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及范文:业癖共生,赤子其人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及范文:业癖共生,赤子其人

【篇一】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及范文:业癖共生,赤子其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作为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头脑中转动着数字、公式以及天书般的阐释;同时,爱因斯坦又钟情音乐,总与小提琴为伴。一边是科学创造,一边是乐声袅袅,工作与爱好领域不同而和谐共存。

我国化学界先驱、化学家张子高业余喜欢收藏古墨,他说:“藏墨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研究化学史的一个小方面。”因为好墨讲究胶轻、烟细、杆熟,涉及胶体化学的知识。职业和兴趣如绿叶配牡丹,相得益彰。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材料体现了两位科学家的事例,引导同学们探讨工作与爱好之间的关系。

材料第1段主要讲述工作与爱好属不同领域,两者互补,使爱因斯坦既收获事业上的成就,也得到生活中的乐趣。据此可提炼出“培养工作领域外的爱好大有裨益”“厘清工

作与生活,能促动专业技能和经验的提升”等立意。

第2段主要讲述张子高的工作与爱好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既拓宽了知识技能的广度,又加深了兴趣爱好的深度。据此可提炼出“工作与爱好同源同流大有益处”“爱好能够从工作中得来,又能够促动工作”等立意。

分别针对两段材料来立意固然能够,但综合起来立意更佳。如:人的一生在工作中忙碌,在生活中奔波,培养积极健康的爱好能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

立意时,必须围绕工作(职业)与爱好(兴趣)之间的关系,若只谈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或单方面谈工作或爱好,则视为偏题。

【优秀作文】:业癖共生,赤子其人

心曾说过:“凡是伟大的,都是叛逆的。”诚哉斯言,爱因斯坦与张子高两位巨匠,在嗜业如命的牛顿等前辈面前,因其癖而看似叛逆。

不过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业癖共生才得以成就赤子其人。

如爱因斯坦那样使业癖在同一维度里共存并不难,只消一点合理性与自制力,便不会有“业精于勤荒于嬉”之殇。美国历任总统中口碑颇佳的林肯饮酒十分克制,广藏美酒却又滴酒不沾,他自言:“我几不喝酒,因为我不太喜欢酒。”在《猫》中,老舍先生抱怨猫是其侍弄花草的毒手,但也能精心安排,没有玩物丧志。

非是业难,非是癖蛊,业癖共生,然后赤子。

这就是说,在高速发展转向高质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产生活已无法为单一维度所满足了,因而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是多维度的创新。

这就需要业癖共生的手段用以创新了。如张子高老先生一样,使业癖成为一朵双生花,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和谐共生,为化学研究打下了牢固基础。热爱播音艺术的北大法学院高才生撒贝宁,在言语厮杀的法庭辩论中脱颖而出,登上了《今日说法》的主讲之座;“陪跑”诺贝尔文学奖多年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凭借常年跑步锻炼出来的体魄和毅力,完成了为“跑步的热爱而写”的《舞!舞!舞!》,其文章血气旺盛过人,实不可不谓业癖共生之效也。

业癖共生是不同领域交流、借鉴、融合的产物,是多重维度下思想如天光乍起般的碰撞,它使匠人被塑作大国工匠,它将时代青年提拔成人才,于是时代推陈出新,赤子持续涌现。

由是观之,我们不但要解构职业与爱好的关系,更要构建其间联系;我们不但要使业与癖成为共同体,更需要使自己成为业癖共生的共同体。要以饱满的热情,探索业癖共生所开辟的新维度、新世界。这样看来,各中小学开设的社团活动、社会上日渐风靡的优秀“斜杠青年”,也是理固宜然,令人欣慰而心怀憧憬了。

坚定自己的职业,听从你心,爱你所爱,如此业癖共生。愿你我皆为此等赤子,以执时代之牛耳,实为可待!

【点评】

文章的亮点是文白相间的语言,如“非是业难,非是癖蛊,业癖共生,然后赤子”“由是观之”“理固宜然”等,錯落有致,朗朗上口。

文章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开头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业癖共生才得以成就赤子其人。”接着用爱因斯坦、林肯、老舍等人的事例,说明“业癖在同一维度里共存并不难,只消一点合理性与自制力”,“业癖共生是不同领域交流、借鉴、融合的产物”,由此得出结论:“不但要解构职业与爱好的关系,更要构建其间联系”,“不但要使业与癖成为共同体,更需要使自己成为业癖共生的共同体”。最后一段再次呼告,点明题意,呼应开头。

但文章在第3段论述业癖共生需要一点自制力时,因为没有表述清楚,让人体会不到林肯和老舍的“自制力”体现在何处——林肯既然不喜喝酒,又何谈“克制”?老舍的“精心安排”指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导致论据的说服力有所减弱。

【篇二】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及范文:融于集体,彰显价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所以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根植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

浪花的对话给人深刻的启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就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很多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寓言哲理性材料,准确、全面解读材料寓意是写作成功的关键。材料中浪花因“与波浪紧密相连,植根于波浪之中”,所以“永开不败”;火花“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据此可立意为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和时代,才能永葆事业的青春,创造永恒的价值。一味突出个人,只能像火花一样,转瞬即逝。

本寓言材料既考查理性思维,也考查价值观,可联系现实把“个体与群体”“瞬间与永恒”这两个词组或其一的辩证关系分析透。“群体”,可联系到“国家”“民族”“社会”,也可联系到“文化”“习俗”“风格”“流派”“精神风貌”等;所写内容要体现辩证关系:个体与群体不可分割,没有个体就没有群体,而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它要受到群体的制约,而情感上的荣辱与共、心理上的相互依存、行动上的相互支持以及共同的奋斗目标都是集体的显著特征。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拥抱江河,常开不败。

2.融于社会,彰显价值。

3.走出孤岛,奔向集体。

4.火花易逝,浪花永恒。

5.根植于波浪,花永开不败。

6.超越小我,实现大我。

7.孤芳不自赏,大我铸辉煌。

8.收敛个人锋芒,成就时代辉煌。

9.做常开不败的浪花,不做一闪即逝的火花。

……

偏题立意:

1.灿烂的火花,豪迈的气概。(与题旨相反)

2.迸发的火焰,智慧的光芒。(与题旨相反)

3.坚持信念让瞬间永恒。(材料讨论的是瞬间和永恒的关系,无关信念)

4.个体与群体就是务实与虚幻。(胡乱联系)

5.忽略那美丽而虚幻的永恒。(与题旨相反)

6.众人拾柴火焰高。(材料没有谈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7.团结就是力量。(材料没有谈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8.透过现象看本质。(万能标题,没有针对性)

……

存有问题:

1.个别考生存有审题不准,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寓意,误将浪花与波浪的关系理解成合作共赢、团结协作的问题。

2.部分考生将材料寓意理解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立意泛化,缺乏针对性,未能领会命题者的意图。

【佳作赏析 】:融于集体,彰显价值

浪花与波浪紧密相连才会经久不衰,永远绽放。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社会和时代,才能永葆事业的青春,创造永恒的价值。一味突出个人,只能像火花一样,转瞬即逝。

16世纪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能够自全。”我们青年人不应囿于自我的小圈子,当与祖国一起追梦、圆梦。融于集体,融于社会和时代,方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不要蜷缩在自己促狭的世界里,当注重祖国的发展,因为无数的人都与我们相关。

二战时期一位牧师曾这样反思自己:“起初他们追杀共产党,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过于自我其实是在孤立自己,而协助别人就是在协助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是说读书人要少参与是非,多钻研学问,而不是教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祖国需要我们的担当与奉献。融入时代,砥砺奋斗,无数的人都与我们相关。

不要认为自己的力量渺小,当滴水汇成大海时,你就能够改变世界。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充分证明了这个观点。总设计师林鸣发明专利达数百项之多,但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还需要无数设计者和工人的辛勤付出才能完成。港珠澳大桥被国外媒体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如果单凭总设计师的一己之力去研发,这个世界难题恐怕很难攻克。“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只有融于集体,才能收获更大的

成功。

不要忽略集体的价值,当灾难来临时,你会体会到大爱与温暖。

2008年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让汶川人民恐慌不已,让中国同胞紧张不已。而从各地赶到汶川的救护人员和志愿者却让我们的心很温暖,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为我们都是祖国的一分子,是一个集体。无论何时遇到困难,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我们面前并向我们伸出援手。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相关。”浪花离不开波浪,鱼儿离不开海洋,鸟儿离不开天空,而我们离不开集体。个人与集体、社会、时代紧紧连在一起,只有融入集体才能更好地彰显自我价值,圆梦新时代。

【点评】

本文立意准确,能紧紧围绕材料寓意展开论述。作者立足于个人和社会、国家、时代的关系行文,体现不凡见识。三个分论点的使用使文章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开头和结尾处引用恰当,也为文章增色很多。

【篇三】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及范文:弃抱怨之声,发反省之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给予我们无尽的思考和追问。

有一种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会问:“为什么是我?”在看到别人得到机会时,又会问:“为什么不是我?”

还有一种人,在看到别人身陷困境时,却会问:“为什么不是我?”在自己得到机会时,又会问:“为什么是我?”

这两种发问总是带给人无尽的思索,不同的发问也体现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对这两种发问有什么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不是我?”这是人们陷入困境、面对机会时常有的两种发问。不同的发问指向不同的反思结论,这背后是价值取向和人生境界的差异。这个作文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在困境和机会来临时,在自我与他人的比对中,通过思辨形成积极理性的认知。

材料展示了两种人的两种思维。第一种人不善于肯定自我,他们在遭遇挫折、看到别人得到机会时,会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这种反思如果越过了理性的界限,容易走向自怨自艾或妒忌他人的极端。

第二种人则相反,看到别人陷入困境、自己迎来机会时,会分析自己的优势,从肯定自己中得到人生的经验。这种思考如果越过了理性的界限,容易走向自负自满或故步自封的极端。

从任何一种人的角度出发,不是仅仅停留在面对困境不抱怨、面对机会须积极的浅层次思考,而是能辩证地思考“如何反思自我”,都是值得肯定的。若能综合两种人的角度,谈胜不骄、败不馁,积极反思,由此探讨需要怎样的人生境界,则是立意。

【佳作赏析】:弃抱怨之声,发反省之问

行走于充满荆棘与挑战、鲜花和掌声的漫漫人生之旅中,总是会遇到不同的处境和情况。面对挫折,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反省,才能避免更多挫折;面对成功,少一点骄傲,多一点反省,才能继续成功。

当面对诸如此类种种困难挑战时,不同人有不同的发问,本质上来说是不同的人生境界,人生高度和人生视角不同。即使如此,我们仍要努力向“弃抱怨之声,发反省之问”的方向前进。

弃抱怨之声,发反省之问,首要前提是善于反省,善于在该反省时反省,善于在别人认为不该反省的时候反省。的作家马尔克斯,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反省自己昨天的所作所为,并鼓励或助推今天全新的生活。作为大作家的他,尚要反省自我,到了越是优秀的境界就越要反省自我,那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

同时,在善于反省中总结行为的合理或过失。试问,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谁没有犯过

错?但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往往是成功者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我们学生在做题时将错题整合成册,以免下次重复犯错;医生将每个特殊病例整合寻找规律,以探求治疗新方法;企业家在顺应时代发展步伐中总结转型经验,以备下一次时代革命……这些都是反省的表现。

弃抱怨之声,发反省之问,要求我们把抱怨化为实干,化为自己的动力。当自己失败了,不要抱怨他人或自我,应化悲伤为动力;当他人成功了,不要局限于羡慕或妒忌,要化为动力,作为自己今后成功的助推器。网易创始人丁磊在京东、小米、淘宝纷纷推出新产品的挤压竞争中,毅然决然地退出该领域,埋头苦干,在几年后的今天,在网络帝国中打造出了有道词典、网易云音乐等优于其他竞争者的产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弃抱怨之声,发反省之问,要求我们以良好的人生态度和情感,理智平静地应对挑战。诸葛亮临乱世而不惧,在关键时刻出山;嵇康在临死前,以一曲《广陵散》赢得千古盛名。我们在面对一切挑战时,也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能够拼得到的,尽力去做;得不到时,也要将心态放平,安慰自己,不要沉溺于妒忌、抱怨等不良情绪中。当然,宽宏的人生性格与弘毅的品格态度非一朝一夕能够养成,但“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慢慢地,逐步地,只要坚持,终究能获得成功。

弃抱怨之声,发反省之问。愿你我都能谱写出人生的华章,做人生赢家。

【点评】

文章标题即观点,开篇两段旗帜鲜明,从面对挫折和成功都需要多一点反省出发,指

出不同的发问差异源于人生境界的不同,由此将论述的重心落在“发反省之问”上。文章主体部分论述“如何发反省之问”,从发反省之问的前提、在反省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化反省为动力与实干、以良好心态应对挑战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文章对于积极理性反思的肯定与倡导,是最值得肯定之处,可惜最后没有能呼应开篇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是遗憾所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