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H 王{Z《 认知框架下隐喻和转喻的联系与区别 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例 汪雅丽 王斌 摘 要: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两种修辞格.也是人类重 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才使得词人在写诗的时候把自 要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认知模 己的哀思、感怀化作信笺,期待着信鸽把它带走送达 而 式。本文从认知的视角。系统地阐释隐喻和转喻的联 到她思念的人的手上 诗人把自己的心事具体化.系以及在认知机制、突显模式和认知功能等各个方面 且由于用情太深.还将之分为千万封信笺。词人将抽 的区别。 象概念具体化为可以感知、量化的具体事物,让读者 关键词:隐喻转喻认知联系区别 更能体会其心事的沉重 与隐喻相同.转喻也是基于人们的基本经验.实 引言 际上是概念性的、自发的、无意识的认知过程。这一过 隐喻和转喻作为修辞方式.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 程可以让我们通过一个事件与其他事件的关系对该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期。他的《诗学》和《修辞学》奠定 事件进行概念化 转喻中部分代整体这一类型就是基 了隐喻和转喻作为修辞方式的中心地位 认知语言学 于人类对于同一事物不同部分的体验而来 的兴起.使得人们对隐喻和转喻的研究有了崭新的视 例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 角 认知语言学在2O世纪80年迅速发展.Lakoff和 学》,颜真卿) 一、Johnson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中国古代由于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对外交流活 We Live By)一书可以视作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动.所以人们对于头发颜色的认知仅限于黑色和白 他们认为隐喻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它是人类深层次 色 由于古代人生活较之健康.并未受到污染、辐射影 的认知机制.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一种思维方 响.年轻人的头发一般呈现黑色.只有在步入老年之 式,并且无处不在。从20世纪90年代末.转喻的研究 后才会变为白色 所以这才使得诗人对头发的颜色有 开始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Radden和Kovecses认 了这样一个认知.“黑发”就指称年轻人,“白首”就指 为隐喻是比转喻更加基本的认知模式 老年人。这要是放在现代.一定会有人指责诗人不严 虽然隐喻和转喻作为重要的认知模式吸引了众 谨 现在“白首”的可能是年轻人.而老年人为了美观. 多研究者的目光.然而.关于这两者的联系和区别的 头发也往往弄得乌黑锃亮的 著作还是相对比较缺乏.本文试从认知角度对这两者 进行系统、全面对比研究 二、隐喻和转喻的联系 古森斯(Goossens1创造了“metaphtonymy”(隐转 两者有着不同的运作机制和本质的概念.是具有不同 喻)来说明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并且存在交叉地段。他 的结构和功能的 区分两者的区别有利于我们更加清 把人体部位语料库(Body-Part Corpus)中出现的隐喻 楚地认识隐喻和转喻的本质.从而对认知语言学进行 和转喻分为源自转喻的隐喻、隐喻内含转喻、转喻内 更深入的理解 含隐喻、源自隐喻的转喻。其中,后面两类因很难概念 (一)认知机制不同 化而比较罕见(Deignan,2005)。虽然隐喻和转喻是相 1.映射基础不同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看.隐喻是建立在相似 互独立的认知模式.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离的 (similarity)之上。而转喻则是建立在相关(relevance) 或者邻近(adjacency)之上。隐喻和相似之间存在着一 语言中既有基于相似性的隐喻.同时隐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类事 种辩证关系.物来认识、理解和经历另一类事物 根据《我们赖以生 喻也可以创造相似性 而这种相似性的基础就是两者 存的隐喻》.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感知提供我们理解 要有相同的特征 联系。 (一)两者都是基于体验 三、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虽然隐喻和转喻都是人们的基本认知模式.而且 两者是一个连续体。之间存在着重叠地带.但是由于 的基础.而当我们把经验看做实体.我们就能够对其 在书中指出了一些基本隐喻.其中“LOVE IS A 进行指称、分类、定量。所以隐喻是基于我们对世界体 JOURNEY”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杜牧的“只应明月见, 验的认知结果 千里两相思”便是把爱情隐喻为旅途。人们在爱情中 例1.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春思》, 李清照) 会体会到对未知的迷茫.有了进展的欣喜若狂和随时 会产生变数的不确定性。由于人们在这两种情境中体 李清照一生坎坷。一直都在颠沛流离.四处奔波。 会到相似的感受.所以把爱情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隐 对于她而言.传递信鸽的经历应该数不胜数 每一次 喻为旅途就显得很正常。然而.转喻是建立在相关的 放飞都带着希望.每一次凭窗等待都满怀憧憬。正是 基础之上.也就说明转喻连接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 201 3年第1 2期 安徽文学 随机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用“hand”和“水手”表示船员 的说法.造成这一转喻方式的相同是由于船员在船上 妻 的取舍和安排 人们在认知某一事物时会因为注意的 薹 焦点不同而突显出事物不同的侧面 隐喻是建立在相 蚕 的工作基本一致导致的。船员在船上工作,最为凸显 似性之上.而两个具有相似性的事物能被隐喻联系起 萎 的就是他们的“手”.手作为人体的一个器官.和人体 来首先是要经过突显 事物具有无穷的特征.然而相 具有相关性.所以用它指代船员再好不过了。 似是基于两种事物特征的相同.既然这种特征要在众 昌 2.映射模式不同 多特征中被挑选出来.就要经过自我突显。因此。隐喻 隐喻是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映射.是系统结构投 就是不同域的事物之间相似特征的相互投射 例4中 射.它由两个域构成,一个是结构相对清晰的源域 镜子和爱情都各有特征.能够将镜子投射到爱情之上 (s0uree domain),另一个是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 首先是经过两者特征的突显。这一特征就是圆。这种 (target domain) Lakoff认为隐喻是基于从一个ICM 突显是需要两种特征同时进行.缺一不可 转喻通常 (理想认知模型)向另一个ICM的映射。通过映射限 被用来指阐释整体和部分关系的认知模式.一个整体 定了两个ICM之间的关系 由许多部分组成.而为什么就偏偏选择了某个部分去 例4.君心匣中镜,一破不复全。(《去妇》,孟郊) 替代整体?这是因为在转喻过程中.源域和目标域的 相关联系也是建立在事物的突显之上 与隐喻的突显 不同.转喻的突显是一方的突显 例5中由于“丝竹” 制成的乐器在古代众多。在表达音乐这一概念的时候 “丝竹”完成了自我的突显.因此被选择成了源域 四、结论 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模式在生活中 图一 无处不在 早期人们一直注重隐喻的研究。并把转喻 古代诗人喜欢用镜子比喻爱情.因为在古代镜子 归为隐喻的一种.后来Radden等人为转喻开辟了自 通常被做成圆形.而且越好的镜子表面越是光滑。这 己的发展空间.并认为转喻是比隐喻更为基本的认知 正好和爱情的特征相似:夫妻二人是一体不可分割. 模式 由于两者都是人类的思维方式.所以都具有体 团团圆圆 而且通常当镜子被打碎也用来隐喻爱情的 验性.和人类的活动分离不开。 破碎.且一旦有了裂痕就难以修复,这些都和人们对 虽然在认知方式上极为相似.但是无论从认知机 于爱情的体验如出一辙。 制还是从认知突显出发。两者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而转喻是指一个概念域的内部透射.是随机投 隐喻中.作为理解工具和目标事物要分别处于两个概 射 它是指在同一个ICM之内表述和理解“部分与整 念内.而转喻中的两种事物则是从属于一个概念域内 体关系”的认知现象.即可用一个部分来认识整体或 的不同部分 隐喻是构建在相似的基础上.是两种事 另一个部分.或通过整体来认识部分。 物特征同时突显的产物:而转喻则是构建在相关的基 例5.临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琵琶 础上.是一种事物突显的产物。一般而言,隐喻的映射 行》。白居易) 是单向的.而转喻的则是双向进行的 概念映射 两者关联性的研究使我们对隐喻和转喻哪一个 更加基础愈发清楚.同时对两者的本质性区别的探索 也使得我们对认知语言学的运作机制更加了解 参考文献 【1】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1 Radde ̄G..The Nature of Melancholy:From Aristotle to Kristeval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图二 『31 Radden,G.&Z.Kovecses.Towards a theory of me— 图二中丝竹和音乐的映射过程代表经由部分认 tonymy『2 ̄]//In Pantller,U.&G.Radden(eds.).Meton— 识整体的过程.音乐是由乐器、演奏人共同产生的,所 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C].Amsterdam:John 以乐器的材料只是音乐的一部分。古代因为工艺和材 Benjamins.1999. 料的限制,乐器的品种、材质单一,弦乐器和管乐器都 [4]陈俊丹.隐喻和转喻中认知突显的对比分析『J】.语 是由丝竹做成.所以人们认知音乐是通过丝竹做的乐 言本体研究.2012. 器来进行的.所以人们用丝竹来指称由它演奏的音 『51胡梁雁.李清照诗词中的隐喻和转喻分析fJ】.襄樊 乐 音乐和丝竹是由乐器构建起来的相关,它们都属 学院学报.2012(33):55—60. 于音乐这个领域。换做现代。人们肯定不再使用丝竹 [6]王朝阳.隐喻与转喻的对比研究[J].作家杂志,2011 来指代音乐.因为乐器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它来打造 (1). 了。 f7]朱建新,左广明.再论认知隐喻和转喻的区别与关 (--)认知突显不同 联f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226):59—62. 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突显是指对所传达的信息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201 3年第1 2期安徽文学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