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立根油滴实验
电荷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值,一切电量都是它的整数倍。这种电荷的量子性结构,首先由法拉第电解定律导出。但通过对具体带电粒子,电荷量的测定,直接证实电荷的量子化,并精确测定电荷量子——电子的电荷量,是密立根于1911年通过油滴实验完成的,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密立根油滴仪测定油滴的电荷量。
2.推证基本电荷量——电子的电荷量,确认电荷的量子特性。
3.掌握油滴法测电子电量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及方法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从1907年开始进行测量电子电量实验。1909~1917年他对带电油滴在相反的重力场和静电场中的运动(即密立根油滴实验)进行了详细研究。1913年发表的电子电量测量结果为Q =(4.770±0.009)×10-10静电单位电量=(1.590±0.003)×10-19C,并证明了任何物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Q的整数倍,即电荷的量子性。
图1
本实验用平衡法测量油滴所带的电量。轻质润滑油从喷雾器喷出时形成油雾,油雾中的极微小油滴游离中相互摩擦而带有极少电荷。设油滴的质量为m,带电量为q,处于两水平放置的平行极板之间,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距离为d,则其在极板间将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mg,一个是静电力qE,如图1所示。调节两极板间的电压,可使两个力达到平衡,此时有
Ud (1)
mgqEq由上式知,测量油滴所带电量q时,除了测出U和d之外,还需要测量油滴的质量m,由于m很小,故需用间接方法测量。平行极板间不加电压时,油滴受重力作用而加速下降,但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下降一段距离达到某一速度时,阻力fr与重力mg平衡(忽略空气浮力),油滴将匀速下降,根据斯托克斯定律,此时有
fr6rmg (2)
式中是空气的粘滞系数,r是油滴的半径(由于表面张力原因油滴总是呈现小球状)。设油的密度为,油商的质量m可用下式示。
4mr33 (3)
由式(2)、式(3)得油滴的半径为
r92g (4)
对半径小到10-6m的油滴,由于其半径接近于常温下空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约10-7m),此时斯托克斯定律不严格成立,需要做如下修正:
1bpr (5)
'式中b为修正常数,b=8.22mPa·m,P为大气压,单位为mPa。用'代替式(2)中的,并代入式(3)有
491mb32g(1)pr (6)
32式中还包含油滴半径r,但因它是处于修正项中,不需要十分精确。
油滴匀速下降的速度可由实验测量,当两极板间的电压U=0时,设油滴匀速下降的距离l,所需时间为t,则
lt (7)
由式(1)、式(6)、式(7)有
32d18lq2gt(1b)Upr (8)
=1.83×10-5kg/实验中取=977kg/m3,(m·s),d=5.00×10-3m,b=8.22mPa·m,
l=2.00×10-3m,g=9.80m/s2,P=1.013×108mPa。
代入式(5-8),得
q1.431014[t(10.02t)]321 (C)U (9)
式(9)为本实验的测量公式。
实验中测油滴静止不动时的平衡电压U;另外测U=0时,油滴匀速下降2.00×10-3m的时间t,则可求得q。
由于每个油滴所带电量是随机的,为了验证电荷的量子性和测定基本电荷,需要根据大量的q的测量值,做必要的数据处理才能获得应有的结果。一般所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两种。我们用其中比较简单的方法,也就是对大量的测量值q求最大公约数,这个最大公约数就是基本电荷e值。
仪器构造及使用
密立根油滴仪、秒表、喷雾器、轻质润滑油等。
密立根油滴仪包括油滴盒、防风罩、照明装置、显微镜、水准仪等,全部固定在一块底板上,由调平螺丝和兼作底架的电源箱连成一体,如图2所示。
图2
1—油滴盒 2—有机玻璃防风罩 3—有机玻璃油雾室 4—油滴照明灯室
5—导光棒
6—调平螺丝(三只) 7—水准泡 8—测量显微镜 9—目镜组 10—接目镜
11—调焦手轮
12—电压表 13—平衡电压调节旋钮 14—平衡电压换向开关 15—升降
电压调节旋钮
16—升降电压换向开关 17—紫外灯(防风罩内) 18—紫外区灯按钮开关(显
微镜右侧)
油滴盒由两块精磨的平行平板电极组成,其间距d=0.500cm,上电极板中央有一个直径=0.4mm的小孔,油滴从此落入两极板之间。有机玻璃防风罩套在油滴盒外边,以避免周围空气对油滴的影响,防风罩上边是油雾室。
显微镜的目镜中装有分划板,如图3所示,共有七线六格,每格相当于0.050cm,分划板中间的横向刻度尺是用来测量布朗运动的。
图3
电源可提供0~500V连续可调的直流平衡电压,由电压表读数“平衡电压”拨动开关置于“0”时,上下极板间短路并接“0”电位,拨在“+”时,表示平衡中的油滴带正电荷;拨在“-”时,表示平衡中的油滴带负电荷。
电源可以单独提供0~500V的升降电压,它也可以连续调节并通过“升降电压”拨动开关叠加在平衡电压上,该电压用来移动平衡油滴的上下位置。升降电压高,油滴移动速度快,反之则慢。该电压在电压表中无指示。也无须读数。
实验内容
1.调节调平螺丝,使水准仪气泡居中,接上电源,打开油滴仪开关。
2.将平衡电压开关和升降电压开关置于“0”,将一细金属丝插入上极板中心小孔,调节显微镜,直到看到清晰的金属丝像。
3.用喷雾器向油雾室喷油,并调照明棒和微调显微镜,使油滴又亮又清晰。此时要注意:
3.1 喷油时,喷雾器的喷嘴不得插入油雾室内。
3.2 喷油时,捏喷雾器的橡皮球一二次即可,以防油喷得过多而堵住油雾孔。
3.3 喷雾器为玻璃制,要轻拿轻放。使用完毕,应使喷口朝上放人盒中,以免漏油。
4.用平衡电压开关选择油滴,电压200V左右为宜,调至油滴静止。用升降电压开关和平衡电压开关,使油滴静止在第一条横线上,读出电压U的值。所选油滴应在视场中间部位。
5.平衡电压开关拨至“0”,使油滴到第二横线时开始计时,到第六条横线止(从下向上记)。
6.油滴的质量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电荷量的测量,时间以10—30s为好,不要用此范围以外的油滴。
7.选三个以上的油滴,每个油滴重复3~5次,分别多次测量U和t,代入式(9)求各自的电荷q。
8.将求得的q用e的公认值1.60×10-19C去除,得出最接近的整数n,再用它去除q,即可得实验测量值e实。
9.计算所测各油滴e实实的平均值e实,求出测量准确度。
注意事项
1.利用金属丝调焦时,一定要将两个电压开关均置于“0”,防止极板短路。
2.喷油时,两个电压开关均要置于“0”,待看到油滴后再调节电压。
讨论题
1.未将电压开关置于“0”时用金属丝在油滴盒中调焦,将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2.喷油时为什么将电压开关置于“0”?
3.所选油滴如果在两极板边缘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4.对同一个油滴进行多次测量时,每次都要重新聚焦、微调平衡电压,为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