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2013年吉林畜牧兽医 DlaoYenB80 O●o一 ilii!i-.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付殿国 ,吴健 ,张嘉保 ,王英明 1.吉林省畜牧总站,吉林长春130062;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分院,吉林公主岭136100;3.吉林大学 农学部,吉林长春13006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变 化,肉牛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肉牛饲养与屠宰 加工、养殖母牛与育肥牛效益分配等矛盾日益突 出,自2006年以来,全国性的基础母牛和肉牛存 栏数量逐年下降,牛肉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肉牛 产业如何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关 键问题。为研究我省肉牛产业发展战略,我们对 我省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 况报告如下: 1吉林省肉牛产业的基本情况 1.1 肉牛饲养量稳居全国前列 吉林省地处东北肉牛优势产区中部,黄牛养 殖历史悠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肉牛产业成 为吉林省畜牧产业中的标志性产业之一。2008~ 2012年,肉牛总饲养量居河南、四川、云南、内蒙、 山东、黑龙江、西藏、河北8省之后,列第9位。 吉林省肉牛产业在全国肉牛生产中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我省肉牛活牛外销量居全国第一。 2008~2012年累计外销活牛575.80万头,销往新 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北京、天 津、内蒙、辽宁、黑龙江等20多个省区,外销量占 全省肉牛出栏总量的40%。外销活牛经短期育肥 后在当地市场出售,推动了全国肉牛产业的发展。 2008~2012年吉林省肉牛饲养量 单位:万头 注: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 1.2 肉牛区域化分布明显 吉林省传统的肉牛主产区公主岭市、榆树市、 农安县、梨树县、德惠市、九台市、舒兰市、伊通 县、桦甸市、双辽市、东丰县和双阳区仍是肉牛重 要区域。2008~2012年,这些县市肉牛饲养量占 全省肉牛总饲养量的55%。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东部山区借 助山区林下草和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优势,西 部牧区依靠草原资源的条件,成为我省肉牛产业 发展新的产区。如东部靖宇县、西部的通榆县和 前郭县在全国性肉牛下滑的形势下,2012年肉牛 存栏量比2011年分别增长了24%、8.3%和0.8%。 l_3 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健全 吉林省肉牛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现有主要肉 牛品种8个,其中地方品种1个,即延边黄牛;培 育品种3个,即中国草原红牛、中国西门塔尔牛 和延黄牛;引进品种4个,包括西门塔尔牛、夏洛 来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等;综合效益较高的乳 肉兼用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平原型)的种群在吉 林省。 全省有种公牛站4个,种牛场12个,存栏从 国外引进了利木赞、夏洛莱、西门塔尔、安格斯、 德国黄牛等品种的优秀种公牛242头,存栏延边 牛、延黄牛等我国优良品种49头,年产冻精500多 万剂。 优良的肉牛品种得到了有效利用,良种覆盖 率达92%,在肉牛产业发展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利用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牛的后代成为了我省 肉牛的主打品种,饲养量占全省肉牛总量的80%。 利用日本和牛与延边黄牛杂交选育长白山黑牛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杂交牛能生产日本标准的A4 级高档牛肉。以草原红牛为基础选育草原红牛 夕 。ii!ill‘ 吉林畜牧善医2o13耳 第4期 肉用品系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东黄、 成了“延黄牛”是我国第二个肉牛品种。中国草 西红、中改良”的肉牛产业布局,群体结构合理, 原红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是我国自主选育的乳 品质优良,生产性能大幅提高。 肉兼用牛,综合生产效益明显。丰富的种群资源, 1.4 肉牛养殖趋向规模化和标准化 为育成我省专门化肉牛品种奠定了群体基础。 2 饲草饲料资源充足,为肉牛产业持续发展提 为实现肉牛产业规模化、高效化发展,政府 2.(小区)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实施了标准化示范基 供了有力保障 地建设项目,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推 吉林省有草场资源面积达8762万亩,年产牧 动了肉牛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目前,全省 草560多万吨。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横贯我 肉牛养殖场达到724家,养殖小区达到239个,规 省,2012年产玉米总产量290亿公斤,玉米秸秆的 模养殖户达到33 654户,标准化规模场(户)出栏 肉牛达216.9万头,占出栏总量的51.56%。 1.5 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已具规模 全省共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52家,设计年屠 宰加工能力245万头。重点龙头加工企业有6家, 其中有1个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 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重点企业,经营范围涉及 屠宰、肉食品加工、制革、骨制品、生化制药、冷冻 储藏6大门类,年加工能力100万头。加工品种 达565个,有6个产品被评为吉林省名牌农产品, 皓月公司的皓月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1.6 肉牛市场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肉牛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省共有肉 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53个,覆盖农户l5053户, 约2.5万人,养殖数量32万头。合作经济组织在 组织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 大。专业交易市场遍布全省,有各级肉牛交易市 场135个,如伊通县营城子交易市场、长春皓月 交易市场、榆树市五棵树交易市场、东丰县那丹 伯交易市场、双辽市玻璃山交易市场、吉林北方 黄易市场等,是东北地区赫赫有名的市场。年交 易量可达200多万头,对全省乃至全国的肉牛产 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 2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 2.1 肉牛品种资源丰富,为专用肉牛品种选育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省拥有1个国家地方良种、3个地方培育 品种和5个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有全国最大的 西门塔尔牛改良群,为我省专门化肉牛品种选育 提供了丰富的种群资源。 “延边牛”是我省特有的地方肉牛,属我国5大 地方良种之一。依托延边黄牛品种资源自主育 产量超过527.4亿公斤。还有稻草、花生秸等饲 草资源。目前,我省秸秆开发利用率不足30%, 大部分被作为燃料烧掉,如果再开发利用30%, 还可以增加饲养500万头牛。 2.3 产业链条完备,为肉牛产品开展开辟了广阔 空间 以吉林省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 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具有肉牛饲养、繁殖、屠宰、加 工和销售产业链条。产品涉及屠宰、肉食品加工、 制革、骨制品、生化制药等565种,出口到23个国 家和地区,连续8年占全国出口量的50%以上,成 为我国最大的牛肉产品生产加工及出口基地。 2.4 技术创新和推广能力突出.为肉牛产业升级 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省拥有吉林大学农学部、吉林农业大学、 延边大学农学院和省农业科学院等技术创新团 队,有4名岗位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 专家和2个综合实验站,在肉牛技术研究领域取 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我省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 系聚集了全省肉牛研究、技术推广和企业的专家, 在优质高效肉牛选育、肉牛高效繁殖技术和肉牛 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技术研 究与示范工作。省、市、县、乡四级畜牧技术推广 体系有技术推广人员6 800多人。形成了由产、 学、研、推较完备的肉牛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服 务体系。 3制约养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1 发展资金不足 肉牛产业是一项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的 产业。肉牛产业开发投入不足,龙头企业和养牛 户贷款难度大,其它融资渠道少,导致种源基地 建设、繁殖改良设施建设、养殖设施建设、产品质 第4期2013年吉林畜牧兽医 D#moYa n BaoGao ■■■■量量二:一:. 量监测设施建设等改善缓慢。 4.2 保护基础母牛 基础母牛是肉牛业持续发展的根基,近年来 全国性的基础母牛快速下滑,我省的基础母牛也 3.2 基础母牛存量减少 肉牛饲养环节效益比较低,每头基础母牛平 有小幅下降,因此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稳定 均收益1 200元,而农村劳动力的平均价格已达 基础母牛。一要扶持适度规模母牛养殖场户,保 100元/日,饲养能繁母牛1O头以上才能与打工收 护养殖母牛的积极性。二要鼓励建设规模化母 益相当,导致小规模母牛养殖户逐步退出。2012年 牛养殖场,培育现代化肉牛母牛生产基地。三要 基础母牛存栏量比2009年减少了19.51万头,占 持续实施良种补贴,鼓励使用优良品种,推进良 2012年基础母牛存栏量的8.08%。母牛存栏量的 减少直接影响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 3-3 产业化程度不高 养、加、销各环节联接不紧密,绝大多数龙 头企业机制不活,带动作用不强,尚未形成龙头 企业、基地、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 化机制。产品加工规模小,初级粗加工产品多, 品牌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更少。在52个屠宰 加工企业中,多数还是屠宰售鲜肉的水平,只有 皓月公司一家有产品的精深加工,但数量少、比 重小。 3.4 生产中科技水平偏低 在畜牧业中肉牛养殖的科技水平相对比较 落后,除少数大型育肥牛场外,小规模散养仍为 主要饲养方式,多数还是传统的饲养方式。生产 中先进设施、精细的饲料加工、规范的管理等现 代技术应用的不多,缺乏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 导致牛肉品质不好,肉牛养殖效益不高。 4发展肉牛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4.1 强化种源建设 我省在种源建设上“十一五”期间实施了“引 育繁”三字方针,对推进肉牛良种化发挥了重大 作用,但在“育”方面还需加强,要大力推进肉牛 遗传改良计划,加强肉牛品种选育,将资源优质 转化为产业优势。一是加强中部西门塔尔杂交 牛选育,建立西门塔尔牛核心母牛群,有目标性 地进行品种选育,培育适合我省肉牛产业的西门 塔尔牛品系,改变我省乃至全国种牛必须靠从国 外引进的局面。二是加强延边牛和草原红牛的 选育提高,开展高档牛肉品系选育,建立我省特 色的高档牛肉生产群。三是加速长白山黑牛的 培育,建立我省高档牛肉品牌。四是推广德系西 门塔尔牛、草原红牛等乳肉兼用牛品种,增加肉 牛养殖综合效益。 种化。 4.3 提升肉牛养殖标准化水平 推进肉牛产业标准化,促进肉牛产业升级 是提高养殖效益,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 保证。要支持肉牛养殖场(户)在场区建设、设 施引进、设备更新,鼓励养殖场(户)试验、示范、 应用新技术。指导养殖场(户)进行规范化管理、 开展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完善质量 可追溯体系。 4.4 推进肉牛产业科技进步 充分利用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和涉牧大专院 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力量,开展肉牛产业技术的 攻关,解决制约肉牛生产关键技术问题。加强畜 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 高人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整合畜牧技术推广 体系和涉牧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农民合作组织、 企业的专业技术力量,通过技术培训、科普宣传、 入户指导、示范带动等方式,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转化科研成果,促进肉牛产 业养殖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升。 4.5 构建稳定的扶持政策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围绕肉牛饲养、良种繁 育、疫病防控、饲料生产、产品加工等给予重点支 持。在落实了当前肉牛各项扶持政策的同时,尽 快研究制定基础母牛补贴、肉牛养 殖设施提升和改建补贴、 秆饲料开发利用补贴、牛 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 源化利用补贴、肉牛机 械补贴等系列支持政策, 通过扶持政策推动肉牛 生产方式转变,提高持续、 稳定、健康发展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