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解读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能力与写作素养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业务研究解读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能力与写作素养□杜淑琴

【摘

要】广播电台记者是广播电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能力与素养间接甚至直接影响着广

播电台的发展。要保持广播电台的生命力,提升其在媒体市场的竞争力,需要不断提高广播电台记者的个人能力与素养,其中采访能力与写作素养的提升更是不可忽视。

【关键词】广播电台记者采访能力写作素养

行业发展是靠人来推动的,广播电台记者作为广播电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播电台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媒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播作为传统媒体想要在新的环境下保持住自身特色与竞争力,适应新的竞争形势,就要格外注重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能力与写作素养。

系,共同决定了节目质量。广播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反映客观事实的重任,其公信力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久广泛传播过程中的日积月累。在实际报道中,广播电台记者是新闻事件追根溯源的探寻者,是运用专业素养将新闻事件传达给受众的整理者,成为直接或间接影响报道质量的首要因素,所以其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迫在眉睫,提高工作素养能够增强从业者的责任意识,促使其在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能力,是直接影响新闻报道质

一、广播电台记者采访能力与写作素养的重要性

广播电台记者最核心的两项工作就是新闻采访和写作,这两项工作与广播节目的制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

论修养和对音乐的审美价值观。他们对音乐节目的每一次编辑活动,都是一次对音乐作品原稿件不断优化和创作的过程。音乐编辑利用广播媒介的作用,把音乐信息和知识传播给受众,让受众身心得到愉悦。所以音乐编辑自身的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好的音乐编辑工作责任心强,思路清晰,对市场有一定的敏感度;熟悉管弦乐总谱及其他种类乐谱,对流行类乐谱有一定的了解,有较强的中外音乐史学知识和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

1.要有同中求异的个性意识,凸显节目特点,让听众对广播节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要在撰稿等方面下功夫。广播与电视相比,缺乏有效的视觉冲击;与报纸相比,缺乏文字和图片的冲击。所以应突出自身优势,运用亲切、生动的语言,配合动听、美妙的音乐,引发听众情感的共鸣。

2.具有音乐批评的能力,谨记媒体人与音乐人的双重身份,做受众的“把关人”。音乐活动中一个的重要组主动了解音乐批评的相关知识,熟悉音乐批评存在的本质、功能、标准、方法、主体、对象、体裁样式以及操作方法

等。对音乐做出客观的判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作品。这时候,音乐编辑就成了以正确音乐审美引导受众、以优秀作品影响受众的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的审美情趣发生着递进式的变化,音乐编辑在媒介传播环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断传播优秀的音乐文化是音乐编辑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时代,当代音乐编辑的工作是多维度、多视角的。编辑既要有统一规范的流程管理意识,也要有独特的策划组织能力,要融细致入微与宏观把控于一体,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创新工作中,打造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音乐节目。■

(作者单位:营口新闻传媒中心)

【参考文献】

[1]《广播天地》,2006年第4期;[2]《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明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3]刘芳.论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把关人”作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的能力素质.新西部,2012.14期;[5]恽星.音乐编辑的内涵与外延;[6]陈丽.了解听众心理确认应对方式.

,2006;[4]宋倩雯.浅析音乐编辑需要具备成就是音乐批评,音乐编辑要不断研究当下的音乐趋势,(社会科学版)

2019.1277

业务研究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广播电台记者采访能力的提升,是确保新闻报道及时、准确的前提。其次,其所挖掘出的新闻价值大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记者个人的专业能力,例如其采访过程中表现出的新闻敏感性、随机应变能力,记者如果能够掌握良好的采访技巧就能在采访中发现更多的新闻细节,增强报道的真实性。有的新闻事件存在渐进发展的过程,受条件因素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记者采访中需要对这些变化的细节展开调查,这样报道出来的事件才能够更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

广播电台记者的写作素养也会直接影响新闻报道质量。首先,良好的写作能力可以保证快速、准确完成稿件,同时保证报道质量,能够对报道的内容进行客观的描述,让受众对事件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其次,提升广播电台记者的写作素养也有利于其改变不良的写作习惯,促使其准确地完成新闻稿件,在最大程度上还原新闻真相。

二、广播电台记者采访能力与写作素养的提升策略

1.端正工作态度。广播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比,其在社会上的信誉度、美誉度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其所独有的特点,也使其具备自媒体不具备的新闻持续追踪能力,更利于开展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工作平台为记者提供了渠道优势,这就要求广播电台记者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保持良好作风,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在进行采访和写作时,谨记时刻维护广播电台的公众形象。其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有利于记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每一个稿件都用心对待,稿件质量自然会稳步提升,在保证真实性、准确性的基础上精益求精。端正态度,是形成严谨职业精神的前提,更是提高专业能力与素养的助力器。

2.正确把控采写尺度,灵活运用相关技巧。广播电台记者是新闻事件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传递者、加工者、整理者,新闻事件如何在受众面前进行展示、受众接收到什么样的新闻信息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广播电台记者的工作。首先,采访过程中的提问环节是一个重要环节,记者对采访主题的设定、对采访问题的设置、对被采访对象回答的细节捕捉等都直接影响到新闻事件的展现效果。写作过程是记者进行信息挑选、加工、整理的过程,需要记者把控好方向,采取适当的表达形式。例如,熟练运用各类新闻体裁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写作技能之一,短消息应该短、快、新,深度报道应该具有内容深刻性、充分延展新闻要素。

782019.12

3.重视采写细节,提升报道质量。传统媒体记者长期培养的吃苦精神、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强烈的新闻敏感性,在融媒体时代仍需要坚持。不管如何转型,作为一线记者,在新闻现场留下脚印,敏锐捕捉热点,分析思考,准确表达,都缺一不可。广播电台记者应该对每一个新闻事件、每一项工作内容的细节都给予充分重视。在信息爆炸式传播的时代,人们每天接收的信息繁杂而多样,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信息使受众感到应接不暇。

此时,就需要广播电台记者在采写过程中关注细节,对新闻报道进行细化处理,增强新闻报道的专业性与独特性。抓住细节会有利于记者形成独特的观点,同时注重与大众生活相结合,反映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以专业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增加人文关怀。最终,新闻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媒体的公信力与形象也得到了提升。

4.增强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在面对复杂的社会事物和不同人群时,为了保证新闻采写质量,记者自身要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广播电台记者的工作特性就决定了其要具备深入了解社会现实的能力,记者不能轻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这是职业素养对记者的要求也是记者需要不断追求的理想状态。突发事件不可预料,记者应随时准备开展采访工作,在任何环境完成写作工作,增强自身克服环境干扰的能力。

在今天的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只有大力拓展知识边界,优化知识结构,加强业务技能训练,使自己尽快成为一专多能的全媒体记者,才能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完成报道任务。新媒体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新技术不断涌现,渗入到新闻工作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广播电台记者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更新观念,做到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完成新闻采写工作。

三、结语

广播电台记者必须注重自身采访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广播电台也应对记者加强相应培养,促进广播电台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促进我国广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广播电视台)【参考文献】

[1]吴思妤.广播电台记者采访能力与写作素养培养策略分析[J].电视指南,2017(22):100;[2]高岩.城市广播电台记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新闻传播,201710):17+19;[3]李永平.广播电台记者采访能力与写作素养培养策略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19):1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