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记叙文阅读读后感
读后感悟的表达是各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考内容之一。它符合新课标关于“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评价”的要求。这类题目往往注重考查同学们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体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答好这类试题呢?
一、结合生活实际,不能无病生吟。读后感悟的内容要表达好,首要的一条就是要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体验,把自己与试题有关的生活积淀释放出来。(2007年江苏盐城卷中《掌心化雪》阅读)第21题:“读完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掌心化雪’的含义的理解。”这里的掌心化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把人与人日常生活中的那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爱心行动比成“掌心化雪”,由此我们不难写出“掌心化雪”的含义:无私奉献,乐善好施,对他人、对社会的一颗真诚爱心。
二、多种角度思维,不能囿于一点。读后感悟类的试题答案的宽泛性,要求我们从相关的问题出发,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层面写出要点。如修辞、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正反结合等方面,不能局限于一点。如(2007年江苏南京卷《城市农夫》阅读)第21题“阅读第④段中下面这句话,结合链接材料揣摩舅舅当时的心理,完成后面的填空。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舅舅流下了__________的泪水,因为他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多角度来解答这个问题,舅舅流下的可以是激动的泪水,也可能是喜悦的泪水,因为他的劳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他的人格得到了城里人的尊重,他的遭遇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注,他及时拿到了一年的辛苦钱。我们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予以答题就符合题意了。
三、紧扣原文感悟,不能不得要领。感悟答案应该是我们阅读文章时感悟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感悟时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背景”的原则,坚持紧扣原文内容写感悟。
四、学会概括提炼 不能泛泛而谈。写读后感悟是对我们语文学习中归纳概括能力的检验,解答时要学会根据题目要求从中提炼出自己的感悟,如(2007年镇江卷《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阅读)第20题:“结合全文内容,写出‘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的具体做法。”这道题要求我们写理解和感悟,要我们对原文的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归纳概括出答案要点。即:①对祖国、对同
1
胞、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爱;②抑制阴暗狠琐的情感;③容纳甚至欣赏他人与己不同的情感;④努力改进过分粗糙枯涩和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等。
母亲见证我的成长
而今我十二岁了,母亲青丝变白发,她见证小小的我,我的成长,一步一步。
回头看看吧!我走过的脚印上有好多母亲的汗水和泪水。她常常讲,从医院回来后,第一次见到我笑,浅浅的酒窝,可瘦弱的样子让人心疼;她总是讲,看到宝宝笑她也笑。在母亲的目光中,多病的我在崎岖的路上留下了自己的小脚印。记忆里,母亲慢慢老去,我见证了她们的衰老,母亲见证我的成长。
把世界给了我,把爱全给了我。我留给母亲的是什么?十一岁那年,由于体弱,体质过敏,我的腿脚肿得穿鞋子和裤子都困难。夜深了,她打车来接我,看到我肿胀的腿和脚,哭了一路,几许伤心,几许心疼。我没有流一点眼泪。疼痛真的难耐,可天生多病的我,已麻木了疼痛,习惯了泪水,她的泪水。
在医院里,我知道他出差了,但每天不断地打电话,询问我的病情,电话里他的声音颤颤的,我的心头也一震一颤。印象里,他是坚强的硬汉,怎么会这样呢?
终于,我出院了。医生嘱咐只能躺着,于是她背着我上厕所。她个头矮,每次背我总要踮起脚尖,才能保证我不会拖着地。那是冬天,我分明看到每次她的额头都冒着汗珠,闪闪的。
第一次,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怕她看见,我把头深深地埋进被窝
2
里,说冷。
她用青春见证了我的成长,把爱毫无保留地递给了我。我只能见证她和他的衰老,只能任时光划过,将她与他的青丝染成白发。
串串脚印上,我们一起见证爱的可贵。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