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来源:小奈知识网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 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

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

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三、 各诊区挂号、分诊护士,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健康行”就诊卡与病

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与联系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

四、 对预约患者认真核对预约单上患者姓名、手机号,“健康行”就诊卡

与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与联系电话,挂号后盖预约优诊章,安排优先就诊。 给患者建卡时核对身份证、医疗卡或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与联系电话,正确输入患者信息。

五、 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健康行”就诊卡与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

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认真为患者诊查,正确开检查单与处方。

六、 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新生儿、7岁以

下患儿与无痛检查、手术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表示和查对的有效手段。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1 / 2

七、 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

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 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九、 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情况的检查,门诊部质量控制组每月进行督导

检查并记录。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