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第一课时 小鸟,小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小鸟,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
2、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小鸟,小鸟》。 2、6/8拍弱起小节的唱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有关的音像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看:
出示几幅风景画,展示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景。 (二)、听:
《嘀哩嘀哩》学生边听边唱感受春天之美。 (三)、说: 说大自然之美。
(四)、大家唱的真好,小鸟们听到这热情亲切的歌声
从四面八方飞来了。你们愿意同小鸟一起飞翔,一起跳舞吗?(老师邀请一些同学戴上头饰扮演小鸟,其余同学边听歌曲边和小鸟一起飞。)
(五)、听范唱(用肢体动作自由感受歌曲)。 (六)、出示节奏练习。
A、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 xx| x0xx x0xx x0xx x0 |
爱春 天爱阳 光爱湖 水爱花 香
B、展示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提示附点的时值) xx| x xx x xx| x. xx x. |
小 鸟 小 鸟 迎着 春 天歌 唱
(七)、再听歌曲。学生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 (八)、学生轻声跟琴演唱歌曲,教师适当指导。 (九)、“啦啦……”先放慢速度唱,唱清楚后再连起来唱。 (十)、全班学生熟练演唱歌曲。 教师提问:
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 2、用什么样的表情表现歌曲?
(十一)、在学生较好的演唱第一段后再演唱第二段。 (十二)、小结。
请同学们回去找一找赞美大自然的歌曲,下节课比较、听赏。
第七课 第二课时 听 献给人民献给党 生起了炉火架柴烧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献给人民献给党 》《 生起了炉火架柴烧》。
2、 向学生介绍江苏的两种主要地方戏曲,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让学生了解并喜爱江苏的两种主要地方戏曲,并结合欣赏进行革命教育。
2、 欣赏的两个地方戏曲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所以感受戏曲的特点是重要环节。 三、教学准备: 音像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老师请大家收集了一些江苏地区的戏剧剧种及一些代表作,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学生交流汇总,教师总结并听一听。 锡剧 《 双推磨》 苏锡常地区 苏州评弹 《白蛇转》 江浙沪地区
扬州评话 《三国》 苏北、扬州、镇江地区
南京评话 《英烈》 南京地区 (三)、了解锡剧
那么,流传我们江阴地区的主要 就是锡剧和苏州评弹,今天我们着重来了解一下锡剧。
锡剧,19世纪中叶兴起于无锡、常州农村,由民歌和说唱音乐发展而来,称为“滩黄”。先为对子戏(两个角色一生一旦或一丑一旦),经过小同场(四五个角色)、大同场和连台本戏等阶段,后进入城市,称为“常锡文戏”。其唱腔包括“簧调”、“大陆调”、“南方调”以及苏南民歌等。锡剧曲调抒情优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而富有乡土气息,伴奏以二胡为主,琵琶、扬琴为辅,常配以笛、萧,打击乐器和京剧武场相同。
《红色的种子》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苏北农村。我大部队奉命转移,党组织派共产党员华小凤深入张家庄继续开展斗争。护送华小凤的行商钱福昌见张家庄已为白色恐怖所笼罩,立场动摇,遂将华小凤以十石稻谷卖与贫农王老二为妻,华小凤则以假夫妻为掩护,在地下组织遭到彻底破坏,无法与党组织联系的严峻形势下,像一颗革命的火种,克服重重困难,发动群众,建立武装,与当地保安队胡大队长等敌顽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与大部队里应外合,胜利会师。该剧塑造了华小凤这名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生根、开花、结果的光辉形象。
(四)、听唱词: 生起了炉火架柴烧, 我重新再把鸡汤熬,。 愿亲人早日把伤养好, 重返前线立功劳, 放眼望,沂蒙高, 战斗豪情涌如潮, 革命烽火遍地起, 前仆后继驱虎豹。
(五)、教师讲解这段唱词的故事背景。这就是扬剧,《红嫂》选段。
(六)、介绍扬剧:
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在苏北农村香火戏、花鼓戏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唱腔可分为香火戏唱腔、花鼓戏唱腔和扬州清曲唱腔三类。伴奏乐器以二胡、中胡、琵琶为主。打击乐器也与京剧武场相同。 (七)、欣赏扬剧《红嫂》
《红嫂》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秋的山东沂蒙山区。贫农妇女红嫂送别丈夫上山后,自己坚持敌后斗争。一天她在山上挖野菜,发现我军排长方铁军负伤倒地, 音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