不平整,起皱了。
师:怎样才能让布面平整?
生:起针时不要将线拉得过紧。找好位置后反复穿几次。
师:出示课件。
生:观看课件后得出钉时左手扭住扣子,进针、出针的位置都要靠近扣眼。
4. 总结方法
说说你认为钉制的方法。帮助整理并板书
定位一-穿上一一绕线一-打结
穿下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初步的尝试对钉制的方法和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针 对学生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指导。问题都是学生在制作中真实发生的问 题,对于解决的办法学生有求知的欲望,所以探究起来具有主动性。但技术不是 凭空的猜想,需要按合理的方法去尝试、体验。对于生活经验不多,操作技术不 完善的学生来说,展示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很合适的一个手段。我把完整正确的操 作过程制作成一小段视频,在这时向学生播放,学生需要学习正确的方法,所以 会认真的观看,并与自己的方法进行对比从而找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这 段视频的应用起到很好的效果。
解决了牢固的问题,还有钉的平整的问题,其实在钉制方法时,认真观看 就能意识到在哪些地方注意到就能平整,但学生的观察还没有到那么的深入,所 以这时在把重点的地方在找出来逐一的慢慢展示,给学生加深印象,便于学生理 解。
㈢实践操作
生:1.整理自己钉的纽扣,把不合格的纽扣拆下来,重新钉。
在钉制的过程中注意用针安全。
2. 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尝试钉在衣服上。
3. 可以试试订一孔扣或子母扣
㈣效果评价分享交流
生:1•展示自己钉好的纽扣。
评价标准:线的痕迹是否整齐;布面是否平整;钉的是否牢固等几方面来 说一说。
2•介绍子母扣的钉法。(视频)
师:用钉子母扣的方法可以钉四孔扣吗?
生:不能,因为四孔扣是周围与布之间有空隙的,用来扣住衣服的。字母扣是用 子扣、母扣相扣来连接衣物的。
3.钉在衣服上,要多注意位置。可以通过扣眼、旧的痕迹来确定。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字母扣的钉制方法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但钉制的方式与方法又很典型,如用用语言描述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用实物展 示学生不能理解钉制的方法,用视频片断来展示学生就能很快的理解钉制的方法 和钉好后的效果。
㈤归纳总结
1•钉扣子的一般要求:牢固,整齐、美观。
2.钉的一般方法:位置一—穿孔绕线—打结
伐)拓展提咼
展示各种材质 的扣子观看扣子的种类。思考订制的方法。(课件ppt) 【设计意图】:扣子的种类和材质很多,一下子不可能很多的展示,用ppt分类的展示, 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
七、教学反思
对于技术课程学生要动手又要动脑,有时真得忙不过来。如果能让学生把 技术的学生过程变成自己的思维学习过程,学习技术就不会太枯燥。学习技术我 们都愿意有人能手把手的教,但这样的方法特别容易遗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主 体没有思考的过程,只是鹦鹉学舌一般的跟做了一次。所以让学生先自己尝试一 下找到自己的困难点,在对照正确的做法仔细探究就能掌握操作的方法。下了课, 在生活中也能运用所学到的技术。视频的优势可以重复播放。遇到不懂可以随时 的播放。
此次这节课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践创新”阶段的教 案设计及教学实施之中。《劳动与技术》课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技能,在实践 中有所创新、有所创造。但想要有所创新和创造,也是有前提因素的,是要有文 化底蕴的。如果要创造的话,没有相关的文化底蕴,我想创造出来的也是没什么 新颖的,或者说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和创造的。在《钉纽扣》这节课中,钉纽扣 这一项技能应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在这一项技能上有所创新、有所创造, 就显得难了。要想让学生在钉纽扣上有所创新,还得让学生知道美,懂得美,欣 赏美;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设计教案时,考虑到课上学生在该环节亲自参与钉纽扣活动的时间最多不 到20分钟。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完成钉纽扣的任 务,所以,把该环节设计为:“教师巡视指导,并注意及时发现并投影宣传学生 中有创造性的新方法,鼓励学生模仿提高效率,激励更多学生创新。”但是,我 们却忽略了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的智力、接受能力、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或多 过少地存在着差异。课上,教师在请学生介绍
他们的新方法时,由于时间短暂, 介绍的方法偏多,再加上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投影演示时有的不够清晰,教师 又未能及时把这些新方法的要点剖析、指导清楚等诸多原因,使得一部分学生不 但未能学到新方法,反而干扰了他们原有制作方法的思路和进度,甚至造成某些 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所适从,结果是事与愿违,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通过反思,我们认为:在学生开始钉纽扣活动后不久,教师如发现学生有新 的方法,应立即采取由学生演示、介绍某种新方法,再由教师把其要点较深入地 剖析、指导清楚。特别是要把他这种勇于开动脑筋、想出新方法的精神大力颂扬, 激励全体学生向他学习!同时,教师应说明:以后再有同学想出新方法,则只在 小组内互相学习、交流。最后,看哪个小组同学想出的新方法最多,在表现他们 小组的同学们钉纽扣又快又好的上面。然后,教师在巡视中及时通报各组“创 新”情况,激励学生此方面的积极性。最后在“展示评价”环节,再进一步落实 上述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