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二
壹、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热的时候泼冷水,冷的时候添把柴,逆水行舟,熨平波动”,这是政府于市场经济中应起的作用。由此推断,下述正确的陈述是:(C)
A.政府作为“见不见的手”始终于影响环境
B.壹个地区的经济环境只能靠政府的力量予以干预
C.政府作为“见得见的手”应该而且能够影响经济环境
D.于政企分开的改革时代,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是不理智的
2.下列不属于例外问题的有(D)。
(A)组织结构变革(B)重大投资(C)重要人事任免(D)产品质量问题
3.被称为决策“硬技术”的决策方法是指(A)。
(A)计量决策法(B)主观决策法(C)边际分析法(D)德尔菲法
4.(B)面对未来可能呈现多种状态,决策者虽无法事先确定究竟呈现何种状态,但可判断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
(A)确定型决策法(B)风险型决策法
(C)非确定型决策法(D)追踪决策法
5、相对于个人决策而言,群体决策既有其优点,也存于着比较明显的缺点。因此,必须根据所作决策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相应的决策方式,以下几种情况中,哪壹种通常不采取群体决策方式?(D)
A.确定长期投资于壹种股票B.决定壹个重要副手的工作安排
C.选择某种新产品的上市时机D.签署壹项产品销售合同
6.非程序化决策的决策者主要是(A)。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D)技术专家
7、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于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加入何种信息以后,该决策将变成—个风险性决策?(C)
A.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B.风险性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信息
C.不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D.不确定性决策;可能购买该奖券的人数
8、决策是企业的核心内容,企业中的各层管理者均要承担决策的职责,关于决策的解释,哪个更正确(A)
A.越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所作出的决策越倾向于战略性、风险性决策
B.越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所作出的决策越倾向于常规的、科学的决策
C.越是企业的基层管理者,所作出的决策越倾向于战术性、风险性决策
D.越是企业的基层管理者,所作出的决策越倾向于非常规的、肯定型决策
9、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的区别主要于于(C)
A.风险型决策面临的是多种可能自然状态,不确定型决策面临的是无法预知的自然状态
B.风险型决策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于不确定型决策来说要小
C.风险型决策能够预测未来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而不确定型决策不能
D.二者的区别不明显
10.某品牌电视因于电视机上加装VCD播放器而大受欢迎,这属于(A)。
(A)差异化战略(B)无差异化战略
(C)集中战略(D)成本领先战略
11、公司质管部经理老吕于质量管理的总体目标、步骤、措施等方面和公司主要领导人有不同见法。老吕认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于公司上下且
未得到充分重视;公司领导则认为,他们是十分重视产品质量问题的,只是老吕的质量控制方案成本太高且效果不好。最近壹段时间,这种矛盾呈现激化现象。壹天上午,老吕接到公司周副总的电话,通知他去北京参加壹个为期10天的管理培训班,而老吕则认为自己主持的质改推进计划正于紧要关头,壹时脱不开身,公司领导应该是知道这个情况的,他们作出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不支持甚至是阻挠自己的工作。因此,老吕不仅拒绝了领导的安排,仍发了壹通脾气;而公司周副总也十分恼火,认为老吕太刚愎自用,双方不欢而散。你认为这里出现的沟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D)
A.周副总发送的信息编码有问题B信息传递中出现了噪音
C.老吕对于周副总的反馈有问题D.老吕对于信息的译码出了问题
12、如果发现壹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较少,这意味着该组织:(B)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
B.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存于问题,需要调整。
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于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13、人际沟通中会受到各种“噪音干扰”的影响,这里所指的“噪音干扰”可能来自
于:(A)
A.沟通的全过程B.信息传递过程C.信息解码过程D.信息编码过程
14、据资料表明,语言表达作为管理沟通的有效手段,可分为三种类型:体态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43%、7%。根据这壹资料,你认为下述哪种观点正确?(D)
A.这份资料有缪误,因为文件存档时,最常用的是书面语言
B.体态语言太原始,大可不必重视它
C.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仍是口头语言好,体态语言太费解
D.管理沟通中,体态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5、组织规定的汇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议制度、上级指示按组织系统逐级下达、或下级情况逐级上报等属于(A)
A、正式沟通B、非正式沟通C、单向沟通D、上行沟通
16、分权的主要意义于于:(C)
A.能够让下级来参和上级的决策,从而提高下级的工作积极性。
B.以使上级领导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对外关系。
C.以减轻上级领导的工作负担,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处理高层管理问题。
D.使得下级能够先斩后奏,从而提高应变能力。
17、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壹个部门拥有实权的是(B)
A.这个部门的领导能够快捷的接近组织的最高决策层
B.预算内的开支能够获得批准
C.该部门所得预算资金比其他部门高
D.该部门的人员晋升比率比其他部门高
18、早晨8点30分,公司常务副总、董事老杜接到市政府电话,通知企业开展冬季消防检查;10分钟后老杜打电话给保卫部,通知他们去处理这项要求;9点15分,老杜接到库房电话,被告之房屋后墙再次被人敲了个洞,又有几十箱产品被偷走;8分钟后,老杜打电话给市公安局请他们改善本地治安情况……。整个上午老杜接电话、打电话,倒也挺忙。根据管理方格理论,你认为老杜最接近哪种类型领导者?(A)
A.1.1型B.5.5型C.9.1型D.1.9型
19、不少人分不清管理和领导这俩个概念的差别。其实,领导是指:(C)
A.对下属进行授权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B.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C.通过沟通,影响组织成员,使他们追随其所指引的方向,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D.通过行政性职权的运用,指挥组织成员按既定行动方案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0.提出期望理论的是(C)。
(A)马斯洛(B)卢因
(C)弗鲁姆(D)亚当斯
21.根据双因素理论,下列选项中(B)不属于激励因素。
(A)成就(B)地位
(C)责任(D)工作中的成长
22.企业中,常常见到员工之间于贡献和报酬上会相互参照攀比,你认为员工最可能将哪壹类人作为自己的攀比对象(D)。
(A)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B)员工们的顶头上司
(C)企业中其他部门的领导(D)和自己处于相近层次的人
23、激励的对象主要是(B)
A.组织目标B.组织范围内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C.员工的需要D.组织范围内的员工的利益
24、产生激励的起点是(B)
A.欲望B.未得到满足的需要C.动机D.希望
25、某高中生成绩不错,他估计自己有80%的把握能考上大,且
且他也希望考上,其渴望程度为100%,那么高中生考上的大学的激励水平为(B)
A.100%B.80%C.50%D.88%
26、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下列需求哪项是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A
(1)就业保障;(2)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3)工作的挑战性;(4)同乡联谊会;(5)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
A.(5)(1)(4)(2)(3)B.(5)(4)(1)(3)(2)
C.(5)(4)(1)(2)(3)D.(5)(1)(3)(4)(2)
27、小张下岗后开了壹间小型餐饮店。他知道,要取得运营成功,除了要有可口的饭菜外,周到的服务和和顾客的良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他采取了如下控制措施:①于店内显眼的位置挂壹本顾客意见簿,欢迎顾客提出意见和批评;②让领班严密地监视
服务人员的行为,且
对棘手问题的处理提供协助和建议;③于员工上岗之前进行工作技能和态度的培训;④明确规定半年后要对服务质量好的员工给予奖励。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
A.④和①壹样,均属于事后控制
B.①是事后控制,②是现场控制,③是事前控制
C.④属于激励措施,不属于控制措施
D.③属于激励措施,不属于控制措施
28、有人说,人的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从管理学的角度这句话说的是(B)
A.事后控制比事前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事后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事后控制更为重要D.现场控制比事后控制更重要
29、小王是壹家合资企业的总经历助理,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总经理要求他研究提出壹套加强企业的管理控制,建立企业有效管理控制系统的可行方案,总经理于提出工作要求时提醒他壹定要做到“牵牛要牵牛鼻子”,小王分析了半天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牵“牛鼻子”和什么是“牛鼻子”。你认为下面的哪壹条是总经理说的“牛鼻子”(B)
A.确定控制对象B.选择关键控制点
C.制定标准D.采取纠偏措施
30、某管理学教授于介绍管理控制职能时,列举出以下的工作内容:(1)《中华工商时报》聘请读者开展每月壹次的评报活动;(2)燕园学校制定壹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教工遵守;(3)质检人员于仓库内检查产品质量;(4)某桥梁厂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对原材料进行检验;(5)三威洗衣粉厂厂长发现产品销路不畅,做出加强促销的决定;(6)某大学内监考老师于考场内巡视;(7)某餐厅老板每周查见顾客意见本;(8)干旱地区的农民于春天播种耐旱作物的种子,请问以下哪壹类不属于反馈控制?(B)
A.(1)、(3)、(5)、(7)B.(2)、(4)、(6)、(8)
C.(2)、(4)、(6)、(7)、(8)D.(1)、(2)、(3)、(5)
二、判断题
1、目标管理是壹个组织领导确定组织目标且
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和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2、人力资源的开发,组织规模的确定以及物资储备等均属于长期战略决策。(╳)
3、企业生产计划、设备的更新、新产品的定价等均属于战术决策的范畴。(√)
4、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销售计划的制定等均属于战略决策的范畴。(╳)
5、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
6、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往往体当下市场占有率上,它决定了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和速度。(√)
7、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动性决定了环境的复杂性。(╳)
8、组织部门化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确定完成任务需要设定的部门数目,而有效的管理幅度是决定组织中部门数目的最基本因素。(╳)
9、组织层级和组织规模呈反比,和组织幅度呈正比。(╳)
10、权力是职权的部分集合,壹个人能够不必拥有权力但却能够拥有职权。(╳)
三、名词解释
决策
控制职能
霍桑实验
直线职权
人际技能
四、简答
1、霍桑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目标的作用有哪些?
3、组织职能的过程是什么?
4、如何限制职能职权的使用
5、职能部门化的优缺点
五、论述
决策制定的步骤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
(1)多年来,公司是按照职能系列组织起来的,由几位副总裁分管财务、销售、生产、人事。采购、工程以及研究和发展,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已把其产品系列扩大,从商用计算机扩展到复印机、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机床用计算机控制设备以及电动会计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以下情况感到关注:该公司的组织结构使总裁办公室以下的人员机构无法对公司的利润负责,无法适应目前于外国许多国家进行的业务的广泛性,且
且似乎加固了阻碍销售、生产和工程各职能部门之间有效协调的\"壁垒\"。此外,有许多决定似乎除了总裁办公室以外,其他任何低于这壹级的均不能作出。因此,公司必须进行组织变革,总裁将公司分成10个于国内和海外的各自独立运营的分公司,每个公司对利润负有全部的责任,这种组织结构其实就是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各个事业部(分公司)作
为独立核算的单位,于运营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总公司运用利润指标对其进行控制,每个事业部是壹个利润中心。(10分)
2、从实际来见,公司总裁于组织变革时,也就是由原来的职能制转向事业部制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1),总裁对分公司不能实行充分的控制了,如各分公司经理无视总公司的方针和策略,各自运营自己的业务,(2)各事业部之间的横向协调困难了(3)管理成本提高,资源浪费,如:分公司于采购和人事职能方面出现了大量的重复。
面对公司重组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总裁撤回了分公司经理的某些职权,且
要求他们就下述重要事项决策应征得公司最高管理部门的批准,即:(l)超过1万美元的资本支出,(2)新产品的推行,(3)制定销售和价格的策略及政策,(4)扩大工厂,(5)人事政策的改变。这样势必涉及到分公司的利益问题。
于对壹些重要的权力进行重新集权时,总裁有必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分公司的经理能够理解公司的意图,从而减少阻力。(1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