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领会本文的写作方法,了解文中所记叶圣先生的语文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教学重点:领会写作方法,了解叶圣先生的语文观点,对容和表达有自己
的心得。因为,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写人记事的
散文不再陌生,
但是除了掌握概述文章容的基本方法之外,他们还需要
提升对于文
章中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因此我把本环节设置为教学
重点。
教学难点:学习叶圣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因为这个学段,要求
学生在继续领会文章主要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
文字中蕴含
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我把本环节设置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自学互研。
.... .
. . . .
2、合作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提炼。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先生是什么样的。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用身边最简单易行的实物导入新课,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留心观察、积极思考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处处留心皆学问”。
板书题目:叶圣先生二三事。 2、新课讲授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解决生字、生词 字音:商酌、累赘、拖沓、搀和、冗长
(2)词义:累赘、拖沓、颠沛流离、沾溉、高文典册 (3)句子: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作者名片
.... .
. . . .
中行,原名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叶圣,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步骤二:初读文章,走进文本
1、通过略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写了关于叶圣先生的几方面的容?
2、作者在文章中表述了叶圣先生的哪些语文观点?(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A.“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
听,悦耳,说
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B.文风重视“简洁”。“了”“太”二字的运用。
C.重视语文,力求完美。“做”“作”二字的具体使用方法。 步骤三: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精读课文
a、回味先生的动作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第四段)
——用词简单,简明有理,行文平易,涵深厚。 b、 回忆先生的身影
.... .
. . . .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第三段)
——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凸显人物。 c、 理解先生的苦心
叶圣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 要常常想想叶圣先生的写话的主,以及提出这种主的深重的苦心。(最后一段,第九段)
——理性表达,反显真挚。 2、探究写法
a、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b、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c、在文风方面:行文平易、涵深厚,运用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真挚。
设计说明:习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抓住课文写作特点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非常重要。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习作文。通过步骤二和步骤三,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你的身边或者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像叶圣
.... .
. . . .
先生这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或事呢?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2)总结课文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当全部学习完文章之后,重新简述文章的容,可以使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作业设计:
A、找出文章中让你印象深刻或难以理解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和摘抄。
B、推荐阅读,叶圣著童话集《稻草人》 六、板书设计
13、叶圣先生二三事
中行 宽 待人 严 律己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