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丽萍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05期
孩子在一天一天长大,接触社会、接触人的机会越来越广,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培养自己分析判断人和事物的能力。为了自身的健康与安全,必须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本领。 一、培养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指导
首先,不要轻信陌生人,在社会治安不良的情况下,社会上总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小学生的单纯、幼稚,欺骗小学生,或引诱其做坏事,或设局敲诈勒索等。因此,要教育学生不要轻信陌生人,更不要接受他赠送的东西,不要跟他去玩,也不要带他到家里,要保持警觉,凡事多问为什么,遇到紧急情况要学会避免误入困境和善于摆脱困难,应保持镇静,积极想办法向一切能给你帮助的人寻求帮助,还可以拨打110电话。
其次,孩子年幼无知,没有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不知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时候他们还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出现此类的情况,有的家长只是给孩子定下清规戒律,不允许做这做那,并不做进一步的说明,孩子不知道不许做的理由,更没有认识到这样做的危害性,他们出于一种好奇或逆反心理,会继续做出一些危险的尝试。因此家长若要真正说服孩子,就应经常向孩子进行一些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听故事、看电视以及让孩子亲眼所见由于不注意安全而导致灾难的事例,使孩子体验到某些简单的社会经验,进而向孩子提出一些简单的安全规则并讲清其原因……通过这些教育使孩子明白做危险事情的后果,理解家长的限制是对自己的爱护,同时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
第三,注意指导孩子掌握恰当的应对紧急情况的策略。小学生天真无邪,对世界充满幻想,有的小学生由于受电视或故事书中的人物的影响,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倾向,在遇到坏人或危险情况时容易冲动,意气用事,不懂得自我保护。因此,教师和学校应适当进行教育,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应对策略,一旦面对危险时,能够妥善应对危急情境,有效地保护自己。针对这一特性,我校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寓安全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利用班队会和上课的时间让孩子们把生活中自己认为最危险的地方或危险的做法用绘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绘画出来,并相应写上一句说明的文字。孩子在绘画交流、观摩中,可以相互提示,树立安全意识,确保安全。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我们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本班的实际情况,编辑了班级《安全歌谣》,班级还建立“安全伴我行”宣传栏,向孩子们宣讲安全知识、再通过讲安全小故事、说安全儿歌加以强化。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让孩子们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学生强化了安全意识,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还可以利用班会开展了《安全我知道》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习在危险处境中的自护、自救的常识。课间为学生播放
《安全自护歌》,在休息的同时渗透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孩子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安全教育,并提高了安全意识。学校还开展了“我与家长共同学习安全知识”的活动,请家长了解其子女自我保护意识的程度,针对问题帮助教育引导孩子,并对学生的自护意识进行评价,从而更增加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培养心理健康意识与自我心理保护
孩子们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不断产生各种困惑、心理冲突、精神压力等。因此,应该指导孩子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自我心理保护,使他们懂得当心理困惑时,要积极寻求心理帮助。我们学校利用心理咨询室向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使学生能够及时得到理解、宽慰和帮助,既能防患于未然,又能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总之,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让孩子顺利成长,父母和教师要从孩子幼年起就加强对他们的自护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