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能匋尊 周番生簋 史 盤 毛公鼎 齊候鎛 汗簡 小篆 楷書(一) 楷書(二)
‚能‛處見子商器能匋尊,以上所列前五種金文關於‚能‛前後時期的構形,並無較大的變化,直到汗簡﹑小篆的寫法都大同小異。‚能”是個象形字, 象能頭,肉象能身, 象能足,皆借字形為物形。後來, 楷化為‚ ‛, 楷化為肉,所以發展到楷書就變為‚ ‛字形,到‚能‛已看不出其所象形之物。‚能‛是‚熊‘的本字。許慎《說文解字》:“ ,熊屬,足似鹿,從肉, 聲。‛能獸堅中,故偁賢能。而疆壯稱能傑也。凡能之屬皆從能。‛許慎很清楚地指明了它的本義和引申義。但正如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所指出的:‚能字的賢能﹑能傑之義行而本義幾廢矣。‛徐鉉曰:‚ 非聲,疑皆象形,奴登切。”錢坫曰:“能獣以下疑後人所加。翟雲升曰:集韻引能傑作賢傑。”王筠曰:“動物之象形而兼意與聲者,能與龍是也,蓋獣類象形著多,不能一一畢肖,故有所兼以成之也。顧能字即就意聲以為形,非如他字,截然為二為三也。徙能之字皆截然為之。其作 者近是。部首作 ,善矣,惜少一畫,惟墿山碑作 ,無可議。”張文虎曰:“徙肉無義。凡能熊罷龍之字, 皆象其首,如豸篆之例。”徐灝曰:“能古熊字,《夏小正》曰:能罷則穴,即熊羆也。羆故作 亦其證。叚借為賢能之能,後為借義所専,遂以火光之熊為獣名之能,而昧其本義矣。‛徐説甚是。
高鴻縉曰:能之為獣,即許書熊下所雲似豕。山居,冬蟄,蟄用砥掌,名曰蹯,味中最美,煑之難孰者也。以其足掌特異,故其字先繪其足掌。以其似豸多肉,故又從肉。但 ,非文字, 聲,此獣名也。至於熊乃火光耀盛之形容詞,從火,能聲。西山經:其光熊熊。注,光氣炎盛相焜燿之貌,是也。後世借獸名之能以為賢能、能傑(狀詞或名詞)、能豰(助動詞)等義,乃通叚。火盛之熊以為居冬蟄之獣名,久叚不歸 。此説甚是。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 字(能季彞),隸定為‚ ‛。戴家詳曰: 疑即能字。從能從邑省,金文有關國邑的地名,每每從邑以區別之。秦《詛楚文》‚商於”之‚於”作‚ ”,三體石經僖公殘石‚溫”作‚ ”。能作為國邑名,故從邑省。能古與熊通, 季即以地為姓,即楚國熊姓。是。
‚能‛還有‚耐‛之義。王先謙《補注》‚按,古者能字皆作耐,字亦取堪任其事之意。”《禮記·禮運》:‚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鄭注:耐,古能字。敦觀本《尚書》能字並作耐。另,《漢書》耐字也多作‚能‛。如《食貨志》:‚能風與旱‛,《趙充國傅》:‚漢馬不能冬‛等,‚能‛字,並雲‚能譲曰耐。‛
綜上,‚熊‛本義表示動物‚熊‛,後以地名為姓表示楚國熊姓。由‚熊獸堅中‛引申為賢能,又因疆壯義引申為能傑之義,進而由‚堪任其事之意‛故有耐之義,所以如今方有能耐並用,二者成並列結構形成一個固定的詞語。
關於‚能‛的音符問題,不同于徐鉉所說‚ 非聲 ,疑皆象形‛的觀奌,馬敘倫對於宗周鐘銘‚ ‛字認為‚乃古象形,小篆由此而變。又以 為聲,鼎臣不知音,故云 非聲。‛馬敘倫或認為是以 為聲符的。于省吾也認為:‚‘能 ’是個獨體象形字而用‘ ’為音符。獨體象形字而具有部份表音,乃是一種新的發現。例如:甲骨文的羌字,初形本作 ,而其上部為半省聲;甲骨文的麋字本作 ,而其上部從 (眉)聲;甲骨文小麥的 字本作 ,既從禾又從來聲。這些都是‚能‛為獨體象形字而用‚ ‛為音符的例證。再者,《周禮··大宗伯》的‚司中‛,鄭注謂‚司中,三能三階也”。孫詒讓《周禮正義》引宋均注,謂‚能,今之台字也。”《史記·天官書》的‚魁下六星,兩兩相比者曰三能‛,蘇林注謂‚能音台‛。按‚以‛字為隸變,《說文》作 ,誤以為‚從反己‛。其實,‚以‛之古文本作 ,晚周金文孳乳為從口之台。‚以‛屬喻紐四等字,古歸透紐,透、定相為清濁。又‚能‛與‚以‛為曡韻,故知二字聲與韻並相通。則‚能‛為具有部分表音的獨體象形字是可以肯定的。
能,古音奴來切,讀如‚耐”,在《廣韻》中又作‚奴代切‛,‚代‛與‚來‛ 韻母相同讀作[Di]。後‚能‛轉為‚奴登切‛讀作[ nen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