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东省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考试题

来源:小奈知识网
山东省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____

A.自我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2、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过程,称为____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的成熟时期始于____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4、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____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5、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____

A.应用学科 B.新兴学科 C.基础学科 D.边缘学科 6、以下学校机构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____

A.校长办公室 B.教务处 C.总务处 D.教育工会 7、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____

A.课程内容 B.课程方案 C.课程目标 D.课程设计

8、中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田地的面积。这是知识属于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

9、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____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1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____

A.正与负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11、我国的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校期间____

A.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B.所学科目的总和及社会实践活动 C.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D.所有教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1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真善美的方法是____ 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境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13、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____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14、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____ A.诱因 B.问题情境 C.学习期待 D.强化 15、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____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用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16、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____

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 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

17、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____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18、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____

A.科技进步 B.生产发展水平 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19、国家从宏观上指导学校各科教学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学校各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____

A.学科课程标准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课程计划 20、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____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康德的《论教育》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21、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一顿悟说,与这个理论相对立的理论是____ A.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B.尝试一错误说 C.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____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___ A.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机械学习 3、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____ A.教育的形成 B.教育的类别 C.教育的层次 D.教育的历史 4、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

A.生产力 B.意识形态 C.执政党 D.政治经济制度

5、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____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6、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____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7、群体的心理效应包含有____

A.群体归属感 B.群体认同感 C.群体压力 D.群体动力倾向 8、萌芽于1 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9、比奈--西蒙量表和斯坦福--比奈量表都可以用来测量____ A.意志 B.情绪 C.智力 D.行为 10、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特点中的____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1、形成学校文化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

A.教师文化 B.学生文化 C.物质文化 D.制度文化 1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是指学龄初期儿童,年龄大约在____ A.3、4岁—11、12岁 B.5、6岁—11、12岁 C.6、7岁—11、12岁 D.5、6岁—12、13岁

13、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信息贮存的方式具有____ A.暂时性 B.深刻性 C.概括性 D.形象性

14、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享有进修提高的权利,同时这也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这是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所规定的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 D.国家最高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所规定的 15、教学是学校工作的____

A.基本方面 B.唯一内容 C.中心环节 D.第二位的方面

16、根据“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一教学规律提出的教学原则是____

A.启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目标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7、”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____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8、在学习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就属于____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概念学习 19、美育之“超美育”功能指的是____

A.美育的超越性功能 B.美育的直接性功能 C.美育的间接性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20、教师反思有四种常用的方法,即____

A.校长动员 B.反思日记 C.详细描述 D.交流讨论 E.行动研究

21、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是____

A.体谅模式 B.社会模仿模式 C.活动模式 D.认知模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